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风浩荡,长空万里卷潮来;
湖平帆悬,波澜壮阔舒长卷。
伴随新中国教育的召唤,沐浴春天故事的惠泽,经过50年沧桑励洗的兰炼一中,由一所企业中学一跃而为声名鹊起、美誉远播、受人尊敬的陇上示范性名校。其发展历程,蕴含了几代领导的关爱和扶持,饱蘸了几代兰炼一中人的智慧和心血,也浸润了八方学子的奋斗和汗水。兰炼一中,是中国基础教育事业由小到大、由弱而强、蓬勃发展的缩影,是企业中学成功转归地方而仍然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的楷模,是在艰难曲折的建设中成长,在高歌猛进的发展中腾飞。兰炼一中培养出了全省理科状元刘剑锋、全省文科状元袁博等无数良材精英。学校36.73%的重点上线率和71.66%的本科上线率(不含独立院校)荣获了令人称奇的赞叹,赢得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美誉。学校成为甘肃省首批省级示范性高中之一,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及甘肃省课改样本学校……这一个个耀眼的殊荣更是叫人刮目相看。
沧海横流,激情澎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在回眸兰炼一中五十载光阴,铸就一片辉煌的同时,探寻兰炼一中成功的“秘籍”。
把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结合起来,靠制度约束、文化引领,打造敬业奉献的一流团队,形成正气向上的清明校风。
20世纪50年代末,国家决定把“一五”重点项目之一的新中国第一座炼油厂建设在西北工业重镇——甘肃兰州,为了解决炼油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兰炼一中便正式创建。长期以来,兰炼一中与兰炼思想文化互动、体制文化共融、人员文化交流、环境文化共建、企业文化前置、制度文化借鉴。正如兰炼一中校长所言:“作为曾经的厂矿学校,企业文化在校园中渗透,校园文化自然而然就吸收了企业文化的元素。”这样,兰炼一中就秉承了兰炼“高、严、细、实”的企业文化之魂,形成了独具风格的严谨的管理机制和严明的校风校纪,打造了精良的师资队伍和敬业奉献的一流团队。
兰炼一中实行处室、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管理重点,把班主任、学科教师等作为基础,把对教师的管理作为第一要素,提出“营造和谐奋进的人文氛围”的思路,建构民主、和谐、宽松、严谨——群体向上的政治环境;竞争、协作、奉献、守纪——群体进取的工作环境;舒畅、优美、安定、体健——群体祥和的生活环境。沿承企业严格的目标管理为核心、过程管理为基础、制度建设为保证的机制,创新教职工上岗竞聘制、岗位责任制、教学常规制和考核评价制为主体的科学管理体系,实行民主监督和教育教学督导制度,坚持定量考评和定性评估相结合。形成了教师认同的具有兰炼企业文化影响的严谨的管理机制,通过起初的制度约束,到现在而逐步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在这一管理的机制面前,同事们的关系变得简单了,校风变得清昌明净了。
校长在接受采访时说,“在管理中,我们倡导‘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其归宿是将教师视为学校生存与发展的资本,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位教师,帮助每一位教师挖掘自己的创造才能,发展每一位教师的个性,激活内需,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不需要管理,那是一种既‘无为’又‘有为’的智慧境界”。兰炼一中正是创造出能达到这样一种境界的管理机制,实现着学校管理模式上的超越和升华,实施着“学校发展师生,师生发展学校”的办学理念,正是这样一股不竭的动力,促成了学校的长盛不衰,推动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这一天是何红伟老师的生日,校工会像以往一样,给她送上鲜花和生日蛋糕。校工会负责人记录了每位教师的生日,谁的生日都会受到同样的祝福。说起这事来,郭维俊老师至今也心存感激,他怎么也忘不了刚来学校工作时,第一次收到生日礼物时的惊喜与意外。马振琴老师动情地说:“在我们学校,无论教师子女入托,还是入学,学校都积极奔走代办,最终使孩子进入理想的学校,并建立了兰炼一中教师子女成绩跟踪服务卡,解决了教师的后顾之忧,使教师能够安心教学。”老家在庆阳镇原的常志焕老师深情地回忆着:“家父去世后,校长带着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驱车跋涉500多公里,专程赶来奔丧,使我长久的感受着一种特别的温暖。”
