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让命。
小人能让出性命。
舍命不舍权是小人的性格,也是他们走向灭亡的直接原因。把人生目标全部定格在权上,一个人就看不到整个世界了,进而只能失去一切。生命无疑是最宝贵的,以命搏权并不足取,若是明知死亡而不停止权力的争夺,他的人生便失去了意义,只能让人不齿和嘲笑了。
伏诛的李錡
李錡是唐朝宗室,唐宪宗即位后,身为镇海节度使的李錡主动提出入朝的请求,这让唐宪宗又惊又喜,他对群臣说:
“藩镇多不来朝,与朝廷礼制大违,李錡自请见朕,可见他仍有忠心呐。”
当时藩镇割剧严重,有的甚至公开与朝廷作对,一些藩镇的节度使及州刺史终身不入朝,有的更数代不入朝。
大臣武元衡对唐宪宗说:
“李錡早有谋反之心,他此举恐怕只是一个假象,用以试探朝廷的态度,陛下不能轻信李錡。”
唐宪宗缓缓说:
“只要李錡入朝,朕就可当面向他告诫,如果片言只语能收服他,终比征战杀戮要仁义多了。”
武元衡深知李錡的为人,他一边摇头,一边肯定说:
“李錡奸诈贪婪,人所共知。德宗朝时,他担任诸道盐铁转运使,利用职权,多聚奇宝。他仗着德宗的信任,桀骜专横,天下榷酒、漕运之利由其随意支配,而上控其罪者都受到了他的残害。德宗屡屡告诫,李錡表面答应,私下却变本加厉,可见此人难以用劝勉令其回头了。陛下对他用不着枉费唇舌,可用武力讨之。”
唐宪宗对李錡抱有幻想,遂不用武元衡的计策。他派遣使臣前往润州,迎李錡入朝,并宣慰镇海将士。
李錡果如武元衡所说,他并非真心要入朝,他只是做做样子而已。当他得知唐宪宗的使臣来到的消息后,急召心腹手下说:
“皇上并不信任我,过去很多年,只有特别受到信任的藩镇大臣才会入朝遭拒。我不想涉险,该当何为呢?”
心腹手下商议一阵,有人说:
“大人自请入朝,时下公开拒绝便不妥了。大人决意不往,可托病推迟,这样也不怕有人非议。”
李錡认为这个办法可行,于是先做出入朝的假象,任命镇海军判官王澹担任镇海留后,而后他却自称有病,拒不动身。
唐宪宗的使臣几次催促无效,心中狐疑,他对王澹说:
“李錡一再拖延,可是另有图谋?”
王澹久思不语,说:
“此番入朝,天下皆知,如果李錡不能成行,天下当会耻笑皇上了,我们一定要当面告诫他。”
王澹和使臣去见李錡,二人反复规劝,李錡始终不肯答应上路。王澹情急之下,警告李錡说:
“对皇上无信,便是不忠,大人身为臣子,难道不为自己的身家性命着想吗?大人及早入朝,便是及早解除麻烦,免遭祸殃,望大人三思。”
使臣事后责怪王澹说得太明,他愁眉苦脸地说:
“李錡态度坚决,可见其反意已成,任何劝谏都毫无所用了。我们置身虎穴,不是危险已极吗?”
王澹尚未察觉李錡的反心,他只是轻轻一笑说:
“言明利害,李錡才能有所收敛,我们不必怕他。”
李錡深恨王澹,暗中召集心腹,准备杀害他。他脸色铁青,恨恨说:
“朝廷逼我入朝,明显要对我下手,我不反是不行了。王澹为朝廷鹰犬,我们举事,他一定坏我好事,杀他是当务之急。”
安排妥当,李錡趁王澹又来催促劝说之际,命士兵把他杀死。他还上奏章欺骗唐宪宗,说镇海发生军乱,王澹被杀,自己不能离开镇海,否则局面难以控制。
唐宪宗见章大怒,此时他不得不丢掉幻想,开始兴兵讨伐。很快,镇海之乱被一举平定,李錡伏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