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小张村大解放
31051700000020

第20章 继承创新 文化化人(2)

日本鬼子的暴行,把我们乡亲从沉睡中惊醒了,都怒吼了!奋起了!日本鬼子把我们美好的家园变成了残杀我乡亲的屠场,我们就把我们的村庄变成抗击日寇的战场,村民同仇敌忾、愤起救亡。特别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村内组织有红枪会、青救会、妇救会等民众抗日救亡组织,举起大刀、长矛,举起了土枪、土炮,向鬼子冲去;我们以人自为战、村自为战、协同部队作战,协同周围村联防作战;在村内家家都挖地窨、地洞,在村外的沟内都挖有转移躲避的暗窑,清食空野,迂回抗战,成为了北垣一带抗日活动最活跃的村庄之一,作出了许许多多的英勇事迹,涌现出了一批批英雄模范人物。

随着询问、搜集、调查材料的深入进展,才了解到当年党的组织在我们村活动的情况,才显现了六十多年鲜为人知的我村的地下工作的幕后英雄,才反映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的真实状况,也才将我们村抗日斗争的历程做出了实质性的总结。我们村的抗日活动不是那种群众自发、无组织的状况,而是党领导的群众运动,这是我们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面对这些材料,似乎都赋予有一种生命,一种高贵,令人浩叹,令人仰止,仿佛他们跃然纸上,向我们走来,我们也穿越时空在与他们对话。我们在钦佩慕念之时,每每都在心灵上是一次撞击,在精神上是一种升华。我们一定要让我们村的抗日英雄们,在沉睡了六十年一轮甲子之后,要永远地突兀和辉煌起来。

抗日英烈李如松,他是我村下北头巷人,是由地下共产党五区区委书记李佩章介绍参加了由共产党掌握的公开名义为抗日救国牺牲同盟会,成为牺盟会会员和工作人员,又任区红枪会长,又兼任村长,后又带领一百多名红枪会员,连人带枪整编制参加我军212旅,成为一名军队领导干部,后又转战地方,开展抗日游击活动,曾奉命参加下丁、上庄等歼灭日军战役,取得辉煌成果。曾领导村民三百余人配合部队,在我村老驴岭、黄土坡、头道坡,两次阻击日军没有进得我村扫荡,避免了一次乡亲生命财产的损失。在他的具体组织下,我村一带的抗日声势越来越大,抗日烽火越燃越旺。此时,鬼子也越来越痛恨他,越是不断地来抓捕杀害他。后在汉奸的告密下,终于惨遭杀害。但他就在就义时,还号召我们村民“抗战到底”,还喊着“要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具体情况,碑上、书上都有较详细的叙述。)李如松他是个读书之人,他的乳名叫明明,能晓事明理,所以在国难家亡之时,他投军从戎,毅然拿起长枪,到最需要的岗位上,撑起了我们村的脊梁。他为抗日献出了自己的躯体,为乡亲捐出了自己的生命。特别是万恶的日本鬼子,更是因为他是中国抗日的中流砥柱八路军,而斩草除根,又夺取了他唯一的儿子的生命。谁人无父母,谁人无儿女,他正是为了中国人民的、为了我们乡亲的父母、儿女而牺牲了自己。他深知“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所以视死如归,慷慨就义。他的人生正如他的名字,是矗立在我们稷王山峨嵋岭上的一棵长青松,经风暴不动摇,傲霜雪挺且直,他逝后,更是郁郁葱葱,香气扑人,哺育后人成长。由于他从事的地下工作是秘密之事,所以他死后也无人知晓,无声无息,死的不白。这次筹备纪念活动时,在原来听说的基础上,感慨至极,我们又去外调,才取回了现在还健在的他的介绍人老领导李佩章的证明,方知他是我们村抗日活动的直接领导人,他是有身份的我党我军的一名干部,他更称得上是我们村的抗日英雄,所以是值得我们后人永远敬仰和纪念。

我们的纪念碑上,还刻有柴学侃、柴成德等抗日英雄人物,还刻有我们村民配合部队作战、袭击消灭日军、支援前线作战等英雄群体,他们的事迹书中更有详细的叙述,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后人永远称颂和纪念的。

(三)探索中创建了我们村爱国爱乡的永恒的先进的英雄文化。

历史自当成鉴镜y它自发地无意识的会通过口头流传去,但这样的镜子毕竟是零碎的模糊的,它将不会充分发挥鉴镜作用。所以我们在已逝去六十年,趁为数很少有当年记忆的人还健在的黄金时刻,毅然愤然坚定急切地去枪救我们村的抗日历史,把它打造成一面完整的显亮的历史鉴镜,以照亮未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们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是我们中华民族振兴的里程碑。我们村轰轰烈烈的抗日活动,也是我们村由封建社会,走上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和里程碑。所以我们一定要立抗日战争之历史,要兴抗日战争之精神。

