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护理医生
30677300000014

第14章 内科护理(4)

有某些糖尿病患者,时有夜间小腿肌肉抽筋,走路时间一长,就会出现腿痛、跛行,要歇息一会儿才好转。冬天因为怕冷,用热水袋焐脚,引起烫伤,虽换药多次,却未见好转,伤口化脓,周围红肿,经久不愈。这种情况,称之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人常见的并发症。

病因分析

糖尿病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据调查,我国城市糖尿病患病率达1%,40岁后随年龄增长呈直线上升,几乎每增长10岁年龄,患病率增加1%。这些老年糖尿病人常无典型的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所谓“三多一少”现象,反而以体胖者更为多见。这是因为肥胖者常有胰岛素受体缺陷,可造成胰岛素相对不足。糖尿病常合并高血压。据统计,在糖尿病人中有40%~80%合并高血压,为一般人群的4~5倍。长期糖尿病可引起大动脉硬化、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糖尿病还可引起微血管病变,影响肾脏,出现糖尿病性肾病,以及形成高血压的另一因素。高血压又加剧糖尿病性肾病,使肾损害不断加重。

糖尿病还可影响神经系统,出现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常表现为周围神经病变,出现肢体感觉异常、减退。由于肢体感觉减退,极易发生损伤,而且由于神经及血管病变,下肢皮肤营养供应不良,一旦损伤不易愈合,易继发感染和形成溃疡,久治不愈。由于周围神经病变,可导致足底小肌肉萎缩,呈爪形趾。由于足部变形,步态改变,可使着力点发生改变,易产生胼胝、鸡眼,摩擦易发生损伤。加之肢体植物神经病变,出汗减少,足部皮肤干裂,肢体动脉硬化引起缺血,极易发生皮肤溃疡、感染。由于肢体动脉粥样硬化,下肢缺血,可引起小腿肚易抽筋,走路久时下肢疼痛,跛行,需歇息后才能缓解,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之为“间歇性跛行”。以上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及感染构成糖尿病足的三大因素。

护理方法

“糖尿病足”的防治重点在个人防护,要注意避免足部损伤,防止继发感染。

1.糖尿病人应戒烟,因为吸烟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

2.糖尿病人要注意鞋袜合适,不宜过紧、过硬,每天应检查鞋内有无异物、趾甲屑等,鞋垫是否平整。鞋号要合脚,穿新鞋每次不宜超过两小时,而且不宜长距离走路,以免足磨损。不要穿人字拖鞋;每晚要检查足部与趾间有无水泡、抓伤或皮损,必要时用镜子查看足底,如有要及时诊治。

3.每晚用温水泡脚,每次10~15分钟,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泡脚前先用手或肘部测一下水温,以免因足部感觉障碍发生烫伤。泡过后,要用柔软干毛巾揩干,特别要把趾间缝隙轻柔地揩干。

4.冬季要注意足保暖,鞋子要保持干燥,鞋垫要经常洗晒,宜用柔软保暖的鞋垫,宜穿羊毛袜或棉纱袜,有助于吸湿保暖。为缓解夜间足凉可穿袜套,但不要用热水袋、汤婆子、小火炉暖脚,以免发生烫伤。

5.皮肤过分干燥,可局部涂羊毛脂或尿素霜,以免皮肤干裂。要及时治疗足癣,对鸡眼、胼胝应及早治疗,勿用腐蚀剂如鸡眼膏等。如有足痛,要及早诊治,不要滥用胶布贴脚。任何时候都不要赤足行走(即使在海滩),以免足部损伤。

6.如有视力障碍,应由亲友协助修剪趾甲、胼胝,不要亲自操作,以免损伤。趾甲修剪不要过短,角要圆钝、平整,以免发生刺伤。

7.勿长时间双腿交叉,以免压迫血管、神经。此外,要积极治疗糖尿病,力争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一旦发生足部溃疡、创伤,要及早治疗。阿司匹林、潘生丁等可以降低血小板聚集性,缓解血液高凝状态,疏通微循环。中药活血化瘀也有类似作用。采取积极保守治疗,可使70%“糖尿病足”免于截肢。

高脂血症护理

血脂主要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健康人有一定的标准水平熏如果经常超出标准水平过多,则诊断为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

高脂血症病人的饮食要有节制,每日摄入的食物能量以维持正常体重的需要为准。降脂药种类很多,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病人应多运动,可以促进体内多余脂肪的消耗。

护理要点

1.人体中的脂类大部分从食物中来,所以高脂血症的人饮食应有节制,主食之中应搭配部分粗粮,副食品以鱼类、瘦肉、豆及豆制品、各种新鲜蔬菜、水果为主。少食精制食品、甜食、奶油、巧克力等。

2.海带、紫菜、木耳、金针、香菇、大蒜、洋葱等食物有利于降低血脂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常吃。饮牛奶宜去奶油,不加糖。蛋类原则上每日不超过1只,烹调时避免油炒、油煎。

