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要倾注真情求和谐
“治军之道,当先治心”是千古名训。经常性管理工作从本质上讲,就是对人的管理。那么,管人就得用情,管人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构建和谐、凝聚兵心、献身使命。《纲要》要求,各级必须树立士兵第一的观念,要端正对士兵的根本态度,关心士兵的成长进步。在具体管理中,作为一线带兵人,要真正把战士当作部队建设的主人,时刻深怀爱兵之心,恪守为兵之责,善谋带兵之策,多办利兵之事,把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植入官兵心田,做到政治上热忱关心、思想上平等交流、学习上积极帮助、工作上大力支持、生活上关心体贴、感情上主动融通。深爱兵就要端正对战士的根本态度,既要防止管理方法简单粗暴,甚至训斥辱骂、打骂体罚战士的“硬暴力”倾向,又要防止对自己不喜欢的战士冷眼相看,不闻不问,不理不睬,不管不顾,干得好不表扬,犯了错误也不帮助,甚至冷嘲热讽的“冷暴力”倾向。要经常与战士谈心交心,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变化,遇有家庭出现变故、涉法问题,个人成长进步上愿望落空、婚恋受挫等情况时,干部要及时靠上去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稳定和排忧解难工作,设身处地地帮助他们,体现部队大家庭温暖。爱兵要出于真心,发自肺腑,长期一贯,绝不能平时对战士不冷不热,战士遇到困难了才“表现一时”。同时,要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周末育才等活动,丰富官兵的“精神食粮”,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使之掌握适应社会竞争需求的基本技能,为战士一生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只有这样,战士才会感到部队有温暖、有亲情、有友谊、有关怀、有希望,才能从根本上密切内部关系。实践证明,如果基层干部没有亲和力,部队的凝聚力就会大打折扣,就很难高质量地构建和谐警营。
(五)要群策群力求稳定
“众人拾柴火焰高”。群策群力、群管群教、群防群治,是我军经常性管理工作的优良传统。内部管理中,要改变以往仅靠干部去抓的单一模式,充分发动基层全体官兵人人动脑、人人动手、人人动口、人人参与经常性管理工作;要注重骨干队伍建设,形成以党员、班长为主体的骨干网络,切实发挥他们的酵母和纽带作用,通过他们把经常性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个人,贯穿到每个环节。要充分发挥群众性组织的管理作用,广泛开展群众性评比竞赛活动,充分调动官兵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搭建官兵谏言献策交流平台,努力营造“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良好氛围。要建立并经常保持与士兵家庭的联系,坚持定期双向反馈信息,中队主动向家长反馈士兵在部队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征求家长对部队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有思想情绪和异常行为的士兵,请家长协助做好帮教稳定工作,如寄发《致新战友家长的慰问信》和《爱兵教子公约》,切实发挥好共教共管共育作用,增强经常性管理的综合效益。同时,还要借助共建单位等社会力量进行联管联控,利用与共建单位的良好关系,借助“三共”活动载体,通过汇报工作、征求意见、聘请监督员等方法,实现共管、促稳、保安的目的。
(六)要身先士卒求感召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是感召部属,做好经常性管理工作的一条重要规律。作为基层一线管理者,必须时刻想到自己肩负的“千斤重担”,以寝食不安、如履薄冰的精神状态,认真履行职责,增强工作主动性和敏锐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到先于、多于、勤于战士钻研做好经常性管理工作的必备本领。正所谓要给战士一碗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并且要不断完善自我,让战士问不倒、难不倒,否则,你桶里的水就会不够用。实践证明,提高管理素质要做到“三个善于”:一是善于向书本学习,学习科学文化和现代管理知识,增强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和素养;二是善于向领导和同事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增强实践本领,丰富带兵内涵;三是善于向战士学习,随着兵员成分的变化,战士中各类人才济济,有的学识广博,有的经历丰富,有的能力超群,我们必须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他们在管理工作中的聪明才智。一线带兵人的模范行为,对部属就是无声命令。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因此,基层干部在经常性管理中要率先垂范、吃苦耐劳,要求士兵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好,要求士兵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做到训练场上练在前、带头摸爬滚打,劳动现场干在前、带头苦干实干,紧要关头冲在前、哪里有危险就战斗在哪里。工作中,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有容人、容言、容事的气量,发扬严、勤、细、实作风,通过自己的模范行动,使士兵跟着学、照着做,真正靠良好形象取信官兵,靠过硬本领管理官兵,靠人格魅力带领官兵。
(七)要不断创新求发展
积极适应新情况,研究新问题,解决新矛盾,与时俱进地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是新《纲要》对如何看待和解决部队建设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的具体要求。新形势下,兵员成分发生了重大变化,官兵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更趋多元化,新情况新问题很多,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管理工作的新要求。随着大量大学生入伍,他们在年龄、学历、综合素质方面与部分基层干部骨干形成“倒挂”,如何创新大学生士兵管理教育手段,也是一线带兵人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管好、用好大学生士兵,仍要坚持依法从严,决不能把这一新生群体带成特殊群体。要加强正面教育,强化大学生士兵依法服兵役和“普通一兵”意识,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自己,不论学士硕士还是博士,首先要当好战士,引导他们调整好个人目标期待值,把个人理想融入部队建设实践,落实到履行职责使命的具体行动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在日常管理中注重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在满足成才愿望上积极为他们提供学习知识、施展才华的平台,在文化生活上不断提高层次和品味,在密切内部关系上营造大学生士兵与其他士兵互助互爱的浓厚氛围。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引导他们当好政治教育小教员、文化学习辅导员、军事训练纠偏员、管理工作信息员,在实践锻炼中增长才干、发挥作用。同时,士官制度改革后,士官人数占全部队编制员额的三分之一,服役期限延长,地位作用日益凸显。如何加强士官队伍建设和管理,是摆在各级尤其是基层干部面前的又一项紧迫任务。基层单位要适应士官现实思想、服役态度、履职尽责等方面出现的新变化,扎实开展理想信念、成长进步、遵章守纪等针对性教育,引导他们从国家政策待遇上比奉献,从组织培养上看进步,从履职尽责中找差距,打牢安心服役、立足警营建功立业的思想根基。严格落实士官管理规定,做到在内部关系上不搞你亲我疏,在日常管理上不搞双重标准,在执行纪律上不搞迁就照顾,要一视同仁。既要加强营区内的教育管理,又要掌握日常消费、对外交往等情况,尤其要防止乱消费、乱交往,防止因婚恋处理不当引发严重问题。
小结,基层经常性管理水平反映和决定着一支部队的战斗力水准,是现代条件下武警部队有效履行职能使命的重要保证。经常性管理工作是一项常抓常新的工作,虽无定法,但却有一定之规,行之有效、实在管用的经验很多,各级带兵人要紧密结合带兵育兵管兵实践,认真学习、深入研究、不断探索总结这方面的“真经”,把工作岗位当作管理平台,在履职尽责中悉心感悟管理真谛、投入真情实感、适时晓之以理、施展聪明才智,不断提高管理才干和效益,为推动部队正规化建设迈向更高层次、高标准实现“两个确保”做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