在我们回忆、搜集、整理我们村抗日英雄先烈们事迹之时,我们的心灵一次次在震撼,我们的思考一步步在深入,我们的认识一层层在跃升。我们深深感到他们爱国爱乡的品题是那样的伟岸,叫我们肃然起敬;他们英勇事迹背后的理想信念又是那样的崇高,让我们景仰行止;他们浩然正气的心理灵魂,又是那样真诚,使我们激情燃烧。他们的鲜血永远流淌在我们祖国的山河里,永远沸腾在故乡的热土上;他们的灵魂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永远轮回在家乡村中;他们的品格像电磁一样,穿过历史的隧道,穿透历史尘封,六十年不仅不忘,而且更加突兀和辉煌。他们是用生命换来一种理念,一种思想,一种行为规范,集中到一点,换来了胜利。他们已经完全融入到民族国家抗击寇侵的洪流之中,他们堪为民族的先锋,国家的脊梁,更是我们村的英雄。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我们深深为此言此理所激发,所以我们就是要在我们村立抗日英雄丰碑,要兴抗日英雄精神,要建抗日英雄文化。因此我们在筹备纪念活动中,集中办了四件事:

一是编写留存了一本书。即由我策划、樊红才主写,合编了“抗日烽火映红小张村”一书,已在“八一五”前,印出赠给大家。因为时间急促,仅两个月时间(包括搜集核实资料)以枪救的精神写出了个小册子,并衷心希望众乡亲和有识之士,扩写成一本,资料翔实、有历史价值、有教育意义的大书,以永存于世。

二是建立了一座石碑。即我们已竖起的一座稀世罕见的四屏碑,是以全体村民公立的小张村“抗日英雄纪念碑”,我们村民自豪地在碑上刻录心声是“小张育英雄,英雄荣小张”。正背面还刻出了我们村民崇敬英雄,学习英雄的铭言。

三是镌列了抗日英雄谱。即在四屏碑的上侧面,镌列了李如松、柴学侃、柴成德等十方面的抗日领导,抗日英雄,抗日勇士的英名和事迹,以永世纪念,代代传颂。

四是订立农历六月初一为我们村的“日寇残害苦难纪念日”。即我们在四屏碑的另侧刻记“日寇残害罪行录”,记录了日寇对我们村残害的主要罪行和最苦难的一幕,并把最苦难的一天农历六月初一订立为我们村的“日寇残害苦难纪念目”,年年纪念,以醒后人,牢记国仇家恨,激励代代强盛。

为了立好英雄碑,又改建了一个广场,名为古槐广场,现在也初具规模,摆在我们面前。英雄四屏碑,古槐广场,相得盖彰,显现了多彩多色。它是天人合一,古今连通,富有内涵,大方实用的一个具有农村特色的现代化建筑。它选择在村中心的东西南北六路通衢的道路环行的风水宝地之上,它是个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灵通方便,人气兴旺的地方。它有古色,即有典雅古朴形为卧虎的千年池头庙,有高大雄巍,蟠龙跃空的千年古槐;它有绿色,国树古槐,本身就是绿色大全,即有青绿的枝干,有深绿的浓叶,有浅绿的槐米,有嫩绿的槐花,以它为中心,周围的花木青翠欲滴,葱葱茏茏;它有秀水之色,即此地传为风水宝地,昔日为池溏,据说天再旱,小张池溏也不会干,因为它有双鱼泉,现在我们仍保留了原来的双鱼泉,所以我们晴天仍能观水景,看双鱼,雨天还可观滔浪,水流环绕,宛如我们所坐的广场,像船只一样在水上飘荡;特别是有英雄文化的红色,即它将聚集了我们村的正气民魂,成为村民的文化中心,将引领我们的后代成人成才,一代胜过一代;它还有现代化的特色,它的建筑手段,休闲设施,都具时代特色,尤其是围绕广场,周围已经有数十家作坊店铺,工商繁荣,还有古建戏台,能享受梨园之乐。总之它真可谓是一个古今风韵相辉映,文化经济共繁荣的广场。

由于此次纪念活动,是好事、大事,所以村内全体村民都热情支持,积极参与,我们筹备工作人员更是十分得力,心有责任,身有效率,短时间内完成了这几十年该作的历史大任,真是可记可颂。我们这次编书、印书、立碑、建广场的费用,主要是靠自愿捐助,特别是在外人员都是以返哺家乡,回报故土,感恩养育的心情来虔心奉献,他们是我们村的好儿女,永远是我们村的好村民,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并刻碑为念,百年之后,我们也和他们是魂同故里。在这里我代表筹备组,感谢他们,希望他们在外好好活人,一帆风顺。乡亲们,朋友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六十年前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已由我们的先辈完成,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然是未竟的事业,抗日战争中孕育出的伟大抗日精神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历史赋予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抓住机迂,加快发展,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天,我们纪念抗战,缅怀英烈,就是要倍加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就是要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就是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之转化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实际行动,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愿抗日英雄精神不朽!愿祖国早日富裕强盛!

