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仕也。
君子不愿意做官。
热衷权力的人都难称君子。在封建专制时代,官场污浊不堪,若想在此立足,不做些妥协是不可能的。一个真正的君子不会同流合污,更不会放弃原则,唯一的选择就是拒绝权力,不入仕途。拒绝权力意味着拒绝许多好处和实惠,这是对人的真正考验。君子不降低做人的标准,他们的态度是坚决的。
险些丧命的张俭
东汉桓帝延熹八年(165年),山阳郡太守翟超召请张俭做官,准备任用他为东部督邮之职。
东部督邮是郡的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教令,兼司狱讼捕等事,权力很大。人们听闻张俭将获得这一职位,纷纷向他表示道贺,有的说:
“太守如此器重你,你的前程不可估量啊。你从此步入仕途,不再为民,我们怎能不向你道喜呢?”
张俭招待完众人,心中忐忑不安,他对朋友说:
“人说富贵忽至未必是好事,难道就像我今天这个样子吗?太守和我并无深交,他为何把这一要职授予我呢?我想不明白,所以难以安心。”
朋友劝他放弃顾虑,说:
“你是个人才,太守重用你并不奇怪。以后你要和太守多亲近,这样才能保住你的权位。”
张俭素来反感亲近权贵,他摇头道:
“我要做官,并不想为了个人富贵,只求为民办事。似你说的那样,我便成了阿谀奉承之人,我不屑为之。”
张俭走马上任后,忠于职守,按律办事,得罪了不少人。太守翟超见之不快,私下对他说:
“我给你权力,并不是让你给我惹麻烦的,官场不比其他,你要灵活办事,不要一切依据律法。”
张俭反驳道:
“我既然担任了督邮一职,就要行使督邮的职责。我不明白,我按照律法行事,怎会给太守大人惹麻烦呢?”
翟超一时语塞,他不耐烦地说:
“我的命令你必须听从,我也不想过多地给你解释了。”
张俭十分不快,回家对家人说:
“人说富贵之人不可亲近,果然如此啊。我现在无端遭到训斥,又无处分辩,不如辞官回乡吧。”
家人劝他道:
“太守是你的大恩人,他说你几句也是应该的。你这样的小事都不能忍受,又何以做大事呢?”
张俭顾虑太多,只好强自留下。
当时,朝廷中的中常侍、宦官侯览家在山阳郡,侯览的家人倚仗他的权势横行乡里,多行不法。
张俭几次登门警告侯览的家人,竟是几次遭到他们的轻蔑和责骂。张俭气愤已极,想要向朝廷控告,张俭的朋友极力劝阻,说:
“侯览权倾朝野,他的家人也骄横惯了,你是惹不起他们的。这事别人不管,你又何必在意呢?”
张俭终忍受不住,上书控告他们的罪行。侯览把奏书压下,心中只想报复张俭。
同乡人朱并不务正业,专行苟且之事,张俭几次惩治他,朱并亦怀恨在心。
一次,朱并公开说张俭的坏话,侯览的家人于是召他入府,对他说:
“张俭如有罪过,你尽可上报朝廷告他,私下乱说又有什么用呢?张俭不识抬举,我家大人也十分恨他,这件事他会帮你的。”
朱并有侯览家人撑腰,立时胆大气粗起来。他上书诬告张俭和同郡24人结成朋党,为害乡里。侯览暗中配合,于是朝廷下令搜捕张俭。
张俭听闻风声,一时难以置信,他大声对家人说:
“我处处奉公守法,并无半点缺失,朝廷怎会相信一个无赖之词呢?”
家人痛声道:
“你得罪了侯览一家,他们恨你欲死,又怎能让你安享富贵呢?我们和他们不是一路人,还是赶快逃命吧!”
张俭东躲西藏,历尽艰辛,才保下命来,躲过了杀身之祸。
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党锢解除,张俭回到了家乡。朝廷派公车特别征聘他,张俭坚决拒绝了。张俭对家人说:
“富贵者只会利用人,哪里会真正尊重人呢?先前我险些丧命,都是太天真的缘故,我不想重蹈覆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