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烈祸身。
性格刚烈祸及自身。
身在官场一定要有耐性,刚烈的性格使人快言快语,不善掩饰,这会给自己带来祸事的。若使自己权位不丢,就得经受住各种煎熬,宠辱不惊。性格决定命运,改变自己的性格不易,不妨掩饰自己的性格,在此是不能任性的。其实,任何人都需改变一下自己,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变化决不是坏事。
王权的不肯让步
王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御史,他行事光明磊落,每以古时忠臣自比,任何人被他查出过错,他都要据实上奏,严加弹劾。朱元璋起初对他十分赏识,总夸他是难得的忠臣。王权自慰不已,总对别人说:
“皇上英明,好忠厌奸,真是天下苍生之幸啊。”
熟知朱元璋性格的一位王权好友,私下为王权担忧。一次,二人闲聊之际,他便对王权说:
“没有一个皇上说是喜欢奸臣的,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自古以来,哪个忠臣不历尽磨难、受尽了屈辱?你每以忠臣自居,这对你多有不利,何必天天挂在嘴头,惹人在意?”
王权和他辩白说:
“忠臣致祸,只不过没遇上明主罢了,岂能为此责怪忠臣呢?我无欲无求,自不屑献媚邀宠,皇上还不是照样赏识我?所以说,皇上是真正的英明之主,由此可见一斑了。”
王权的朋友长叹声声,不便再言。
王权为了国事,一次和朱元璋发生了争执。朱元璋好说歹说,王权就是不肯让步,朱元璋急了,怒吼着:
“你不是自比古时的忠臣吗?怎么一再违逆朕呢?”
王权不屈地答道:
“君主有错,一味顺从,这是奸臣所为,臣若是这样做了,还算得上忠臣吗?皇上若不接受谏言,臣宁肯以死抗争。”
朱元璋在群臣面前下不了台,脸色几变;他忍耐不住,冷笑道:
“你陷君主于害忠之名,这便是最大的不忠了。朕不杀你,怎可治理天下,以儆群臣呢?”
他传命将王权推出斩首,兀自愤恨不已。
群臣为王权求情,其中一人说:
“皇上万不可杀一王权,而冷落了群臣之心。王权人以为忠,人皆敬畏,皇上也常以他命群臣效仿,如今他既得死,岂不让人对忠臣暗生畏恐而学奸吗?这个风气是万万开不得的!”
朱元璋气头之上,杀心才起。时间一长,他的怒气渐消,又有些悔意。今听那人一言,他心头一振,遂又命人把王权押回,故作高声说:
“你若知错就改,朕就不会杀你。”
王权倔劲上来,不肯认错,只说:
“我本无过错,何来改呢?皇上既然认为我有过失,就应杀我。否则,无罪而无端辱我,教我违心认错,这决不是忠臣所能忍受的。我不想让皇上为难,只求速死。”
朱元璋不想王权如此不可理喻,他失去理智,狂怒地大叫:
“我就是背上枉杀忠臣之名,也要杀无赦!”
朱元璋再不听人谏言,王权终被无罪杀害。
此事人人心寒,都把王权之死引以为戒,一时人人学乖弄巧,奸邪之风充斥朝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