附录3:古槐广场传承文明旨在教育代代兴旺

古槐广场传承文明旨在教育代代兴旺--在小张村古槐广场村史碑揭幕仪式上的讲话

老村民代表樊林峄(2007年2月6日)诸位来宾、各位乡亲:

前年,我们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为我村抗日英雄树立纪念碑之际,赶忙兴建了这个初具规模的古槐广场。它在原来泊池蓄水利民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新的功能,既保留了双鱼神泉喷雾浸润调节空气、美化环境的好传统,又适应现代人们文化娱乐休闲的需要,兴建了这个乡村少见的宽阔的广场。它的好处很快地被人们认可和赞赏。

古槐,象征着村落。因为槐树高大且直,木质坚韧,五颜六色,浓郁幽香,花果根皮都为贵重药品,特别是能够常长常新,因此甚受人们喜爱,并广为栽植,同时它又是我国独有的树种,所以国家把槐树即定为国树,雅名为中国槐。我们村这棵槐树,它比较高大、古老,约在千年以上,而且能老树生花,妙机回春,不断地发新枝发新芽、长生不衰,所以人们更喜称它为神树,是槐仙之宫。我们村有数千年的历史,地面上的标志现在也就只有几棵古槐古柏,而且只有这棵古槐处在村中心,它能为人民遮风避雨,消暑纳凉,它能和人民朝夕相处,喷香润气,从而成为了我们村人们的聚集之所,成为了和村人有感情的村落的象征,成为了比我们人的生命长得多的村史的见证者。

我们这一代人是幸福的、幸运的,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打倒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压在我们头上的三座大山,获得了解放,又搞改革开放,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过上了空前未有的由温饱而小康的幸福生活。但是我们不忘本、不忘历史,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这四位一体的和谐社会的新农村建设中,我们以追慕先贤、发扬英雄精神、建设英雄文化的精神,首先建立了抗日英雄纪念碑,竖立在我们古槐广场之首位。今天我们又竖起了古槐广场村史之碑,旨在记述我们村的历史沧桑、宣示我们村人的精神风貌,以昭示后世,传承文明,代代兴盛。这标志着我们又在创新性地进行历史文化建设。因为历史文化建设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奠基工程,也是建设先进文化的起始举措,因此意义重大,值得庆贺!

一个没有历史的村庄是非常苍白无光的,甚至是可疑没有来路的村庄。我们的小张村是有悠久历史的。据考,在五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居住在这块土地上,这是后稷教民稼穑的发迹地,我们村西的后岭上就座落着后稷母亲姜螈的陵墓。我们村依岭面坦、左水右塬,可谓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真是天地爷赐给我们的独特的一块风水宝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祖先们由沿沟沿水逐渐迁徒到平地洞穴居住,进而又发展成土木结构的房屋,以至到现代的钢筋水泥结构的楼房。根据记忆,我们村在封建社会后期已发展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典型的农业村庄,民风淳破,诚信尚礼,耕读传世,农商并举,生活富足,百业兴旺。大部家户都有人走陕甘、下四川、上京津、闯河南,出远门经商务工,收入颇丰;在村内除了农种粮油果蔬以外,还有木场、铁匠、银炉、榨油坊、酿酒坊、染布坊、药铺、杂货铺以及肩挑商贩,一派生气。村中的建筑也极为古典、奇妙、壮观,更显文化特色。四周围墙严实,封闭安全;东西南北九座村门,明清时门楼,大扇铁钉木门,威严壮观;各巷也都建有巷口门共十多座,还建有岗房、专门开门关门,值夜打更;村内的南窑巷、樊家巷、张家庄、柴家巷、泊池北、泊池西,还建有南樊、北樊、东李、西李、张柴原杨八大祠堂;在村中的显眼之处还建有关爷庙、三官庙、财神庙、土地庙、牛王庙、娘娘庙、观音庙等各种庙宇20多座;特别是在村中围绕水景还建有摩天阁、大舞台、大戏场、大献亭、行神祠以及学校、村公所融为一体的系列建筑群,还建有正门、旁门和边门,四通八达,疏通方便,真是结构奇妙独特,人们赞叹不已,驰名全县,堪为一流。尤其是我们的祖先非常明智,注重教育子女,祠堂私塾早有多处;民国早年兴办学堂,我们村也是最早开办的村庄之一。

民国早年县上开办师范中学高小以后,我们村就一名师范生、一名中学生、三名高小生;在解放战争年代,我们村就有高小生八名,中学中专生二名,而且都集中在一条巷,这也是一个信仰弓I进的问题。上述列举的几个历史方面,足以证明我们小张村是一个典型的人们世居的村落,它历史发展悠久,人文底蕴厚重,值得我们后人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