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护理医生
30677300000013

第13章 内科护理(3)

2.指导病人在床上排便。由于环境及排便习惯方式的改变,多数病人开始常不习惯于卧床排便或有人在床边,以致强迫自己不排便。此时,护理人员要耐心向病人说明在床上排便的重要性,以取得病人配合。排便的方法,应取较为舒适的体位。如果患者不能适应卧床排便,可设法略抬高床头,以增加患者舒适感,易于排便。

3.加强饮食护理。病人的饮食原则应为低脂、低盐、低胆固醇,容易消化,少食多餐,饮食中应含有较多的维生素和粗纤维。鼓励病人适当多吃一些新鲜蔬菜与水果,以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蠕动。水果以橘子、香蕉、梨、葡萄为宜,不宜多吃苹果和柿子(含有鞣酸,可致便秘)。每日冲服蜂蜜2~3次,滑润肠道,疏通大便。避免食用辣椒、浓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严禁吸烟。

4.询问并观察病人的排便习惯,准确记录每日大便次数,保持每1~2天排便1次。

5.对于习惯性便秘者常规服用缓泻剂,如番泻叶、火麻仁等可分别选用。对于3天未解大便,有便意而解不出者,可使用开塞露或给石蜡油30毫升每晚1次口服。如因粪块质坚仍不能排出时,可立即采用肛指套伸入肛门及时掏出粪便。尽量避免灌肠,致使便次增多,影响休息及增加心脏负荷。使用便器时腰部垫枕头,便器垫软,使之舒适,利于排便。

6.严重心肌梗死或有并发症的病人,排便时要有护理人员协助并嘱咐病人不要用力,同时口含硝酸甘油或消心痛,并在心电监测下排便,使病人有安全感,以防发生意外。

7.按摩腹部,增加腹压及肠蠕动,促进排便。

心梗病人愈后重调理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出院后,为了防止病情反复,在家疗养期间,要学会自我保养。

护理要点

动静结合,以动为主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适当进行体力活动和锻炼,是最重要的康复治疗。通过活动,可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恢复体力,改善心功能。活动量大小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年龄、体力、病情及心功能而定。散步是简便易行的运动方式,可早、晚各一次,逐渐增加距离和速度,还有广播体操、太极拳、游泳和气功都可采用。运动应循序渐进,如果活动或运动后出现心悸、气促、胸痛及心率过快或心率失常,可能是运动量过大,必须到医院检查,寻找原因,予以调整运动量。运动应持之以恒,才能收到效果。

节制饮食,勿吃过饱

饮食既要保证必需的营养,又要控制体重,限制高脂肪,不可过咸和太甜,以清淡为宜,多吃蔬菜、水果和纤维素食物。进食定时定量,每餐吃七八分饱为宜,“宁愿三分饥,不贪一分饱”,并要力戒烟、酒。

生活规律,避免“七情”

急性心肌梗塞后要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日常生活应有规律,按时起居,保证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不宜过多会客、逛街或探亲访友,以免劳累过度。要学会自我控制情绪,避免“七情”(喜、怒、忧、思、悲、惊、乐)伤身。

节制房事,切忌纵欲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何时可恢复性生活,因人而异。一般来说,急性心肌梗塞治愈后8周,由于心脏功能尚未完全复原,仍处于可逆变之中,此时应禁欲。如果无心绞痛发作或能耐受使心率提高至110~120次/分的运动量,则可恢复性生活,但不宜过频,应控制在生理要求的最低限度。

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出院后应按医嘱定时服药。家中必备急救保健盒,万一发生严重心绞痛,可服硝酸甘油0.3~0.6毫克,舌下含服。仍不缓解,可用亚硝酸异戊脂,置于手帕中压碎,放在鼻孔处,做深呼吸2~3次。疼痛仍不缓解,则不宜随便加服扩张血管药物,应立即叫救护车送医院。不宜步行或挤公共汽车,以免血管过度扩张增加心肌耗氧量,加重病情,导致发生意外。

定期复查,测量血压及心率,了解心功能变化,及时取得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糖尿病的家庭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和继发的维生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早期无症状,发展到症状期,临床上可以出现多尿、多饮、多食、疲乏、消瘦等症候群。严重时发生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昏迷。在病程中常并发心脏、血管、肾、眼、神经系统疾病及感染,是危害人体健康较严重的、最常见的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表现、典型症状,可概括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此病不但见于少年、青年和中年更多见于老年。应早期发现,及时防治。

护理要点

1.发现“三多一少”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明确诊断。已确定为糖尿病时,需住院治疗者,即住院治疗,以免延误病情。老年人症状常不明显,应定期检查尿糖、血糖(半年或一年检查一次)。

