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帮你达成梦想的60个希望法则
30813500000023

第23章 拉开“心帘”,迎接希望之光(2)

天使给了牧羊人100只羊,可是牧羊人比以前还要辛苦很多。他找到天使,请它把羊收回去,然后为自己盖一间大房子。天使又满足了牧羊人,给了他一间大房子。可是,当牧羊人在大房子里住着,发现到处是灰尘,打扫不过来。于是他又用房子换了一匹马。但是牧羊人骑在马背上不知要到何处去,他又就把马还给了天使。

天使问牧羊人:“你还要什么呢?”

牧羊人说:“我什么也不要了。”

天使说:“人都有很多愿望,你难道没有吗?”

牧羊人说:“愿望实现之后,我才知道我不需要这些东西,它成了我的累赘。”

天使又说:“拿让我我送你一件无价之宝吧,它的名字叫性格。”

牧羊人说:“我已经有了这样的无价之宝,那就是知足。”

在欲望面前,有的人永无止境,永远得不到满足;有的人却能够适可而止,懂得知足。其实,知足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就像故事中的牧羊人那样,在满足了一定的欲望之后做到适可而止,因为过多的欲望除了给自己带来不快乐之外,实在没有有价值的东西。我们何不看看那些因欲望难填而陷入人生死角的人们?有的人虽然每天食有鱼穿名牌住靓宅行有车,但是依然体味不到生活的欢乐;那些贪食贪财之人,还不是在欲望的钩子上败走麦城?更有甚者,对钱财对权位对美色贪得无厌,从而肆无忌惮地用不法手段攫取,以至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弄得身败名裂甚至误了卿卿性命。再看看监狱里形形色色的案犯,又有几个不是由于贪心而失去自由身?

正如道家鼻祖老子在《道德经》所言的:“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矣。”其意即是说,过于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到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长久的平安。

我们不否认,不知足是人类的一种本能的原始心理需求,只有不断的追求,我们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但是,追求是两重性的,有物质的,有精神的。如果我们的物欲追求总是超乎于精神的追求,那世界万物,永无穷尽,我们欲望也会没有尽头。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俄罗斯人对于自己的财产从不满足,而对于自己的智慧却相当自信。”在知足与不知足之间,我们还是要更多地倾向于知足,因为它会让我们心情变得坦然。这正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也许这个比方不太恰当,但是,如果我们能捌开物欲和名利,无所求,无所需,也许就不会有沉重的思想负荷,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阳光灿烂,所有的一切都会显得如此的合理、正常。试想,带着这样的心情去工作和生活,我们还会有什么不快乐可言呢?

我们本来就是赤条条的来到这个世界上,一无所有,是上苍赋予了我们生命、亲友、及物质财产等。应该说,我们得到这些已经是莫大的幸运了。可是,我们还不曾满足,依然在祈求上苍给予更多。然而,生活不可能也不会按照一个人的需求来供给他的。世界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公平的,有耕耘才会有收获,有奋斗才会有成功,有付出才会有得到。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来,任何人想不劳而获都是不可能的。

生命的价值在于奋斗,人生的经验在于积累。我们不要祈求太多,只要一点点就足够了。祈求太多,生命就显得过于沉重,你也会感到你的人生缺少遗憾而懒于追求,从而觉得生活好似是一种负累。

当然,我们提倡把知足作为一种生存智慧,并不是要我们把它理解成随遇而安、不思进取等消极的人生态度,否则“知足”只会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我们所说的“知足”是对现实生活的欣然接受。其实当我们通过努力仍无法改变生活的处境时,除了欣然接受外,还有更好的选择么?“知足”也应该是为不负有限的生命奋发图强的同时,不与他人比地位高低比富贵享受,能坦然地对待功名利禄,有着古仁人志士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达观处世态度,学会在平淡的日子里没事偷着乐。如果我们都能“知足”,就能在顺境中优哉游哉,万一置身逆境也能安之若素。如此,又何愁不拥有人生的大快乐和大幸福呢?

知足是一种良好的心态,是一种崇高的境界。知足的人总是微笑着面对生活,在知足的人眼里,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跨不过去的坎,他们会为自己寻找合适的台阶,而绝不会庸人自扰。知足的人,是智慧的人,是快乐的人,更是懂得创造和把握幸福的人。

完美并不美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园缺,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人们才有了这个亘古以来近似奢侈的追求——完美。不难发现,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多完美主义者,他们对人对己对周围的一切甚至对整个世界,都苛求毫无瑕疵。然而他们不知道,绚烂的夏花即使生得再艳丽迷人,也逃不过凋零的命运;动人的故事即使再精彩绝伦,也会消散在历史的洪流中。换句话说,纵然世界是多么的美好,也不可能有完美的存在。

一年秋天,寺院的老和尚看着刚来不久的一个小和尚在打扫庭院。当小和尚把院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时候,老和尚却说:“不够干净。你还得重做一次。”小和尚心想,老和尚要求得也太严了,可能修行就得要做到尽善尽美吧。于是,小和尚又花了很长时间把寺院重新打扫了一遍。然后他对老和尚说:“我把石阶洗了三次,石灯笼也擦拭多遍,树木也冲洒过水,苔藓上也闪耀着翠绿,没有一枝一叶留在地上。够干净了吧?”

