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生活中要懂点经济学
30831500000009

第9章 商家爱玩的小戏法(4)

现在二手车市场中很多车都做过了技术处理,普通消费者是很难察觉到的,在买车的时候一个不留神就会上当,为此多花了冤枉钱。而从工商部门的投诉记录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由于这些车辆的欺诈行为很难取证,所以即使买回后发现上当也很难处理。

在二手车市场中,几乎所有车主都会对买家说这么一句话:“我自己家的车,基本没怎么开过。”而这些人的身份也都是眼前这辆车的车主。但是,一旦让他们拿出行车证时,他们会立刻改口,说是帮别人卖车,而这些他们所指的别人无非就是亲戚和朋友。

真正卖自己家车的人很少到市场上来卖车,因为他们在把车开进市场之前就会被车贩子以各种方法讨价还价收入自己旗下,之后再经过一系列的“美容”后由这些车贩子再把车开入市场。

“收来的车不做下处理怎么赚钱?”这是所有车贩子们的共识。

一辆二手车收到手里,车贩子就会立刻给这辆车调表、翻新、整修……这就叫二手车的“美容”处理,即二手车市的潜规则。

就拿调里程数来说,这已经成为了二手车市场人尽皆知的秘密了。

在车市中,几乎九成以上的车都调过里程表。这个里程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械表,一种是电子表。目前新型车辆一般都是电子里程表。而比较老一些的捷达、桑普、富康这类热销车型用的都还是机械表。不管是机械表还是电子里程表,对于工作人员来说,调表都不是难事,但他们只给熟人调表。调表的好处就是把已经跑了15万公里的车调成10万,则在价格上就会上涨几千或者一万多,而这个调表费用只需几百块有时候甚至连一百都不到。

因为二手车的欺诈手段隐蔽,难以取证。所以二手车相关的欺诈案能立案的不多。二手车故障频发其实也有一些人为因素。所以广大读者在购买二手车时,除了要正常办理过户手续外,还应与车主签订一份买卖合同,以防出现交易纠纷。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掉进车贩子为我们设计的陷阱里呢?五招教你成功破解二手车买卖陷阱。

第一招:破解隐瞒行驶里程的陷阱。

手段:通过更改里程表,二手车价格能上涨两三千元至上万元。

破解:消费者可在购车前检查车辆保养记录,小型车辆保修周期一般都是2年/6万公里,所以消费者不妨去4S店查阅一下该车最后一次保修信息,然后根据这个数据推断一下该车的行驶里程,对于一些时间较长的车辆,消费者可到车管所查找该车的挂牌时间,以此来判断里程数。

第二招:破解隐瞒车况的陷阱。

手段:车贩子经常会把一些有过大修记录的车辆低价买入,然后再高价卖出。

破解:消费者不妨在身边带个内行师傅,在买车时让其对该车进行一下技术分析,或者直接将车开到4S店做全车检测。

第三招:破解套牌车的陷阱。

如果一个车贩手里有两辆同样的车,他可以谎称其中一辆车的车牌以及行车证丢失,然后再去相关部门按正规程序补办。办完之后将手续齐全的“原车”上架,至于另外一辆则会卖给外地熟人。

破解:买二手车尽量去正规平台交易,这样一旦发生纠纷可以有账可查,并且还能联系到车贩。另外在办理过户手续时,别怕麻烦,一步一步按正常要求来,这样的话也会减少这些不法商贩的可乘之机。

第四招:破解偷换折旧标准的陷阱。

卖家在对二手车进行报价时,经常按照该车目前的官方新车报价来计算折旧标准。这样的计算方法,可以使折旧后价格高于市场价。

破解:对于新车来说,很多官方报价之外都有额外的现金优惠,所以,在折旧时应以实际价格为标准。另外,不同年份的同类车型,有时候在配置上也会有所不同。这些都是买卖双方在定价时应该考虑的问题。