是啊,老师们感受到被关心、被重视,感受到了快乐和高尚,也体悟到了自身的价值,进而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在这种民主友爱、紧张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广大教师勤于学习研究,自觉探索创新,不断地追求着事业的成功和学校的发展。
高三文科班班主任刘永兰说:“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坚持师德为上,师爱为宗,在学生管理上既讲究效率,又提倡包容和自主,在与学生的共同愿景中达成良好的共识。”刚担任新一届文科班班主任不久,刘永兰发现班上王淑婷和王瑞珊两位同学,虽然成绩优异,但一个人很拘谨,一个又很散漫。她决定和这两个孩子做朋友,和她们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并不失时机的谈心。不知不觉王淑婷和王瑞珊两位同学都成为班里品学兼优的班干部,她们在兰炼一中找到了自信,享受着快乐,正满怀激情地迎接着明年高考的到来。兰炼一中通过班主任工作这个环节,实现着师生和谐,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校纪。
知识育人重在课堂,文化育人则在活动。兰炼一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等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开设机器人兴趣班、天文爱好兴趣班,创办文学社,举办美食节、艺术节,组织学校训练队、健美队、航模队、车模队、合唱队、舞蹈队、管乐团等形式的20多个学生社团。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培养了学生的体艺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学生之间和谐共处的同学关系。
制度约束,文化引领。使兰炼一中有了精良的师资队伍和敬业奉献的一流团队,还有了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和谐的关系。
把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结合起来,靠质量领先、科研促教,打造德高艺精的名校品牌,形成优势突出的办学特色。
教育教学质量是兰炼一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这已经成为全校上下的共识。兰炼一中紧紧抓住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这两个主要环节,用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学质量,由于质量领先,所以,四面八方的家长把孩子能否考上兰炼一中作为一种荣耀。
进入兰炼一中,我们很羡慕地看到,学校拥有教学、办公、实验、图书、学生宿舍、多功能礼堂等设施齐备教学建筑,有国家一类标准的生物、物理、化学实验室和生物生态标本室,藏书种类齐全,报纸杂志多样。为了学练结合、开发学生智力、揭示神秘的天象,学校还筹建了天文台。在经费十分拮据的情况下,校长走企业、跑社会四处化缘,改建、扩建和新建了120座实物投影多媒体教室三间、66座视听型语音教室二间、学生微机室和教工电子备课室各一间、双向闭路教学系统和语音听力测试系统各一套、校园网络系统和集摄像、编辑、录放功能为一体的编辑系统各一套,具备了远程网络教学能力,使学校的硬件条件已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如果说硬件建设靠的是经济实力,那么软件建设靠的就是人才实力。兰炼一中要求教师要成为专家型的教师,领导要成为学者型的领导。学校推行“导师制”,对引进的新大学生,要求“一年适应站稳脚,两年提高树信誉,三年成才做骨干”。学校用报销学费的激励方法,鼓励教师学历进修,目前有30余名老师已经获得或正在攻读研究生学历。学校对年轻老师实行由高一到高三再到高三的“3+1”培养模式,使他们在得到磨砺的同时促其在教学岗位上尽快成长。学校领导给自己压担子、分解任务,他再忙,都要把抓教学质量作为首要任务,他每周坚持听课几次,每学期亲自示范教学,参加教研交流活动,他把每个老师的特点和特长都了如指掌。
樊晖老师和马婷老师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学校对我们这些年轻教师特别关照,在思想上给予悉心的培养和呵护,在发展方向上给以科学的引导与定位,让我们的资质得到大力的发掘与提升,让校园成为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成长的良好平台。校长带头开展老教师传帮带,迫使我们年轻人学得了很好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