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吟精神是一种严谨的诗歌创作态度。杜甫在总结自己的诗歌创作时,多处提到了苦吟。看来这是诗歌创作的关键。就像现在的歌唱一样,音乐天赋哪怕再高,如果不苦唱勤练,恐怕无法将一首歌唱好。做诗也是如此,关键在于实践中苦吟。
杜甫在自述写诗的经验时,说他做起诗歌来很认真,新诗改好了还吟一吟,看是否妥帖。“新诗改罢自长吟”。杜甫作诗时为了精益求精,常常苦吟诗歌,反映了创作诗歌的严谨态度。有时候杜甫苦吟之后,发现诗还是很拙,感觉到还有没有表达出的意境,“病减诗仍拙,吟多意有余”。这样,杜甫就不急于将诗歌拿出去示人,而是反复地琢磨,力图吟出佳句来,“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如果诗歌语不惊人死也不放手。这大概是他的性僻之处,也反映了杜甫做诗时的痴心。惟有这种做诗时的痴心精神,才使他吟出如此之多的杰出诗篇来。
杜甫在很多诗中都表明了苦吟精神。如《奉赠王中允维》说:“穷愁应有作,试诵白头吟。”在《题郑十八著作丈》中说:“酒酣懒舞谁相拽,诗罢能吟不复听。”在《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中有:“数篇吟可老,一字卖堪贫。”在《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中有:“何恨倚山木,吟诗秋叶黄。”在《徐步》中有:“把酒从衣湿,吟诗信杖扶。”在《楠树为风雨所拔叹》中有:“我有新诗何处吟,草堂自此无颜色。”在《乐游何园》中有:“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这些诗歌中,都有诗人的苦吟的身影,表明了作者对苦吟的重视,也是对自己诗歌创作经验上的外露。
杜甫苦吟诗歌,并非像一些平庸的诗人那样仅仅推敲字句音韵等,而是用心去吟唱,力图把自己内心丰富复杂的情感全面地表达与宣泄出来,把要表现的现实社会内容表达出来。这就远远高出于一般诗人的字句推敲。
在苦吟上,有一个很有趣的例子,有一次年轻诗人贾岛骑在一头驴上吟着:“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对其中到底是用“推”还是“敲”字拿不准,所以不停地在马上做着推与敲的手势,不小心就撞到了长安府尹大人韩愈的马上。韩愈问明其事,帮助贾岛分析,认为该用“敲”字好。古人有“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苦吟精神可见一斑。李白就曾写诗笑杜甫:“借问因何太瘦生,从来只为吟诗苦。”杜甫因为心中有着忧国忧民的情感,有着太多的个人苦闷,所以他的吟诗是一种痛苦的孕育。因为吟诗之苦,他过早地白了头。
正因为杜甫弘扬苦吟精神,所以杜诗字字皆金,他的一系列杰出作品,都闪烁着伟大的现实主义光芒。杜甫曾经评价元结的作品是“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其实杜甫的诗歌更是如此。他做诗重视语言的准确,把情和景用极恰当的字句表达出来。在每一首诗歌中,他都使关键性的字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给诗歌以强大的生命力,这也是陆机《文赋》所说的“立片言而据要,乃一篇之警策”。杜甫的诗歌中警策的字句俯拾皆是,不胜枚举。
诗歌起源于歌唱,如《楚辞》就是从原始歌舞中演变而来。尽管诗歌经过演变,已经与原始歌舞有很大的不同,但诗歌还是沿袭了原始歌舞的某些特征,即可以入音律用来演唱和配乐,适合歌舞。如李白的《清平调》,就是供宫廷歌舞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就是供杨贵妃来表演大型歌舞的诗句。杨贵妃和唐明皇都很喜欢这首诗,表演得也很成功,这说明诗歌与演唱的关系是很重要的。正因为如此,古代的诗人很重视吟诗,使诗歌符合诗律,只有在吟唱中去检验,才能从中体会出诗歌的好坏妥帖。也正因为杜甫重视诗律,所以他写出了那么多撼动读者的五律、七律以及长篇的排律,这是他在诗歌史上的巨大贡献之一。当然,杜甫也不是死板地遵守诗律,有时根据诗歌内容创造性地冲破格律,这些诗歌更增强了音节的顿挫,抒发了他内心深厚的感情。
因此,在诗歌创作中,苦吟精神是非常重要的。诗歌创作与其说是写诗,倒不如说是吟诗。一首诗的好坏,还要看其是否合乎音律,一首好诗读起来应是朗朗上口,因此,对一首诗的每一个字,只有经过千锤百炼地吟唱,才能字字皆金。
杜甫就是这样进行诗歌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