可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老和尚斥责地说道:“傻瓜!这不是打扫庭院的方法,这是洁癖。”说着老和尚步入庭院中,用力摇动了一棵挂满树叶的树,如此一来,地面上便落了一层金色和红色的树叶,漂亮极了。小和尚疑惑不解地看着禅师,只听老和尚说: “打扫庭院不只是要求清洁,也要求美和自然。”

其实,案例中的这位老和尚是在训诫小和尚,做事时苛求完美的心态与做法,不仅是违背自然,也往往使我们离完美更远。

有人认为,追求完美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只是要想做到实在是太辛苦了;也有人说,完美主义是一种逃避,因为这样的人会为了保存完美,所以害怕破坏现有的一切;也有人觉得完美主义的人太“矫情”。

可是,尽管对追求完美有着如此多的指摘,现实中人们却往往都有苛求完美的倾向。

一些女孩子找对象,常会勾勒出一个十全十美的白马王子形象,以此为标准来寻觅如意郎君,可结果往往是高不成低不就,以至于最终进入“剩女”的行列;父母望女成凤,望子成龙,总要求孩子拿第一、当三好,发现孩子的弱点或错误就会失望,就会求全责备。其实以追求完美的态度来面对自己和他人是不必要的。因为这个世界并不完美,我们每一个人也同样不完美。只有对人、对事,不苛求完美,才是一种超逸的处世态度,一种聪明的选择。

一位智者将要退休的时候,想从两个优秀的学生中选一个做自己的接班人。一天,他对学生说,你们出去给我拣一片最完美的树叶。两个学生遵命而去。时间不久,同学A回来了,递给智者一片并不漂亮的树叶,对智者说,这片树叶虽然并不完美,但它是我看到最完美的树叶。同学B在外面转了半天,最终却空手而归,他对智者说,我看到了很多很多的树叶,但是怎么也挑不出一片最完美的……最后,智者把接班人的位置给了同学A。

“拣一片最完美的树叶”,这种初衷无疑是美好的,但是如果一味地把眼睛盯在“完美”上,那么就会吃尽苦头。也许直到最后自己才会明白:为了寻求一片最完美的树叶而失去许多机会是多么的得不偿失。况且,人生中最完美的树叶又有多少呢?世间的许多悲剧,正是因为一些人热衷于追求虚无飘渺的最完美的树叶,而忽视了本来最平淡也最幸福的生活。

其实,世界本来就是个有缺陷的世界,人心本就是完美.我们应当以完美的人心,去对待这个缺陷的世界,不应当用缺陷的世界,来缺陷完美的人心。人类没有缺陷是一个神话,更何况我们个体。拥有缺陷是每一个人都应该看到的事实,“人心完美”即是人生在世将自己该做的能做的事做好,那对于你来说就是一个完美的人生,而并不需要苛求自己或他人时时处处都做到极点。就像李商隐当年写的那句感人肺腑的诗:"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是种缺陷的美感,体现的又何尝不是一种完美的人生呢?

其实瑕疵本身也是一种美,缺憾本身也是一种美,正如维纳斯的断臂,红楼梦最终的悲剧收场,正是有了缺憾才让人惋惜,才有空间再去前进,再去进步。

美都是相对的,在生活中,不存在完美。维纳斯是美的,她的断臂使她的美成为残缺的美,可谁又能说她不美呢?从某种意义上讲,残缺的美才是真实的、可爱的。正因其残缺,才能让人有更高的期待。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只有不苛求完美,才会心气平和;不苛求完美,才会有快乐的人生。从虚幻的完美世界中走出来,把脚结结实实地踏在地上,用行动去改变不完美的事物,不求最好,但求更好。知道“我们一直在努力”就够了。你说呢?

由于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现实生活让崇尚完美主义的人看到自己对现实的无能为力,往往会变得急躁、自卑,甚至急功近利。这不仅使完美主义者本人觉得痛苦,更糟糕的是这种个性也会对他周围的人造成影响。所以,为了人生真正的圆满,还是从追求完美的枷锁里将自己释放出来吧。

给自己一些遭遇挫折的机会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既有宽阔平坦的康庄大道,也有崎岖不平的山间小路;既有娇艳欲滴的美丽鲜花,也有蓊郁葱茏的荆棘丛生。无论是坚强的男人还是柔弱的女子,谁都难以逃脱这份注定的“幸运”。

