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解读《权经》
31099400000067

第67章 不可见权就抓,而置自身的危险于不顾

危权固辞。

给自己带来危险的权力一定要推辞。

在权力面前一定要保持清醒,不可见权就抓,而置自身的危险于不顾。权力并不是都能给人带来幸运的,如果它有致祸的弊处,那么推辞就了无遗憾了。判断权力是否会带来危险,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一旦认定,切不可迟疑不决。拒权要坚决彻底,要向人表明心志。

一时心动的赵德昭

979年初,宋太宗御驾亲征北汉,北汉主刘继元走投无路,只好投降。面对这巨大的胜利,宋太宗心花怒放,难以自持,他不顾兵疲财缺的现状,主张乘胜伐辽,收回被辽占据的燕云十六州。

宋朝大将潘美反对此议,他对宋太宗恳切地说:

“我军大胜,此刻也不能志得意满,轻敌冒进。眼下尚需稳定形势,巩固胜果,士卒也需休整。”

宋太宗不待出语,总侍卫崔翰却越众而出,大声说:

“此乃天赐良机,岂可轻轻放弃呢?陛下进兵之举甚合民心,必群起响应,我军又是得胜之师,其势难挡,当无坚不摧,伐辽必有胜算。”

宋太宗本求胜心切,今听崔翰一语,更不再犹豫了,宋军遂大举北进。快到高梁河时,宋军遭到辽军的伏击,损失惨重,宋太宗也不知去向。

当时,宋太祖赵匡胤的长子、武功郡王赵德昭也随宋太宗亲征,他手下的将领猜测宋太宗不是被杀,就是被俘,于是私下商议立赵德昭为帝。众将讨论过后,齐聚赵德昭的帐中,为首者当面劝赵德昭说:

“皇上失踪,想必已然蒙难。如今军心不稳,大敌当前,大王如不当机立断,承继大统,恐怕变乱不止,恭请大王速即帝位,以此号召天下。”

赵德昭面对众将拥立,一时心动,他努力使自己镇静下来,没有轻言可否。

宋太祖赵匡胤去世时,他没有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赵德昭,却遵循母亲的遗命,让弟弟赵匡义做了皇帝。这个事实曾让赵德昭心有郁闷,落落寡合。赵德昭的一位亲信劝他不可这样,他出口说:

“事已至此,大王纵有千般怨言,也无力回天了。大王现在的举动,皇上必是极为关注,皇上怎会容忍一个心怀不甘的臣子呢?再说,大王当不上皇帝也未必就是坏事,只要大王参透荣辱,顺天应命,也不会感到做个逍遥亲王有什么不快。”

赵德昭不乏聪明,他一下领悟了亲信的真义,不觉为自己先前的失当暗自叫险。自此,他天天纵歌饮酒,对宋太宗又是极其恭敬,宋太宗不疑于他,君臣相安无事,相处得十分融洽。

今日面对此变,赵德昭虽口里无语,心里却是千肠百转。他思恃这件事关系甚大,万不可因贪求帝位而犯下致命之祸。他又想太宗虽是失踪,却终不能肯定他已蒙难,如果自己轻率即位,太宗又没死,太宗自是不能放过他了,如此自己连性命都将不保。

赵德昭越想越怕,他先见的窃喜之情一扫而光。他决定以静制动,慎重行事,于是他故作生气之状开口说:

“皇上生死未明,大敌在侧,你等不思报国杀敌,却在这胡言乱语,动摇军心,这是忠臣所为吗?我为皇上臣子,誓死效忠皇上,岂能受你们唆使,干下大逆不道之事?你们真是昏了头了!”

众将本想赵德昭定然接受,自己也可有拥立之功,飞黄腾达,等到赵德昭出言训斥,他们都瞠目结舌,不知如何应对。他们虽自称有罪,但心中怅然若失,面有不快之色。

赵德昭见之一凛,为了安抚众将,下令他们疏远自己,他又低声说:

“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可荣辱之事,岂可盲动?再说赵氏江山谁做皇帝都是一样,我岂能趁皇上危难而行其私呢?倘若皇上真的遭遇不幸,为了宋室江山,我还是不会令各位失望的。”

众将气消,皆服其义。第二天早上,宋太宗被杨业父子救回,安然无恙,众将又深服赵德昭慎重之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