3.烹调食物用素油,少吃油煎食物。少吃花生,因其中含油甚多,但可以食用核桃肉、瓜子仁、果仁等。

4.胆固醇过高者应少食蛋黄、肉类(特别是肥肉)、动物内脏、鸡皮、鸭皮、虾皮、鱼子、鱼脑等含胆固醇量高的食物。甘油三酯过高者要忌糖、忌甜食,并应限制总食量。

6.饮食治疗应持之以恒,降脂药物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并坚持不懈,以利于脂肪的消耗。

脑出血病人的家庭护理

护理特点

心理护理

病人常有忧郁、沮丧、烦躁、易怒、悲观失望等情绪反应,因此,家属应从心理上关心体贴病人,多与病人交谈,安慰鼓励病人,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耐心地解释病情,消除病人的疑虑及悲观情绪,使之建立和巩固功能康复训练的信心和决心。

预防并发症

1.每日定时帮助病人翻身拍背4~6次,每次拍背10分钟左右。一旦发现病人咳黄痰、发热、气促、口唇青紫,应立即请医生诊治。

2.鼓励病人多饮水,以达到清洁尿路的目的。注意会阴部的清洁,预防交叉感染。如发现尿液混浊、发热,是泌尿系感染的征兆,应及早治疗。

3.瘫痪病人多有便秘,有的可因为用力排便致使脑出血再次发生,因此需注意饮食结构,多给病人吃低脂、高蛋白、高能量饮食及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等,并给以足够水分。定时定点给便器排便,必要时应用通便药物、灌肠。

4.病人瘫痪在床,枕骨粗隆、肩胛部、髋部、骶尾部、足跟部等骨骼突出处易发生褥疮。应用软枕或海绵垫保护骨隆突处,每2~3小时翻身1次,避免拖、拉、推等动作;床铺经常保持干燥清洁;定时温水擦澡按摩,增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

5.每日行四肢向心性按摩,每次10~15分钟,促进静脉血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下肢肿疼,应迅速诊治。

保持功能位

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是保证肢体功能顺利康复的前提。仰卧或侧卧位时,头抬高15~30度,下肢膝关节略屈曲,足与小腿保持90度,脚尖向正上。上肢前臂呈半屈曲状态,手握一布卷或圆形物。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每日3~4次,幅度次数逐渐增加。随着身体的康复,要鼓励病人自行功能锻炼并及时离床活动,应严防跌倒踩空。同时配合针灸、理疗、按摩加快康复。

1.上肢功能锻炼:护理人员站在病人患侧,一手握住患侧的手腕,另一手置肘关节略上方,将患肢行上、下、左、右伸屈及旋转运动;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手腕,另一手做各指的运动。

2.下肢功能锻炼: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的踝关节,另一手握住膝关节略下方,使髋膝关节伸、屈、内外旋转、内收外展;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的足弓部,另一手做个趾的活动。

日常生活动作锻炼

家庭护理的最终目的是使病人达到生活自理或协助自理。逐渐训练病人吃饭、穿衣、洗漱、入厕及一些室外活动,由完全照顾过渡到协助照顾,直至生活自理。

如何预防结核病的传染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感染而引起的呼吸系统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排菌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当排菌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高声讲话时,从呼吸道排出含有结核杆菌的微粒,被健康人吸入后可受传染。

预防措施

1.及时发现,彻底治疗:当发现肺结核特别是排菌肺结核病人时,一定要到医院进行合理的治疗,通常经过正规治疗,痰内的结核杆菌数会明显减少,从而传染几率迅速下降,直至消失。

2.采取隔离、消毒措施,减少家庭与社会的传染。包括:

(1)加强室内通风;

(2)患者不要对着健康人大声说话,咳嗽、打喷嚏时要用手巾掩住口鼻,带菌的母亲不要给孩子喂奶;

(3)有条件的患者要单独居住,无条件的可分床或分头睡;

(4)结核病在活动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不宜结婚、妊娠、哺乳。患者用过的食具应煮沸消毒10~15分钟,被服在烈日下暴晒4~6小时。痰盂和便器可用消毒液浸泡,最好将痰吐在纸上焚烧。

3.与肺结核病人亲密接触者应定时到专业机构进行检查。

4.儿童、婴幼儿应接种卡介苗。

5.注意营养,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肾炎病人是否要忌盐

得了肾炎,往往不是说在什么情况下都忌盐,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水肿程度来确定。

具体分析

如果患者在尿液检查中白细胞、红细胞均在(++)以上,且有管型出现,表现为血压升高、严重浮肿时,应绝对忌盐。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血压下降、浮肿消失、尿液检查也正常时,食盐量可由少到多慢慢增加,这样食用数月后可恢复到正常人的食盐量。

