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望雁行
31106400000062

第62章 踏歌逐浪唱大风——写在兰炼一中建校50周年之际(2)

在兰炼一中现有的146名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9人,在读研究生22人,本科学历128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特级教师1人,省级教学能手5人,市级教学新秀13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市级9人,区级10人,高级教师43人,一级46人。为促进青年教师群体专业成长,兰炼一中从确立目标和评价标准入手,确立了“培养一支高素质、教风实、有特色、复合型的优秀教师群体”的培养总目标。学校教师平均年龄不足30岁,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智慧的骨干教师队伍已经形成规模,这标志着学校办学的软实力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水平。

科研促教是兰炼一中的又一特色。兰炼一中认为,教科研是生产力,是学校前进的原动力。学校认真抓教师观念的转变,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各学科老师都已经将现代化教育手段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将学科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综合利用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增加内涵。学校坚持“请进来、送出去”的培训形式,主动适应课改、高考改革的发展。学校立项省级校本研究课题9项,其中两项为“省级重点课题”,课题全部围绕课堂教学的改革展开,涵盖广,形成了以科研促教学的良好局面。兰炼一中领衔的课题《研究性学习中的民主与创新及教学实效》的研究,已经被国家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立为子项,7项研究课题成为兰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很多教师的论文获得省级一、二等奖,大多教师的论文获得市级一、二、三等奖。此外,青年教师马婷在全国英语教学竞赛中荣获高中组特等奖,还有老师荣获“甘肃省第二届‘创新杯’新课程语文教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和省“教学能手”称号等荣誉。

把质量领先作为立足讲台的必要条件,把科研促教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的教学风尚已经在兰炼一中蔚然成风。这在开阔着学科教学智慧视野的同时,又培植了智慧生长的文化土壤,兰炼一中的老师们引导学生们沿着文化的流水和山脉去追寻流动着和升腾着的智慧,使学生在这里生长理想的翅膀,装饰生命的辉煌。不论是考取北大、清华或什么样高校的兰炼一中的学生,都感受着母校先进的教学方法使自己受益,这些学生又反过来为名校增添色彩,使名校发挥着品牌效应。兰炼一中以优秀的教育质量连续十七次荣获兰州市“教育质量优秀奖”,名列兰州市省级示范学校第二名,成为兰州市乃至甘肃省教育领域的一个独特的现象。学校连续8年高考升学率名列全省企业学校之首。

把严谨治学和全方位育人结合起来,靠养成教育、量化考核,打造成人成才的德育模式,形成全面协调的发展格局。

提起兰炼一中,人们自然会想到一个字“严”,严明的纪律、严格的管理、严谨的学风。这些带有“严”字的特色文化,构筑了兰炼一中坚守教育信念,履行教育承诺。也正是在这样的“严”字下,才使得每一个兰炼一中人能够从中实现个人的价值,使得每一个兰炼一中的学生才能够学有所获,使得每一个家长才能够放心地把孩子交给兰炼一中。这是一所学校的风范,是一所学校的精神。

兰炼一中提倡全方位育人的大德育观,要求从老师到后勤工杂人员都要肩负起德育教育工作,即使食堂炊管人员的一言一行也要有德育教育的示范作用,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善待每一个学生,不要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家庭背景的不同而区别对待某些学生。在老师们的心里,教好每一个学生是自己的天职,让学生们都能成功才是自己的骄傲。学校要求老师要胸怀博大,尊重学生差异。老师不仅是学生的良师,也是慈爱的长者,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兰炼一中是兰州市最早推行班级建设、学生思想品德量化考核的学校之一。学校已形成了校党支部、校务会领导下的政教处、团委、政治教研组、年级组、学生会、班委会为主体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体系。通过定期召开职代会、德育工作研讨会、班主任例会、团代会、学代会,推行班级轮流值周制度,倾听学生的呼声,充分体现学校管理的民主。通过劳模及成功人士的报告会和军训、给父母生日写信等形式,促使学生养成教育。学校还注重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之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工作能力,当好老师的助手。通过组织各类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兰炼一中用爱的行动,来教育学生们感知爱体会爱学会爱,在爱中学习做人,在爱中全面发展。“不让每一位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是学校的宗旨。学校建立了贫困********,制定了“爱心救助,扶贫济困”制度,长期对贫困学生实行奖励和减负政策。

