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事勿蹶。
挫败时不要一蹶不振。
固守权力总会遇到挫折,守成之难和创业之艰一样不易。这就要求人们在固权上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充足的准备,在挫败面前决不退缩。成大事者需要历练和考验,轻言放弃决不是成功者的态度。一蹶不振就是给对手机会,让他人超越自己,这是极其愚蠢的表现。
勾践的发奋振作
越王勾践与范蠡等人因战败在吴国被拘役三年,历尽苦楚后,终在勾践七年(前491年)被吴王夫差释放回国。
当时,越国国小兵弱,十分无力。勾践目睹此景,伤心落泪说:
“我志在复仇,怎奈越国如此虚弱,我以何灭吴呢?”
范蠡劝勾践说:
“越国新败,自跟从前不同了,幸国存人在,复仇终是有望,大王切勿气馁。”
勾践泪流不止,仍道:
“吴国一战得胜,国势更强,如此下去,复仇更遥遥无期,只怕此生也再无机会。想到此处,我真是心如刀绞啊。”
范蠡于是说:
“吴国强大,终有衰落的时候;越国弱小,只要发奋振作,也会渐渐强大起来。大王时下要尽人事、修政教、收地利,坚持恒久,必有成效。”
勾践于是忍住悲痛,卧薪尝胆,重建国家。勾践亲自参加耕田,夫人自己织布,吃饭没有肉食,穿衣不穿两色,谦恭对待能人,厚待四方宾客,赈济穷人,慰问死者家属,同百姓一样劳苦。
大夫柘稽一次晋见勾践说:
“大王与民共忧,实亘古少有,可臣以为,如此还不足以能让大王复仇啊。”
勾践十分惊诧,谦声说:
“若有谏言,你何不直说?寡人认为可行,无不照准。”
柘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回道:
“吴国的势力一天不得到削弱,越国就无法超越,大王只知自强,却拙于谋削吴国,终有一失啊。”
勾践拍掌叫好,连道:
“这确是寡人的失误了,没有你的提醒,寡人岂不自误难醒了吗?你的提议实在及时,有何良策,快快道来。”
柘稽接着建言说:
“吴王夫差好大喜功,性爱奢华,大王不妨顺其心意,多进良帛美物,促其贪恋享受。越国多良木,大王可进献吴王,劝他广建宫殿楼阁,以削耗其财力。吴王好武,大王不妨派辩士劝他征伐他国,以损其兵力。如此吴国必国力大减,大王才有机可乘。”
勾践依计行事,夫差果然中计。夫差在国内大兴土木,对外连番用兵,百姓怨恨高涨,他国也深恨吴国。几年时间,吴国的国力便大不如前了。
勾践回国七年后,越国的国力有了很大的恢复,勾践迫不及待地想要进攻吴国,大夫逢同谏阻说:
“越国才刚刚富裕自给,而吴国仍有实力,眼下时机未到,大王还需忍耐。吴国近来对齐、晋两国用兵,正是削损吴国的时候,我们可交结齐国,亲睦楚国,拉拢晋国,一旦有变,我们可联合齐、楚、晋三国去攻打它,还愁大仇不报吗?”
勾践不再冒进,加紧准备。
过了四年,吴王夫差北上到黄池去会见诸侯,吴国的精兵都被吴王带走,吴国只留下老弱兵卒和太子留守。这时,范蠡建议勾践对吴国进攻。吴军大败,吴王夫差率兵回救,请求媾和,勾践有心不准,范蠡就对勾践说:
“吴国势力虽有损伤,却仍不可轻视,大王暂可与之讲和,用不了几年,一旦吴国实力消耗殆尽,灭吴就易如反掌了。”
勾践答应休战,吴王夫差却仍与齐、晋交战不止,搞得吴国士兵和民众都已疲惫不堪,精锐士兵也在与齐、晋的战争中全然被歼了。
不久,越国再次讨伐吴国,一路势如破竹;吴国无力相抗,终遭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