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医疗保健全书
30680600000029

第29章 五官科(3)

(2)妊娠及哺乳期患者要终止妊娠或及时断乳。

(3)急性患者应卧床休息,补充大量的B族维生素。

(4)可服用类固醇药物。

【治疗方法】

早期使用皮质类固醇类药,如氢化可的松、强的松、地塞米松等外用或口服。抗生素类药,如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等注射或口服。此外还可酌用血管扩张剂,能量合剂及维生素B族等药物治疗。

中医治疗本病分以下几型辨治。

a.气血两亏。症见目昏眩晕,心悸健忘,面白无华,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舌淡脉弱。

治宜气血双补。可服归脾丸或人参养荣丸、十全大补丸。

b.阴虚火旺。症见目昏干涩,形体消瘦,夜多盗汗,口干,脉弦细。

治宜滋阴清热。可服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

c.情志郁结。症见目昏头胀,情志不舒,口苦咽干,胸胁胀疼,苔白或微黄,脉弦。

治宜疏肝解郁。可服逍遥丸或逍遥散。

d.脾肾阳虚。症见目昏神倦,面色萎黄晦暗,腰背酸痛,睑肿肢冷,舌淡,脉沉细。

治宜温补脾肾。可服右归丸或金匮肾气丸。

【吃出健康】

a.野菊花药茶

野菊花、连翘、芦根各15克,银花35克,薄荷10克,加水取汁2000毫升,加适量冰糖,当茶饮,每日1剂,用于本病早期。

b.橘皮饮

橘皮、竹茹各30克,枳壳15克,生姜3克,合欢花10克,煎后取汁2000毫升,加白糖适量,当茶饮,本方有疏肝理气之功效。

急性中耳炎

外耳道部的鼓膜与内耳之间的部位称为中耳。化脓性中耳炎是指中耳粘膜、骨膜或骨质的化脓性炎症。本病是耳鼻喉科的常见多发病之一。常因迁延治疗或治疗不当,引起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化脓性中耳炎分为急慢性两种。

细菌进入中耳引起粘膜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称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本病儿童较多见。

【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可有畏寒、倦怠、发热、食欲减退等。鼓膜一旦穿孔(有脓性分泌物流出),体温即逐渐下降。可见高热,烦躁不安,甚至出现神昏、抽搐、颈部硬,提示可能有脑膜炎存在,应速去医院就诊。

(2)听力减退。开始时耳闷、听力下降,穿孔后耳聋反而减轻。

(3)耳痛。耳深部有搏动性跳痛或刺痛,逐渐加重。鼓膜穿孔流脓后,耳痛立即减轻。

(4)耳流脓。鼓膜穿孔后,耳内初为血水样分泌物,以后变为脓,睦。

【医生提示】

(1)随时将耳内脓液拭净,以免妨碍中耳引流。

(2)鼓膜外伤者须严防感染。

(3)避免不适当的咽鼓管吹张和鼻腔冲洗。矫正不适当的擤鼻方法,特别不要将两个鼻孔同时捏住用力猛擤。

(4)积极治疗鼻部及咽部的慢性疾病。

(5)病后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并戒烟酒。多食蛋白质和新鲜蔬菜,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治疗方法】

鼓膜未穿孔前可滴用2%酚甘油。但应密切观察,一旦鼓膜穿孔,有脓液溢出,则应停用。鼓膜穿孔后滴用0.5%复方新霉素滴耳液或2.5%氯霉素甘油。在滴耳前应使用3%双氧水将外耳道脓液洗净,滴耳后按压耳屏数次使药液得以进人中耳腔。

炎症控制后,鼓膜穿孔较小,但不愈合者,可用三氯醋酸烧灼穿孔边缘,再用消毒纸片或消毒硅橡胶薄膜贴封穿孔部位,以便穿孔愈合。穿孔大而不愈合者,待患耳流脓停止3-6个月后,进行鼓膜修补。

