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不尽占也。
智者不会把权力全部占有。
人人都希望得到自己的利益,每个人也应该得到属于他们的东西,任何当权者都应明白这一道理,而不去掠夺他人应有的一切。智者在保有自己权力的基础上,不会贪得无厌,肆意伸手。抢夺他人的东西,终会遭到报复,连自己的一切都会失去。留些利益给他人,不将别人的路堵死,如此,自身才会无恙。
萧绎的计较
萧绎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七个儿子,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善于应对。他五、六岁时,萧衍问他已读何书,他竟回道能背诵《典礼》。萧衍和他身边的侍从都不信,不想萧绎随后大声吟诵,竟是一字不差,萧衍惊异不已,侍从们也目瞪口呆,难以置信。
萧绎任荆州刺史时,广招贤士,厚待有之。他勤学苦练,竟达到画、文、书三绝。他倾心结交当时名士裴子野、刘显、张缵、萧子云等人,常以诸葛亮自比。
萧衍十分喜爱萧绎,每每夸奖有加。群臣对他多有赞誉之词,裴子野却有自己的看法。一次,他私下对刘显说:
“湘东王足智多谋,颖悟非凡,他又贵为皇子,看上去他是完美无缺了。不过凡事都有个极限,他为此沾沾自喜,从不反省自己,做事为人必刚愎自用,玩弄聪明,他日必毁于此节。”
刘显身为名士,亦有同感。他私下旁敲侧击地提醒萧绎说:
“成大事者,非智计可独定。智计施之,亦需仁德辅之,王爷以为如何?”
萧绎不以为怪,只道:
“无能者只讲仁德之术,若是智计过人,其他不足虑了。”
张缵对萧绎推崇备至,他常和萧绎说古道今,萧绎的博学和聪明常令他击节叫好,逢人便说萧绎无人能比,他日必登大位。
萧绎表面上礼贤下士,多有善举,其实他却是妒忌心极强的人。他自恃聪明,从不肯服输,只要有一点点好事,他从不肯让人,非争到自己名下不可。张缵曾劝他不要计较一些小名小利,萧绎却说:
“事虽小,名却为大,我怎能让别人窃据属于我的东西呢?”
名士刘之遴很有学问,又不屑与他结交,萧绎气急败坏,竟派人将他毒死。萧绎姑母义兴昭长公主的儿子王铨兄弟等人,颇有名望,这也令萧绎十分愤恨,为了泄怒,他竟把宠妃王化的哥哥改名和王铨的父亲同名,大呼小叫以为污辱。
平定侯景之乱后,萧绎在江陵称帝。有人上奏萧绎说:
“荆州地狭偏居,实不宜在此建都。建邺乃王气所在,人稠地广,陛下当回建邺,以为永久之地。”
萧绎经营荆州日久,恋恋难舍,迟疑不决,仆射王褒、左户部尚书周弘正心中焦虑,反复上书说:
“陛下为天下计,应当机立断,以应天下人心。时魏虎狼在侧,不可一日不防,若陛下偏安一时,失机在先,祸不可解了。”
萧绎心知肚明,他却愚信了一个传说。当时,江陵附近长江中的小块陆地已经有一百个了,正应了民谣的“洲满百,当出天子”之说。萧绎以此为据,拒不迁都,还振振有词地痛斥劝谏他的人说:
“朕身经百战,智计无双,岂能靠迁都以避祸?如此让天下人耻笑,朕的颜面何存?再有此议者杀无赦!”
后来魏军进攻江陵,谢答仁等人劝萧绎突围别走,萧绎这时却乱了方寸,怯懦的面目暴露无遗,他惶惶地说:
“此事万一不成,岂不白受耻辱?朕自信渡过难关,无需此举。”
情况危急时,坚请抵抗的谢答仁却得不到萧绎的信任,他烧掉了图书十余万卷,派皇太子、王褒出城向魏军求降。
萧绎乘坐白马、身着白服出城投降时,还是心有不甘,口道:
“朕聪明一世,竟会到此地步,难是天不佑我吗?”
萧绎只盼投降保命,却也不能如愿。他被人用土埋死,死状极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