家住兰州西固河口史家湾村的徐显滨、薛玉桂夫妇,因为大女儿徐晓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后又被保送上了研究生,小女儿徐晓琳考入了中央财经大学,所以村里人都非常羡慕。但谁曾想到,几年前,父亲的一场车祸瘫痪在床,使这两姐妹因为家庭的困窘几乎辍学。兰炼一中不但为她们减免了学费,而且积极争取助学金,使两姐妹享受到充分的关爱,健康快乐地成长。

兰炼一中高三一班的马新城同学品学兼优,父母在五〇四农贸市场以卖菜为生,由于奶奶常年卧病在床,要负担不少的医疗费,还有两个儿子的学费,家庭曾经一度陷入困境。学校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大大减轻了家庭的负担……这样的事例太多太多了。使贫困的家庭孕育希望,为残弱的红烛增添力量,让每一棵生长着的幼苗都能沐浴教育的雨露阳光,是兰炼一中一直都在努力为之的善举,这些举动影响了兰炼一中的师生,是他们在爱的沼泽中成长着爱心。

兰炼一中实行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由过去单一的考试成绩转变为对学生思想品质、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运动健康、审美观等诸多方面;评价的方式拓宽到学生及之间教师、家长、学校等全面综合评价。实践证明,学生发展状况良好,主体意识增强,知识面拓展,合作意识增强,人格进一步健全,个性进一步完善。当凝聚双眸,投射求索的视线于校园时,学生在兰炼一中会感到一种沐浴智慧洗礼的精神慰藉。

把发掘自身潜力和对外交流结合起来,靠区域辐射、国际联合,打造先机精良的发展框架,形成传承提升的超越态势。

当示范性学校发展到“高原期”,普遍存在着制约其前进的“瓶颈”问题,如何使学校在传承中能够提升并持续一流?这是兰炼一中校长杨勇琢磨最多的一个命题。

兰炼一中注重发掘自身潜力,发挥示范性学校的辐射和对薄弱学校的帮扶功能,与兰炼三中、兰州玻璃厂中学、宕昌一中、秦川中学、兰维中学、西固达川学区等学校签订了帮扶协议,通过捐助教学设施,进行管理、学术交流和信息共享,实现了资源互助,共同发展的目的。学校被兰州市教育局命名为校本培训优秀片区学校。

兰炼一中老师高燕说:“针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薄弱的现状,我们学校给他们带去了能实实在在体现《新课标》的优质示范课。虽然不止一次送教上门,但依然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秦川中学教导主任说:“兰炼一中教师精巧的课堂教学设计、灵活的教学方法、准确精练的讲解、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优雅的教态和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赢得了秦川镇初级中学教师的一致赞誉。”经过几年的示范性辐射和帮扶,使秦川镇初级中学在教学管理、师资建设、招生规模、环境面貌、硬件设施等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在发掘自身潜力进行示范辐射和帮扶别人的过程中,兰炼一中自己也收获了在交流中提升、在提升中发展的思维方式。于是,学校领导在心灵拐了一个弯,用变通的思维方式独辟着一条通向理想的蹊径。

兰炼一中立即联系、接待了国外的一批批教育专家、学者、师生来校把脉、交流。

兰炼一中立即组织师生代表走出去,赴新加坡、香港取经、交流……

把握先机者强,志存高远者胜。

在交流中,兰炼一中不仅学到了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还和新加坡结为“姐妹学校”;还成为推荐初三毕业生赴新加坡留学项目学校;还成为和澳中文化教育交流中心合作,由对方选派外教来校,开办中澳国际高中英语特长班学校。

一时间,兰炼一中风生水起。学校发展前景豁然开朗。

在交流与互动中,兰炼一中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准更趋于现代化、国际化,一个抢占先机、精良发展的框架已经打造就绪,兰炼一中在传承历史中,必将不断提升、不断超越。

前进的洪流撼人心扉,发展的脚步催人奋进。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兰炼一中携着50年沉积的雄厚文韵蓄势出航,面对汹涌澎湃的大海,她必将踏歌逐浪唱大风。

(原载2010年9月25日《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