鼓膜穿孔后,可用甘油戎酒精制剂滴耳,如4%硼酸酒精。

【吃出健康】

a.紫草麻油

紫草4克,麻油40克,在火上炸至油变紫色后滤取油液,先洗净患耳,再将油滴入耳中,每次3-4滴。

b.蛋白香油

鸡蛋白、香油各等量,充分搅匀,先将耳内脓液清除干净,滴入以上药物2-5滴,每日一次。

c.龙胆草籽

龙胆草籽15克,萝卜、木香、独头蒜各10克,麝香1克,阿魏0.5克,研成细面,用植物油调和滴入耳内。1日2-4次。

d.大蒜丝瓜

生大蒜2个,丝瓜1条,捣烂布包挤汁,取汁滴耳,每次3滴,每日3次。

慢性中耳炎

本病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所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分为危险型和非危险型两种。危险型在临床上又分为胆脂瘤型和骨瘤型,其特点是破坏骨质,可引起脑膜炎、脑脓肿、耳后骨衣下脓肿、面瘫等颅内外并发症,故须予以足够重视。危险型中耳炎的穿孔多位于松弛部或紧张部的边缘。非危险型中耳炎又称为单纯型中耳炎,此型病变较轻,鼓膜穿孔也多位于紧张部中央。

【临床表现】

(1)耳聋:轻重不一,因多是单耳发病,易被忽视。此种耳聋,多与病情的进展成正比,即病变较重,耳聋也加重,一般为传导性聋。

(2)耳流脓: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可为粘液、粘脓或纯脓性。非危险型流脓较稀薄,无臭味;危险型流脓虽不多,但较稠,多为纯脓性,并伴有异臭味。

(3)除上述症状外,如有眩晕、呕吐、剧烈头痛、面瘫、寒颤、高热等症状出现,证明已有并发症发生,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医生提示】

(1)要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按时作息,保证睡眠;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2)老人住房应通风透光,保持空气洁净及适宜的温度湿度。饮食上注意营养,常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要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预防感冒。

(3)有鼓膜穿孔或鼓室置管者禁止游泳、洗头、洗澡时应在外耳道口堵上棉球,以防止污水进入中耳。

(4)擤鼻方法要正确,不能强力擤鼻和随便冲洗鼻腔,不能同时压闭两侧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防止鼻涕进入中耳。

(5)得了中耳炎应及早到医院进行正确治疗,防止转化为慢性中耳炎。

(6)密切注意病情变化,预防或及时发现并发症。

(7)禁止游泳,以免污水入耳后加重病情。

(8)少食蛋类、豆类制品及发物但不应过分限制食物种类,以免造成营养缺乏。

(9)经常清除耳内脓液。滴耳时宜侧卧,患耳向上。粉剂药每次吹人不宜过多,能散布于鼓室黏膜上即可,以免药粉与脓液凝结成块,妨碍引流。

【治疗方法】

用双氧水或70%酒精清洁外耳道及鼓室,或用吸引器吸耳道及鼓室的脓液。

有过敏因素的患者可内服抗过敏类药物,如苯海拉明25毫克,每日3次;安其敏35毫克,每日3次。

用3%双氧水清洗外耳道中的脓液,并用吸引器吸取中耳腔内的分泌物。

中医治疗分三型辨治疗。

a.肝胆火盛、邪热外侵型。症见起病较急,耳内疼痛,并见耳鸣,听力障碍,耳内胀闷感。听力检查为传导性耳聋。全身有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等症,或见口苦咽干,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泻肝火,解毒消肿。

b.脾虚湿困、亡犯耳窍型。症见耳内流脓,经年累月,时重时轻,缠绵日久,流脓量多而清稀,无明显臭味。全身可有头晕头重,倦怠乏力,纳少腹胀,大便时溏,面色萎黄无华,唇舌淡白,脉缓细弱等症状。治宜健脾渗湿,补托排脓。

c.肾元亏损、邪毒停聚型。症见耳内流脓,日久不愈,或时流时止,流脓量不甚多,听力减退多较明显。听力检查多呈混合性耳聋。全身可见头晕神疲,腰膝酸软,遗精早泄,脉细弱等肾虚症状。治宜补肾培元,去湿化浊。