第五招:破解隐瞒车辆用途的陷阱。

一些二手车贩会将出租车当家用轿车出售,虽然这类车看似比较新,而且价格也比较便宜。但很多消费者不知道的是,出租车作为特殊用途的车辆在使用年限上是不同于其他车辆的。由于出租车使用频繁,所以国家规定出租车的报废年限一般为8年,而家用轿车的报废年限为15年。也就是说出租车在使用8年之后则会强制报废,到时吃大亏的可是你。

破解:在购车时只要留意一下行车证就能知道车辆用途了,另外还要防止被“营转非”车辆蒙混过关。

像二手车这类已经相对成熟了的交易项目只要买家在购买时结合以上介绍并且能够做到耐心、细心、不贪心,那么就不会给居心叵测的不法商贩留有可趁之机了。就算出现问题,我相信在如今这个越来越规范了的二手车交易行业中,买卖双方都会找到说理的地儿的。

但是对于新兴的网络市场以及新兴的“秒杀”购买方式来说,由于我们对这种交易方式以及交易平台了解得并不透彻,所以在与这些卖家接触中就要小心一些了。

“秒杀”,顾名思义,就是在一秒钟之内,将你心仪的商品以极低的价格收入囊中。这种交易方式在现如今这个追求效率与质量的时代自然而然地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追捧。然而,由于网络在实名方面的弊端,以及网店的监管不完善,“网络秒杀”的恶果也就随之显露了出来。

陷阱一:卖家设局使顾客二次消费。

前不久在一个论坛中有网友爆料自己在某网店搞的“9元秒杀钻戒”的活动中“幸运”地秒到了一枚,但当他正兴奋不已准备打款拿货时,却在客服人员引导下在网页角落处看到了一条小小的“相关规则”

的链接。

原来,这次“秒杀”活动上的商品只是钻戒上的那颗钻石,所以买家被要求要再付1999元购买戒托后才能拿到钻戒,这让这位自知上了当的网友很是郁闷。此外,运费高过售价也是买主们常吃的哑巴亏。类似这种层出不穷,想方设法压榨消费者钱包的伎俩,在一些网站上随处可见。

陷阱二:秒杀价竟然高过市场价。

在购物论坛中,一位网友抱怨道:“我在一家网店上看到一件标着原价上万元的皮衣,当时想也没想立刻花3800将其秒掉,结果有一次逛商场看到同款皮衣售价不到3000,真是欲哭无泪。”

目前的确会有一些网络卖家将一些稀松平常的商品吹得天花乱坠,接着抬高价格,然后再用所谓的“秒杀”方式将其售出。由于网络交易平台对商品监管不严,所以这种高价“秒杀”案例屡见不鲜。

陷阱三:秒杀商品无“三包”服务。

现在参加“秒杀”活动的商品往往没有“三包”服务,而一般网店卖家对此的解释就是:“花低价买高价商品,这种活动一为清仓,二为提高关注度。所以不退不换。”

由于网络“秒杀”的邪恶手段层出不穷,所以一些“玩家”将秒杀平台由电脑转移到了手机。

渐渐地手机秒杀成为了“秒杀”界的后起之秀。“手机秒杀”,即为用手机登陆特定的WAP网站参加“秒杀”购物。

对于这种新兴消费方式,各大银行也抓住了商机,极力配合消费者,都陆续推出了各自手机银行的支付通秒杀业务。

“手机秒杀”不仅提供网络交易平台,同时还包括了网上商城,这种将购物网站和商家合二为一的交易方式的推出,可以避免网站和商家在出现问题时“练太极”的情况。

例如手付通WAP网站,它在首页的显着位置刊登了详细的活动规则与攻略,并郑重承诺“秒杀活动奖品均由银行或其合作方经正规渠道提供,秒杀商品均为正品货源”。这就是大多数“网络秒杀”很难实现的地方。

有信誉的商家提供的秒杀商品本身质量就过硬,且均提供退换服务,并设立一定的门槛,以提高公正性。这样的严格程序令一些企图钻空子的网络卖家只能望洋兴叹。

所以说,如何破解卖家陷阱,其实只是我们在交易过程中的一个下策,真正成功的交易过程,是需要买卖双方以及监督交易的第三方共同维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