如果患者并无浮肿或原有浮肿经过治疗已消退时,不必忌盐,只是在饮食上吃得清淡些。此时如继续忌盐,可使病人出现神疲乏力、饮食不佳、面色萎黄等症状。

对于女性来说,如果尿液检查出现白细胞(++)时,不必惊慌失措,这多半是由白细胞的排泄物所造成的。有些人不了解这些知识,以为自己得了肾炎,便回家赶紧忌盐,时间一长,反而出现了全身乏力、面黄肌瘦、不思饮食等症状,损害了身体。

贫血患者的调养

调养措施

应仔细检查病因,对症下药,不要自己随便吃“补血药”。不偏食,注意经常进食含铁及叶酸丰富的食物,如绿色蔬菜、蛋、肉、鱼、水果等。

小儿生长发育期和妇女妊娠期、哺乳期造血物质需要量大,应加强营养,如食物补充不够,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铁剂和叶酸。月经量过多的妇女也要及时补充铁剂,应查明有无妇科疾病,先治好妇科疾病,堵住出血漏洞,贫血才能恢复。有痔疮出血或钩虫病的病人,应及时治疗,否则长期慢性出血也会导致缺铁性贫血。胃、小肠手术后病人、慢性胃炎胃酸减少者会引起造血因子缺乏,应注意检查,如发现有贫血应积极治疗。

辅助方法

老年人发生贫血一定要去医院查清病因,以防遗漏肿瘤性疾病。可用一些简便药膳对贫血患者实施饮食调养。山药人参大枣炖肉:山药30克,人参6克,大枣10枚,瘦猪肉适量,煮熟食。适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猪蹄花生大枣汤:猪蹄两只,花生50克,大枣10枚,煮熟食。适用于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白血球减少患者。阿胶炖肉:瘦猪肉100克,阿胶10克,加水适量。先炖猪肉,煮熟后入阿胶炖化,低盐调味。适用于出血性贫血。猪肝汤:猪肝100克,枸杞子50克,煮汤食用。菠菜汤:菠菜50克,猪肝100克,煮熟后食用。鸽肉汤:鸽肉250克,冬虫夏草10克,煮熟后食用。龙眼粥:龙眼肉10克,花生15克,煮熟后食用。

调整饮食结构

尽管贫血的病因不同、预后各异,但合理的饮食在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践表明,有相当一部分贫血病人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在短期内见到了效果。

1.饮食高蛋白低脂肪对一般贫血病人来说,首先应考虑给予高蛋白饮食,可以通过食用动物的瘦肉以及肝、肾等内脏来获得优质蛋白的补充。其次,应尽量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因为脂肪可抑制人体的造血功能,高脂肪食物还可导致腹泻、消化不良、肥胖病等疾患。

2.摄入丰富的维生素饮食结构中维生素的含量丰富,对各类疾病的患者都是适宜的。就贫血病人而言,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C和叶酸等是至关重要的。维生素B1的补充,可以通过粮食特别是粗杂粮食物获得;维生素B12和叶酸,主要来源于动物内脏等食物;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则是各种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3.补充微量元素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几乎成了贫血病人的常识。值得注意的是,适量补充微量元素铜对纠正贫血也相当重要,不过人体对铜的生理需要量甚微,通过日常饮食即可满足。

怎样为白血病人配餐

患了白血病后,由于白细胞和白细胞的前身细胞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组织出现异常的弥漫性增生等,损伤身体的其他组织器官,致使患者抵抗力极度下降,常有贫血。此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患者到处求医求药,而常忽视饮食。世界上最优秀的医学家则非常强调对白血病人使用“支持疗法”,其中的饮食营养疗法是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不包括治疗药膳)。

白血病人的基础代谢增高,营养消耗大,需要量当然也大。一个卧床的病人一天消耗的热量与一个中等体力劳动者近似,约1500~1800千卡。如伴高烧时,将比一个拳击运动员比赛时所耗热量还多。而且蛋白质消耗多,葡萄糖和脂肪分解也很多。因此,患者饮食必须是高蛋白、高热量和丰富的维生素。即只要患者能消化吸收,就尽可能地增加营养。急性期还应从静脉或其他途径再增加营养。

饮食营养

白血病人一日配餐食品的种类和数量如下:米或面主食400克、蛋糕50克、面包50~100克、鸡蛋或鸡胚蛋2个、绿叶蔬菜500克、水果500克、牛奶250~500克、植物油50克、糖50~100克、瘦肉100克、动物脂肪适量。上述食物分4~6次在1日用完。

注意事项

1.配餐时,根据病人的口味、习惯选择少粗纤维而又新鲜、易消化的食品。

2.饭菜要精心烹调,花样多变,增加食欲。

3.鸡胚蛋是鸡蛋孵化至未出现鸡毛时的蛋,相当初期的毛蛋,但喜蛋(无胎蛋)不能食用。食法可用泥土包住烧熟或做菜。

4.身体极其消瘦和重度贫血者,可选用各种骨头汤、龟胶、阿胶、鱼鳞胶和山药等补品,炖烂熟后,加适宜佐料,加餐食用。

5.如病人食欲大减,不愿进食,可服用胎盘粉、鹿胎、蜂王浆、人参精等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