2.调整生活规律。糖尿病属慢性病,生活规律非常重要,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按时起居,有利于糖代谢。每周按时测量体重,作为计算饮食和观察疗效的依据。

3.合理饮食调配。少进糖食、根茎类蔬菜,如土豆、白薯、山药。要适当限制水果。应增进粗纤维的食物,如糙米、玉米、豆类、绿叶蔬菜、白菜、绿豆芽、黄瓜、冬瓜、芹菜、西红柿等。多食用精蛋白,如瘦肉、蛋、奶、鱼类。选用植物油,少进动物内脏类食物等。一天中进食次数和主食量,可根据病情、活动量和用降糖药物情况来调整。主食控制:休息者1日200~250克;轻劳动者为250~300克;中等体力劳动者为300~400克。病情轻者,每日3餐,主食分配量为1∶2∶2的比例。病情重者,每日主食分为4~6次进餐。若用胰岛素治疗时,可在两餐之间及睡前加餐。加餐量从三餐主食中减下1/3量。加餐可吃面包、鸡蛋、豆腐干、花生米等,以防止发生低血糖。

4.坚持适当的活动。适当规律的活动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可采取多种活动方式,如散步、做健美操、打太极拳、跳老年迪斯科舞、打乒乓球、游泳、跑步。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爱好,选择活动方式。要持之以恒。活动时间选餐后1~1.5小时开始,是降血糖的最佳时间。老年肥胖病人早起床后可轻度活动。

5.保护皮肤。首先要注意个人卫生,一般情况下每周要洗澡,换衣裤l~2次。保持皮肤清洁,尤其是要保持外阴部清洁。每天清洗会阴部,防止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要特别注意保护双脚。避免穿紧袜子和硬底鞋,以免发生足部溃疡进而发展成坏疽。保护方法如下:

(1)每日检查足部皮肤颜色,有无水疱、破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用温水洗脚(切忌过热),擦干做足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不要用频谱仪做足部治疗,以免烫伤。

(3)保持鞋袜清洁,大小合适,宽松柔软,切勿穿硬底鞋及凉鞋。

(4)修剪指(趾)甲切忌太短,自己不要修剪鸡眼,以免造成感染。

6.密切观察有无感染、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嗜睡、呼吸加快加深、呼气呈烂苹果味、脱水、酮症酸中毒表现。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送医院就诊。

用胰岛素治疗时,要注意有无出汗、手抖、心慌。严重时有抽搐、昏迷等低血糖症状及无力、软瘫等低血钾等症状。要注意高渗性非酮症中毒,输入低渗溶液速度不宜过快。有冠心病的老年人,输液前测中心静脉压,防止血溶量增高而诱发心衰。注意血压、脉搏、呼吸、意识、瞳孔及尿量的变化。高渗性昏迷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有无脑水肿的早期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等。

7.用药反应观察,是糖尿病治疗中护理的重点内容。

(1)餐前半小时口服降糖药,按时进餐。注意发生低血糖和出现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少数病人有皮疹、发热等过敏反应。若系肝、肾功能差,过敏者应慎用。

(2)餐前半小时注射胰岛素,剂量要准确。用药后按规定时间进餐,防止发生低血糖。注射部位要经常更换,防止发生皮下硬结及局部皮肤、肌肉萎缩或感染。

8.病人应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

(1)病人要掌握糖尿病一般知识。

(2)注意诱发因素,如:精神紧张、劳累、感染、肥胖等。尤其是遵守合理的饮食、运动及用药规定。掌握规律,做到自觉地配合治疗。

(3)运动时,带面包和水果糖,防止发生低血糖。夜间也易发生低血糖,因此也应准备面包和水果糖等。

(4)定期复查血糖、尿糖,一般每月查血糖1次,稳定后可3个月查1次。发现有改变,及时到医院就诊。

(5)随身带联络卡。卡上注明姓名、地址、单位、电话号码、患有疾病、目前治疗用药、合同医院、负责医生,作为抢救依据及出现意外时联系。

糖尿病人饮食六误解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不少病人仅用饮食治疗即可控制病情,勿须用药。即使必须用药的病人,也丝毫不能放松饮食治疗的要求。只顾用药,不管饮食,就可能使药量偏大,病人代谢失衡。如使用磺脲类药的病人可产生继发性磺脲类药失效,使用胰岛素的病人胰岛素抵抗现象加重,继而各种合并症出现和加重,最终导致治疗失败。

