“仫佬”一词在民族语言中是“母亲”的意思。仫佬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分布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及其附近的柳城、忻城等县。仫佬族无本民族文字,绝大多数人通汉语和汉字。
仫佬语的特点表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声母中清的塞音、塞擦音分不送气和送气两套,无浊塞音,有腭化和唇化声母。有的地方还有清化的鼻音、边音声母。韵母中元音多,部分元音分长短,有15个元音:a、ε、e、o、i、y、u等。有8个韵尾:—i、—u、—m、—n、—、—p、—t、—k。有8个调类:6个舒声调,2个促声调。舒声调相当于汉语中的平、上、去三个调,并合分阴阳;促声调相当于汉语的入声,它除了分阴阳外,往往又按元音的长短而变其调值。仫佬族词分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单纯词绝大多数是单音节词。多音节的单纯词不多,其中绝大部分是双音节词。合成词分两类:一类是附加式合成词,由词根加前加或后加成分构成;一类是复合式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词根结合而成。词汇深受汉语影响,不仅吸收了大量汉语借词,而且用本民族词素和汉语借词组合成不少合成词。借词所占比例相当大,本民族词和汉语借词并存并用的现象也很常见。此外,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借音形式。这说明在吸收借词时,往往不考虑该词的构成,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借入,所以不但语音不同,而且构成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汉语构词法的影响。
虚词和词序为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以名词或量词为中心的修饰词组,除数词在量词前,数量词组在名词前外,修饰成分(词或词组)多在中心词后。如果是多层修饰,则与中心词关系最密切的紧靠着名词,其余分层次地接在后面,一般是指示词在最后。句子的语序是主语在前,宾语在谓语之后,补语一般在宾语后,但有的补语也可在宾语之前。
什么叫做单纯词?由一个语素单独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这种语素是自由的不定位语素,其中以单音节为主,也有双音节的和多音节的。单纯词规定整个词只能表示一个意思,不能拆开。
什么叫做调值?
调值是用数值表示出来的声调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和幅度,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调值只表示相对音高,不表示绝对音高。由于各人的声带的厚薄、长短、粗细的不同,因而说同一个音节,绝对音高是千差万别的,无法用确定的数值表示。
普通话有四种基本的调值,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习惯上称为“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声调符号要标在音节的主要元音上。按ɑ、o、e、i、u、u的顺序,i和u的顺序,i和u同时发现的韵母中调值需要标在最后一个元音上,给i标调值应先去i上的点,再标调值。
大开眼界
仫佬族人民善唱山歌,这是他们历来用以歌唱生产、生活与感情,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艺术形式。歌的种类有随口答、古条歌、口风。随口答是即兴而作的短歌,大多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时随问随答的对歌,句式有四句或六句,每句都是七言的,也有少数为六字头七字尾,押脚韵;古条歌是叙事式歌谣,其内容为民间流行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以15~30首为一条组成的长歌,叫“古条”,是民间歌手世代相传下来的;口风是一种讽刺性歌谣,也称“口角歌”,内容不拘,随编随唱,有正口风和烂口风之分。前者较文明,后者较粗俗,都富有机智、幽默、诙谐。
仫佬族现代诗人包玉堂继承了仫佬族民歌的传统,又吸收了汉族诗人写诗的艺术技巧,创作了许多富有诗情画意的叙事长诗,著有《凤凰山下百花开》《歌唱我的民族》《在天河两岸》《回音壁》《清清的泉水》等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