【吃出健康】

a.白茯苓粥

白茯苓15克,粳米50克。用法:白茯苓研细末,与粳米人沙锅内,加水500毫升,煮成稠粥,每日2次,分早晚温热服食。功效:健脾渗湿。主治:化脓性中耳炎,属脾虚湿困、上犯耳窍型,耳内流脓,量多而清稀,缠绵日久,头晕头重,倦怠乏力,纳少腹胀,大便时溏,面色素黄无华。

b.麻雀肉饼

麻雀5只,猪瘦肉200克,黄酒、生粉适量。麻雀肉与猪肉共剁成肉泥,加入黄酒、生粉和匀,做成圆饼,置饭面上蒸熟食用。功效:补肾培元。主治:化脓性中耳炎,属肾元亏损、邪毒停聚型,耳内流脓、口久不愈,量不甚多,或污秽或成块状,并有臭味,听力减退多较明显。

c.鸽肉木耳汤

肉鸽1只(约重500克),水发黑木耳100克。肉鸽宰杀去内脏,加水发黑木耳,放汤炖酥,调味后佐餐用。功效:补肾培元。主治:化脓性中耳炎,属肾元亏损、邪毒停聚型,耳内流脓,闩久不愈,量不甚多,或污秽或成块状,头晕神疲,腰膝酸软,遗精滑泄。

d.白菜薄荷芦根汤

大白菜根3-4个,芦根10克,薄荷3克。上三味水煎15-30分钟,趁热分2次服下。功效:辛凉发散,疏风清热。主治:化脓性中耳炎,属肝胆火盛、邪热外侵型,起病急,耳内疼痛,耳鸣,恶寒发热,头痛,口苦咽干,小便黄赤,大便秘结。

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腔粘膜及粘膜下层的慢性炎症。以青少年为多见。其病因可由局部因素(急性鼻炎反复反作或治疗不彻底、鼻中隔偏曲、邻近病灶长期刺激和影响、鼻腔用药不当、吸烟过度等)或全身因素(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内分泌失调等)和环境因素(长期吸入污染的空气,如粉尘、棉花等)所致。

【临床表现】

(1)慢性单纯性鼻炎:鼻塞多为间歇性和交替性,活动时减轻。多涕常为粘液性或粘液脓性分泌物,并伴有头昏痛。鼻粘膜肿胀以下鼻甲最为突出,总鼻道或下鼻道有较粘稠之粘液性分泌物。鼻甲粘膜对血管收缩剂很敏感,涂以1%麻黄素生理盐水,肿胀可迅速消退。

(2)慢性肥厚性鼻炎:鼻塞较重,多呈持续性。鼻涕不多,呈粘液性或粘脓性,不易擤出,并可伴有咽干痛、耳鸣等。鼻粘膜肥厚,呈苍白、粉红或淡紫色,表面不平,呈结节状。鼻腔底部或下鼻道充满粘液性或粘浓性分泌物。鼻粘膜表现有硬实感。对血管收缩剂不敏感,局部涂以麻黄素后,不能使肿胀明显消退。

【医生提示】

(1)戒除烟酒,注意饮食卫生和环境保护,避免粉尘长期刺激。

(2)避免局部长期使用血管收缩剂类西药滴鼻,以致形成药物性鼻炎。

(3)避免局部长期使用血管收缩剂,如鼻眼净等。鼻塞重时,不可强行擤鼻,以免邪毒入耳,引起中耳炎等。

(4)加强体育锻炼,促进体质强健,避免感受外邪,积极治疗急性鼻炎及邻近病灶。

【治疗方法】

0.25%-0.5%普鲁卡因下鼻甲封闭治疗,每侧注射1-2毫升,隔日1次,5-6次为1疗程。

分泌物过于粘稠而难以排除时,可用温生理盐水冲洗鼻腔。

并发感染的,可清洁鼻腔后,选用适合的抗生素溶液滴鼻或作雾化吸入。

0.05%阿复林,0.5%-1%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或与5%-10%弱蛋白银交替使用。

中医治疗可分2型辨治。

a.邪毒内留,气滞血瘀型:症见鼻塞无歇,涕多黄稠,咳嗽痰多,舌质红脉弱细。

治宜调养气血,行滞化瘀。可口服当归芍药汤或藿胆丸。

b.肺脾气虚、邪滞鼻窍型:交替性鼻塞,咳嗽,面色苍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或浮无力,此属脾气虚。