误解一,吃得越少越好

对热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体重及并发症等基础情况而有所区别。以正常体重的轻体力劳动者而言,每千克体重日需热量约30~35千卡,中等体力劳动者和重体力劳动者在此基础上增加5~10千卡。根据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折合成主食,正常体重轻体力劳动者约需250~300克/日,中等体力劳动者和重体力劳动者则需增加100克左右。对肥胖病人和高脂蛋白血症者则应酌情减少,使体重缓慢降到正常标准,但不能少于130克/日。孕妇、营养不良及有消耗性疾病者应酌情增加热量10%~20%,发育期少年儿童更应放宽热量标准。对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血糖升高的患者,一般不应限制饮食,待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血糖仍然增高者才应酌情限制热量。

误解二,不吃早餐,以求限食

糖尿病人中(尤其是老年人),不少人都不吃早餐,或早餐仅吃牛奶、鸡蛋,不吃主食,以为这是限制热量的好办法。其实这是错误的。由于糖尿病患者自身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需要限制其每天的总热量,而且更要限制每餐的热量,后者比前者甚至更重要。所以三餐的热量必须平衡,以减少每餐热量摄入。有条件者还可在三餐之外加餐2次(9∶00时、15∶00时),以使每餐主食少于100克。而不吃早餐者另两餐包含的热量必然增加。这好比一匹病马拉不动满车,可拉半车,却可多跑2次,万不可少跑1次而增加每次的重量。

误解三,少吃粮,多吃肉,多吃油

为了少吃主食而又不饿肚,不少病人便想出多吃肉类、花生等油类食品的办法。医学界也曾经提倡过低糖、高脂肪、高蛋白膳食的治疗方案。随着胰岛素的问世和研究的深入,现在的糖尿病饮食方案已改为以粮为主,高蛋白、低脂肪、高纤维素。“以粮为主”(指占成人总热量的比例为50%~65%)比较符合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并有利于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改善糖耐量。一般来说,糖尿病人体内糖原异生旺盛,蛋白质消耗量大,故在肾功能正常时,应予高蛋白饮食(占成人总热量的15%),成人每千克体重约1克,孕妇、乳母、营养不良及合并消耗性疾病患者可酌情加至1.5~2.0克,儿童则为2.0~4.0克。折合成食品,成人早餐可食牛奶200克、鸡蛋1个(高胆固醇血症者可不吃蛋黄),午餐、晚餐各加食牛肉50克(或猪肉60克,或鱼60克,或鸡50克,或豆腐100~125克)。有些患者在血糖控制良好时仍感到疲乏无力,多因蛋白质摄入不够而非限糖过严。当病人肾功能受损较重时,则应限制蛋白质摄入,尤应严格限制植物蛋白质摄入。糖尿病患者多伴有脂肪代谢紊乱,故应予以低脂饮食(占成人总热量的30%以下)。在谷物和肉类中已含有足够的脂肪,因此病人不应特意进食花生、油条等富含油脂的食物。烹调用油应限制在25克/日,且宜用植物油,不用动物油。病人每日可食青菜500克以上,除可提供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外,主要是提供纤维素,以延缓糖的吸收,改善糖的代谢,并可增加饱腹感。

误解四,不能吃水果

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和纤维素,这些对糖尿病人是有益的。水果中所含的糖分主要是葡萄糖、果糖和蔗糖,果糖在代谢时不需要胰岛素参加,所以一般糖尿病人在血糖已获控制后不必一概排斥水果。水果糖分也是有区别的,西瓜含糖4%,最低;枣、甘蔗、苹果约20%。在严格限制总热量的前提下,适当进食一些西瓜等含糖量较低的水果是允许的。但进食水果后须扣除相应主食量,譬如200克橘子或苹果相当于主食25克。一般在午餐和晚餐主食均按标准控制在50克或75克时,15∶00时可进食一块西瓜或一个苹果等其他水果(200~250克)以顶替加餐。当然,在血糖未控制时暂不宜进食水果。

误解五,睡前吃一点,避免夜间低血糖

过去曾认为,晨间血糖过高常常是由于夜间的低血糖引起的,近年的研究表明这种观点是不成熟的。睡前进食主食并不是降低晨间高血糖的可靠办法,还会使部分病人晨间血糖升高。

误解六,用了胰岛素,饮食可增加

对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营养不良的糖尿病病人,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后可酌情增加饮食以改善病人的发育和代谢。但大部分继发性磺脲类药失效的糖尿病病人则不应在用胰岛素改善血糖指标后就以为自己可以多吃一点了。胰岛素用量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增加,而肥胖恰恰是病人产生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从而给治疗带来困难。所以,任何治疗条件下对饮食治疗的放松都是错误的。

“糖尿病足”的生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