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解读《权经》
31099400000068

第68章 接受虚权的人往往是他人操弄的对象

虚权弗受。

有名无实的权力不要接受。

有名有实是权力的真实内容,有名无实的权力就是一种虚名了,它既不能保护自己,也不能震慑他人。做为一种手段,虚权总是被人利用,有这种权力的人看似高高在上,实际上却是个木偶,不堪一击。接受虚权的人往往是他人操弄的对象,做为傀儡,他们的际遇不堪忍受。

朱元璋的屈居人下

1357年,经大将邓愈推荐,朱元璋觅得老儒朱升。朱升多才多智,他当面给朱元璋进献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著名战略。

“高筑墙、广积粮”,朱元璋深表赞同,而“缓称王”,朱元璋却一时显得犹豫,他对朱升说:

“名不正,而言不顺,先生当知我心,此议尚需思量。”

朱升微微一笑,说道:

“将军胸怀大志,志在一统天下,本无可厚非。只是将军时下兵少力微,可谓危机重重,如若不压雄心,只图躁进,让天下人早早攻之,后果就难以预料了。”

朱元璋苦苦一笑,反驳道:

“乱象已成,称王称帝者比比皆是,奈何先生以为我不可呢?”

朱升正色道:

“逐鹿天下,当有始有终,方能如愿以偿。将军若只图一时之快,满足于虚名,恕老儒不能尽力了。”

朱元璋见朱升脸上不快,忙赔上笑脸,请教说:

“先生教我,我敢不奉命?只是此事重大,还望先生详告。”

朱升长叹一声,后道:

“人在困地,最要紧的是自保图存,以为发展。徐寿辉、张士诚等人,早早称王称帝,招致元朝极力围剿。刘福通树大招风,元朝一直视为死敌,大军日夜攻讨不休。他们势难发展,这便是此中原因了。自古天无二日,元朝自容不得新王新帝,与其有名无实,将军何不暗忍野心,不称王呢?如此保存实力、积蓄力量,日后当可称霸天下。”

朱元璋思忖良久,忽高声叫好。他采纳了朱升的建议,直到1368年才称吴王。

在此期间,朱元璋忍辱负重,隶属于小明王的宋政权。他招兵买马,广召贤士,时刻积存实力。有人见他不树大旗,只道他没有称雄天下的野心,于是便劝他说:

“宋室孤危,我军势强兵壮,实不该屈居人下。如今天下纷乱,大人若无大志,只怕让全军将士寒心了。”

朱元璋不加理会,只说:

“身为人臣,岂能有不臣之心?我决意为宋尽忠,自无二念。”

因为属于宋王朝的一部,元朝就没有把朱元璋当作大敌来攻,其他各路诸侯更不把他视为争夺天下的对手。更重要的是,小明王的宋政权不仅对朱元璋关爱有加,极力庇护,还对他的忠心十分感激。

在夹缝中生存的朱元璋,趁乱渐渐发展壮大。一旦时机成熟,久怀野心的朱元璋便迫不及待地自立了。1368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他就此对心腹解释说:

“察天知地,暗合宇宙之规,乃人主之能。从前乱象不明,天下纷扰,我自当审时度势,以防前车之祸。现在宋政权已名存实亡,张士诚已不足为惧,四川的明玉珍没有远图,元军与宋军决战已元气大伤,无力南进。如此形势,与前日不可同日而语,我若再徐图不进,当失却大好时机了,与天道有违。”

朱元璋自立为王,凭其强大的实力一下脱颖而出。元朝和各地诸侯醒悟过来,已然不是他的对手。最后,聪明过人的朱元璋终于一统天下,建立了他的丰功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