治宜补益肺脾,通散鼻窍。若以肺气虚为主,则口服温肺止流丹;若以脾气虚为主,则口服参苓白术散。

【吃出健康】

a.辛夷花鸡蛋

辛夷花18克,鸡蛋2个。将辛夷花放入砂锅内,加清水2碗,煎煮至1碗。鸡蛋煮熟去壳,刺小孔10余个。将砂锅复置于火上,倒入药汁煮沸,放入鸡蛋同煮片刻。饮汤吃蛋,常用有效。

b.猪脑蒸鸡蛋

猪脑1对(去其血,不可落水),鸡蛋2个,打碎,加陈酒,冰糖蒸熟食用。

c.柏叶猪鼻汤

取猪鼻肉66克刮洗干净,用生柏叶30克,金钗斛6克,柴胡10克同放砂锅内,加清水4碗煎取1碗,滤除药渣,冲入蜜糖60克,30度米酒30克,和匀饮之。

d.黄花鱼头汤

取胖头鱼100克,洗净后用热油两面稍煎待用。将大枣15克去核洗净,用黄花30克,白术15克,苍耳子10克,白芷10克,生姜3片共放砂锅内与鱼头一起煎汤,待熟吃肉饮汁。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在空气中传播的变应原刺激物触发身体后,分泌的组胺使鼻道、鼻窦、眼睑及眼睛的表层脆弱粘膜发炎,并有液体状分泌物产生。此病的致病原因不明,可能与遗传有部分关系。它有季节性和常年性之分,四十岁以下,曾患过哮喘、皮炎等过敏性疾病的人,易患过敏性鼻炎。

【临床表现】

(1)鼻塞。为间歇性或持续性,程度轻重不一。

(2)喷嚏。每天常有数次喷嚏阵发性发作。清晨和夜间加重,每次发作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

(3)流涕。常有大量清水样鼻涕,在急性发作期尤其明显。

(4)在发作期间,鼻粘膜呈苍白或灰白色,水肿样,尤以下鼻甲显著,鼻腔内可见多量水样或很稀的鼻涕。

(5)鼻痒和嗅觉障碍。鼻内发痒,甚至鼻外眼部发痒。因鼻粘膜肿胀或息肉形成而引起嗅觉障碍,因此嗅觉障碍可能是暂时性的,也可能是持久性的。

【医生提示】

(1)找出过敏原,设法避免接触。

(2)避免食生冷、油腻、鱼虾等腥荤食物,以清淡为主。

(3)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受凉。

(4)如果过敏性鼻炎已经影响您的日常生活,应去看医生。

【治疗方法】

抗阻织胺类。扑尔敏口服,每次4毫克,每日3次,口服。

外用滴鼻药。1%麻黄素滴鼻液,0.5%可的松药水滴鼻。

类固醇激素。强的松每次5毫克,每日3次,口服。此药久服可产生水、盐、糖、蛋白质代谢紊乱,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局部滴鼻药物,一般主要用来缓解鼻炎的症状,鼻油可以缓解干燥性鼻炎的干燥,呋麻合剂则可以缓解鼻腔阻塞,激素类滴鼻液则有助于减轻过敏性鼻炎的打喷嚏流清水涕等症状。

【吃出健康】

a.苍耳子五味药粉

苍耳子、白芷、辛夷、丝瓜藤各100克,绿矾50克,薄荷85克,研细过筛,装入瓷瓶备用。每日吹鼻3次,10天1疗程,间隔3-5天再进行第二疗程。

b.煅鱼脑石冰片

煅鱼脑石10克,冰片3克研细和匀,取少量置于指上,按于鼻孔吸入,每日每孔三次,交替使用。如鼻中发干,涂少许芝麻油再吸入。

鼻窦炎

鼻窦炎通常由感冒或细菌及病毒感染鼻、喉和上呼吸道所致。慢性鼻窦炎则可能由鼻子发育不良、鼻骨受伤、抽烟、刺激性的烟雾及气味所致。过敏症鼻窦炎可能由花粉热及食物过敏(尤其是牛奶等乳品)引起。

【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