经受挫折没有什么大不了,关键是要在挫折中变得聪明,变得坚强,变得成熟,这样才能把每次挫折都变成一次锻炼自己、完善自我的机会。著名的主持人杨澜曾说过:人生最大的财富不是青春与美貌,也不是充沛的精力,而是有遭遇挫折的机会。

达尼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了,目前正踌躇满志地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此时,她不由得想起一年前的一件事。

在一次考试中,弗朗西斯科教授给她打了不及格的成绩,这让本来做好毕业打算的达尼很受打击,因为她早已做好毕业后的各种计划,现在不得不取消,然后再等待一个学期甚至一年的时间。摆在她面前的有两条路:其一是重修这门课程,等下年度毕业的时候再拿学位;其二是不要学位一走了之。

情急之下,达尼找到了弗朗西斯科教授,并在他面前大发脾气。教授见此情景,并没有生气,而是静静地等待达尼平静下来,然后对她说:“你说的大部分都很对,确实有许多知名人物几乎不知道这一科的内容,你将来很可能不用这门知识就获得成功,你也可能一辈子都用不到这门课程里的知识,但是你对这门课的态度却对你大有影响。”

“您这是什么意思?”达尼问道。

弗朗西斯科教授回答说:“我能不能给你一个建议呢?我知道你相当失望,我了解你的感觉。我也不会怪你。但是请你用积极的态度来面对这件事吧。这一课非常非常重要。请你记住这个教训,以后你就会知道,他是使你收获最大的一个教训。”

听完教授的话,达尼思考良久,虽然她心里对不能马上毕业而感到不痛快,但考虑到或许弗朗西斯科教授的话有道理。因为通过几年的接触,弗朗西斯科教授是得到学生们爱戴的,这其中当然包括达尼。

后来,达尼又将这门课重修了。事情的结局就是故事开头的那一幕。拿着学位证书,达尼的心里有种特别的感觉,如果在去年顺利毕业的话,她认为自己很可能不会有现在的感受。达尼找了个时间,特地向弗朗西斯科教授致谢,并向教授表示自己非常感谢那场争论。因为在达尼看来,是那次不及格让她经历了挫折,而正是那次挫折让她尝到了不一样的成功滋味。

弗朗西斯科教授的眼里流露出欣慰与欣赏,然后送走了眼眶里已蓄满泪花的达尼。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尽管挫折使我们痛苦,但同时又是一种考验和挑战,激励我们成长、成熟。其实,这也是生活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挫折的有无和强弱,而在于我们对待挫折的态度。有些挫折看上去很可怕,可是更可怕的是我们对它屈服。对付挫折有许多方法,可以尝试驱逐它、磨平它、克服它,只要我们有信心,有勇气,我们就踩过泥泞,走过风雨,成功就在我们面前。

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直面人生的困苦,战胜人生的挫折,最终给世人留下永恒的记忆。“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陆游的路,他能直面人生挫折,是如此的自信;“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郑板桥的路,他能阔达人生,是如此的坚毅。“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是越王勾践的路,他能蔑视人生挫折,是如此的坚强。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旅途中,没有一个人不会经历挫折。面对挫折,我们要具备百折不挠的意志。意志是人类思想的主宰,只有用顽强的意志来坚定战胜挫折的信念,才能有向挫折挑战的筹码。即使我们一百次扑倒在地,也要有第一百零一次站起来!即使已经一无所有,也要有继续尝试的勇气!

挫折,是人生在所难免的事情。在那迷茫失落而无所为的日子里,你是否能看到阴霾下挺立的苍松翠柏,你是否能看到,死一般的黑夜里闪出的星光。你是否想过,坚强的意志定能战胜超越……是的,给自己一缕面对挫折的光吧!

遇到挫折,并不意味着输,也不意味着你的人生到了终点。相反的,失败的终点,往往是成功的起点,只要你敢于面对它,让希望的光芒照射进心底,让你充满力量打败它。你一定能够采摘到成功的鲜花——那朵远在天边的奇葩!

与我一起,把悲观扔掉

当清晨的第一缕暖阳通过窗户照射进屋子里的时候,我们应该对新一天的到来准备一些什么样的寄予呢?这恐怕得因人而议了!

乐观的人会这样想:曾经经历过的艰难,不是都轻易地扛过来了嘛,那么多的困难居然都因我的努力而解决掉了;面对今天如此美好的时光,还有什么困难都阻挡得了我呢!相反,性情悲观的人则会这么想:今天也许会很不好过。今天也许会会步崎岖,于是总是沉浸在回忆归去的状态之中。显然,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对未来没有任何目标和憧憬,也必将看不到任何希望。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之中,难免会遇到磕磕绊绊、沟沟坎坎。当这些难关出现的时候,如果你垂头丧气,那你只能在困难面前认输。相反,如果你能积极乐观地面对,那你就会将生活中的坎坷,看成是自己积累经验的大好时机,变危难为动力。由此可见,乐观的带给我们的力量是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