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一代圣贤——杜甫
30884000000030

第30章 砥砺其志

杜甫一家在秦州住了三个月,在这年的十月去了同谷,因为当时在秦州生活没有着落,不得不另谋出路。而且秦州地处交通要冲,他曾经又在朝廷做过官,现在虽退了下来,但官场旧交很多,虚与委蛇的应酬很多,这使不善于交际的杜甫穷于应付。向往自由生活的杜甫,不希望长久沉溺于其中。杜甫经济拮据,这些应酬自然花费不菲,所以他向往更加清净的地方。而且,由于杜甫担心吐蕃入侵,这使得他决计要离开秦州南行。他听说离这里一两百里的同谷县山幽水清,又有良田可种,生存很是容易,于是就决定到同谷去定居。

当时,同谷的县宰仰慕杜甫的诗名,也来信邀请杜甫去,把同谷描绘得非常完美。县宰在信上还答应待杜甫到达同谷后,提供生活的帮助,为他修建房舍等,这使杜甫感到很高兴,于是决定早日动身到同谷去。

但杜甫从秦州搬到同谷后,那位曾经邀请他的县宰却没有露面,大约只是徒慕杜甫的虚名,而一旦杜甫真的到来时,却不愿承担一个书生一家的供养。县宰只是为杜甫在栗亭这个地方草草地建了一个茅屋,杜甫一看到这个歪歪倒倒的茅屋,就知道自己被这个小官吏耍了。杜甫到同谷后,先是在这里居住了几天,但茅屋实在盖得不成样子,根本不是人住的地方,而且位于偏远之地,四周荒无人居,要在这个地方生存下来,实在非常艰难。更为气恼的是,一天风雪交加,杜甫和妻子孩子都在大雪的田野里挖地瓜黍类的粮食充饥,但挖了一天什么也没有挖到,饥肠辘辘地回来,到家门口一看,哪还有家啊,茅屋竟然给大雪压倒了。杜甫一家人站在雪地里,饥寒交迫,又得不到任何人的救济,心里感觉更加的凄凉,对那位县宰更加愤怒了。

杜甫只得自己暂时又用茅草搭建了一个小屋作为栖身之地,继续上山挖食,穿着短衣在山雪中奔走,大风吹乱了白发,他负薪拾橡,饥号呻吟,穷愁之惨烈,莫过如此。诗人到同谷本来是为了求得温饱,没料到比在秦州时的生活反而要苦得多。在秦州时,或多或少能得到一些亲友的帮助,不至于苦寒饥饿到如此地步,在这里可真是叫天不应,叫地无门。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中对这段生活有充分表露。其一云:“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

其二云:“长镵长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黄独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此时与子空归来,男呻女吟四壁静。呜呼二歌兮歌始放,闾里为我色惆怅。”

在同谷县所做的七首诗歌,都是如此悲惨的景况,都是叙述在同谷不幸遭遇的诗歌,读来令人无限凄怆。

搬到什么地方去呢?杜甫在这样悲惨的景况之下,在这个寒冷多风雪的大冬天里,按常理当然要选择一个人烟多容易解决生存问题的地方。但杜甫与常人考虑的却不一样。越是在悲惨的境地,杜甫反而越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使自己消沉。他从秦州来到同谷的路上,曾经经过凤凰台,凤凰村就在凤凰台下。凤凰台下还有飞龙峡和万丈潭,传说潭中有龙出没。杜甫在经过那里的凤凰山时,对那里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见凤凰山高不见顶,人莫能至,因此触发了心思,因凤凰台而想到周文王时,有凤鸣于歧山,又想到“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思念起先贤所创立的业绩,勾起自己上达无由的感叹,并产生愿剖心血以饮啄凤雏,待致太平的非非之想。

杜甫于是寻到了凤凰台下的凤凰村居住,这里位于飞龙峡下,万丈潭边,是砥砺其志,不使自己在穷困中磨损心志的最好去处。

杜甫选择住在这个地方,显然是因为爱慕凤凰之名。古人对于地名,是很有讲究的。每一个地名必须有它命名的原由,想必这个凤凰山也是有来历的。关于凤凰山的渊源典故,历史上并没有可靠的资料,但仅根据凤凰山这么一个神奇的名字,就可以使人产生许多瑰丽的历史联想。而且,杜甫在幼年时期吟的第一首诗歌就是咏凤凰的,他从小的时候就对凤凰充满了神奇的向往,而今到一处叫凤凰山、凤凰台、凤凰村的地方居住,怎么能不叫他对这里充满了神往之情呢。

杜甫居住的地方,不仅能让他想象到传说中的凤凰,而且还能想象到龙。因为杜甫就居住在凤凰山下飞龙峡万丈潭附近,据说万丈潭里有蛰居的潜龙。在《同谷七歌》中有诗为证:“南有龙兮在山湫,古木巃嵷枝相樛。木叶黄落龙正蛰,腹蛇东来水上游。”这使杜甫无疑又因潜龙而展开了瑰丽的想象,飞龙出峡,风云际会,那该有多快意啊!可见杜甫在飞龙峡万丈潭这样的地方,虽身处穷困,却依旧保持着凌云志向。

居住在人杰地灵之处,是砥砺志向的最好地方。因为这里留下了许多神奇的历史人物与历史故事,是教育和启迪人们的最好之处,可以追寻先贤的遗迹,在此韬光养晦、磨练心志。也可以俯仰古今,与曾在此留下大量历史文化遗迹的古人进行心灵的对话与交流。古代许多有名的人物,在求学时代都曾在人杰地灵的胜迹读书或隐居,如李白曾在匡山隐居读书,苏东坡曾读书于家乡的眉山,这些地方无疑都是山川地理环境极好的地方,有大量的历史人物的遗迹,在此修身养性是砥砺心志的最好方式之一。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上有仙人出没,水中有龙在潜吟,这是名山灵渊的标志。杜甫居住在凤凰山下,万丈潭边,一方面忍受着苦寒的生活,境况之惨,空前绝后。另一方面却也借凤凰山之名而修身养性,砥砺情志,时时自勉、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