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解读《权经》
31099400000044

第44章 事事揽权逞强得不偿失

权予能者,其身不倦。

把权力分给有能力的人,自身才不会疲倦不堪。

权力意味着责任,只想抓权而不想尽责的人终会破产。把权力分给有能力的人,一来可使自己集中精力做好大事,二来可使自己分出身来,不致搞得筋疲力尽。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事事揽权逞强得不偿失,这会让自己垮掉。有能力的人需要培养和空间,大胆任用他们,对己对人都有益处。

移风易俗的文翁

西汉时,庐江舒人文翁从小好学,精通《春秋》,曾做过郡县小吏。他在小吏任上,做事认真,不肯媚上,一度被人认为愚顽不化。

一次,文翁的上司因决策错误,遭到了文翁的无情指责,上司气得脸色铁青,当众斥责他说:

“你目无尊长,出语无礼,这分明是恶人的行径,本官岂能容你?”

文翁回敬道:

“你高高在上,也不能凭你一言而定人善恶。我身为属吏,有劝谏长官的责任,我何罪之有呢?”

上司惩治了文翁,许多人明知上司不对,却不敢替文翁说话。

文翁的朋友替他感到难过,痛心地对他说:

“你规劝长官,指责其失,不想遭到长官的报复,你人微言轻,这样辩无可辩,竟成了所谓的恶人,这世道太不公平了。更令人心寒的是无人帮你,众人都保持沉默,看来你也要学奸猾一些了。”

文翁并不丧气,他说:

“我不求善名,也不怕恶名,只要对朝廷和百姓有益,就是最大的务实了,我是一定要做下去的。人要贪图虚名便会左顾右盼,如此就会趋向小人,纵是骗得了虚名,将来也会身败名裂的。”

文翁的小吏生涯十分艰难,他饱受指责和打压,不明真相的人视他为恶人,不敢与他交往。

后来,一位一身正气的长官发现了文翁,他认真考察了文翁之后,清除了疑虑,他对属吏们说:

“我上任伊始,便听到了文翁的恶名,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文翁敢于直言,处事公正,这在没有胸襟的长官眼里是不服管教的,而在我眼里却是忠直可爱。”

于是这位长官重用文翁,后又推举他升迁。

景帝末年,文翁升任蜀郡郡守。他见蜀地偏僻荒凉,风俗落后,一心要诱导官民移风易俗。文翁对官员们说:

“为官不要目光短浅,只为自己捞取政绩,这样就无法为百姓造福。我想提高你们的素质,改变百姓不肯学习的风气。”

一位官员进言道:

“这件事确是百年大计,但说得容易,做起来实难,而且不易引起朝廷的注意。大人当做几件立竿见影的事,这样才可很快带来效益,给大人增添美誉。”

文翁训诫官员说:

“为官若只求善名而不追求实际,就偏离了正确的为官之道,岂能无祸呢?做事不是给别人看的,也不是捞取名誉的,有这种心思的人便不是好官。”

文翁选拔机敏有才干的郡县小吏张叔等十几个人,亲自予以教导训练,然后送到京城,向博士学习经术,向官吏学习法律条令。

为了减省郡府开支,文翁让张叔等人携带蜀郡的地方特产,送给博士作学资,他还嘱咐说:

“我送你们学习,不是求取虚名,而是希望你们学成归来,把蜀郡的事情做好。你们不要感谢我,要时刻惦记百姓的重托,切勿怠慢分心。”

几年之后,这十几个人都学成回郡。文翁把他们安置在各个重要职位上,为治理好蜀郡作出了很大贡献。

文翁又在成都城内修建校舍,招收各县官吏子弟入学。文翁处理政事时,常让一些学员坐在一侧,见习从政的本领。有人对此不解,劝文翁说:

“大人此举短期内难以看到好处,大人不该在此过于费心了。”

文翁一笑道:

“只要是有利于国家,我又何必在意个人的好处?为国育人是大善之举,纵要我背负骂名也要做的。”

在文翁的努力下,蜀郡风气为之一改,人们争着要做官学弟子,到京城求学的人也多了起来。从此,蜀郡崇尚文雅,人才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