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千古传诵老人言
31300800000008

第8章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立身处世,需知人情世故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在这个社会上生存,每个人都面临着残酷的竞争。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都碌碌无为,是因为他活了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该怎样去做人做事,所以,懂得人情世故,是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功的基本要求。

人情留一线,日后好见面

【人生箴言】

流水有回旋的余地,才会减少灾难;江河有涨落的余地,才不至于泛滥。常听说“酒满茶半”的说法,其中之意想必是,茶道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吧。别把话说死;不把别人逼到绝路,也是给自己留有余地。

民间有句俗话是这样说的:“凡事留有余地,话不能说穿,势不能倚尽,福不能享透。”。意思是,人活一世,为人处世要留有余地。说话不能过头,势力不能占尽,幸福不能享透。这是奉劝世人以谨自戒,以余自省。

其实,关于灵活为人、余地处世,古人早有训导。南宋留耕道人的《四留铭》中有云:“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明代文学家、政治家高景逸曾说:“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这些名言警句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为人处世,当留有余地。

世间万物大多复杂多变,任何人都不应该仅凭一家之言和一己之见,自以为是。即使在当时看来有十足的把握,也应该留有一片余地供别人思索,供自己回旋。否则的话,或者贻笑大方,或者把自己逼到绝境以致尴尬的境地。

留有余地,不仅可以保持与他人良好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化敌为友”,重建友情。这一点,《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就很值得学习。

一次,贾母等人猜拳行令、随意玩乐,黛玉无意中说出了几句《西厢记》和《牡丹亭》中的艳词。这类剧本在当时是禁书,而从黛玉这样的大家闺秀口中说出,更是会被人指责为大逆不道,有伤风化。

好在,许多读书不多的人没有听出来。但此事瞒得过别人,怎能瞒过宝钗?然而宝钗却没有感情用事,图一时之快,借此机会让黛玉难堪。她并没有宣之于众,给黛玉留了余地,也给自己和黛玉化干戈为玉帛提供了契机。

事后,在没人处,宝钗私下叫住黛玉,冷笑道:“好个千金小姐,好个尚未出阁的女孩儿!满嘴说的是什么?”一副严厉的下马威,让对方感到问题的严重。

黛玉只好求饶说:“好姐姐,你别说与别人,我以后再也不说了。”

宝钗见她满脸羞红,至此便适可而止,没再往下追问。

这已让黛玉感激不已了。而宝钗更加精明之处在于,她还设身处地、循循善诱地开导黛玉:“在这些地方要谨慎一些才好,以免授人以柄。”

此番真心实意的关心,结果“一席话说得黛玉垂下头来吃茶,心中暗服,只有答应一个‘是’了”。

此事之后,宝钗果然守口如瓶,没有向任何人透露半点黛玉失言之事。

这使黛玉改变了对宝钗一贯的成见,诚恳地对她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而我又是个多心的,竟没有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那样教导我……比如你说了那个,我断不会放过的;你竟毫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若不是前日看出来,今日这些话,再不对你说的。”

至此,宝钗和黛玉已达成和解。

抛出话音轻点一下,聪明之人便可领会。宝钗懂得在最恰切的时候点到为止,给黛玉留了七分颜面,给自己腾出三分空间。只有这样的“空间”多了,在深宅府第中才能容得进更多的朋友。

凡事难免会有意外。留有余地,就是为了容纳这些“意外”;杯子留有空间,就不会因为加进其他的液体而溢出来;气球留有空间便不会爆炸;一个人说话做事留有余地,便不会因为“意外”的出现而下不了台,从而可以从容转身。

18世纪后期,在法国的一个小城儒里亚克,一块巨石从天而降。巨大的响声把居住在周围的加斯可尼人吓了一大跳。尤其令人惊异的是,这块石头把加斯可尼人教堂旁边的屋子砸了一个大窟窿。

市民们目睹了这一切,纷纷认为这块破坏了他们宁静的怪石来历不明。那时,缺少天文知识的人们甚至以为,这块石头可能还会飞回天去。

为了防止它“逃走”,就给巨石凿了个洞,用铁链锁起来,然后把铁链锁在教堂门口的大圆柱上。最后市民们又通过决议,要写一封信给法国科学院,请求派科学家来研究这块怪石。儒里亚克市的市长证实了市民们在信上所写的事实,并且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又派专人将信送往巴黎。

在巴黎的法国科学院里,当有人宣读儒里亚克的这封来信时,人群中突然爆发出阵阵哄笑声,有的人甚至连眼泪都笑出来了。有些科学家带着嘲笑的口气说:“哈哈,加斯可尼人可真能吹牛皮,今天他们向我们报告天上落下巨石,过几天他们还会来报告天上又掉下5吨牛奶,外加1000块美味的带血的牛排……”在笑够了之后,他们以科学院的名义作出了决定,对加斯可尼人的撒谎和儒里亚克市市长的愚蠢表示遗憾,同时号召有科学头脑的人,不要相信这些荒诞不经的报告。

后来,经一些认真而谨慎的科学家实地调查,确认了那是块从太空中掉下来的陨石碎块。

究竟是谁有科学头脑,谁更愚蠢可笑呢?历史已经做出了公正的答案。

不给自己留余地的人,在嘲笑够别人之后,怎知把自己的短见也同时暴露给了对方。在伸手打别人耳光的同时,也在打自己的耳光。

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万不可使某一事物沿着某一固定方向发展到极端,而应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认识,冷静判断各种态势发生的可能性,沉着而保持随时的机敏,静观其变,从而有足够的条件和回旋余地采取机动的应对措施。

我们不仅要在做事时讲求留有余地,说话也同样如此。因为很多事情我们无法预料长久的发展态势,有时也无法了解事情的发生背景,所以,对此切不可妄下断言,不能把话说得太满,要考虑到一些其他的可能性,以免使自己没有丝毫回旋余地,甚至处境危急。

谈话中留有余地,是懂得进退之机的体现。这如同在战场上,进可攻,退可守,这样有了牢固的后方,出击对方,又可及时撤回,还尚能处于主动地位。虽说未必就是战无不胜,但至少不会出现一败涂地的现象。

总之,凡事留有余地,才能做到均衡而和谐。凡事留有余地,方可进退从容,曲伸自由,为今后的人生打造出更宽广的天空。

智慧典藏

“狼有狼洞,十洞九空。”我们有时要像狼一样,给自己备好退路,留有余地。以使行不绝处,言不极端,有进有退、收放自如,以便日后能更加机动灵活地处理事务,解决复杂多变的问题。花未全开月半圆,凡事留有空间,才可余音袅袅、回味无穷。做人,不可在充盈时咄咄逼人,才不至在缺憾处无路可退。

有山必有路,有水必有渡

【人生箴言】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条直线的,聪明人能看到直中之曲和曲中之直,并不失时机地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通过迂回应变,达到既定的目标。

在人生的单行道上,不会一直畅通无阻,当我们的人生遇到瓶颈的时候,我们要懂得转弯,只有一股向前的闯劲只会让我们头破血流。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因为一些竞争而与对手针锋相对。矛盾也许不可避免,但是我们没有必要跟对手斗个你死我活。如果真的躲不过去,也不要跟对手硬拼,要懂得利用智慧和技巧,在方法上取胜。聪明的人懂得在危险中保护自己,而愚蠢的人喜欢依靠蛮力,即便耗掉自己全部的精力也要与对手拼个高下,弄得自己没有回旋的余地。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王朝迁都北京以后,摄政王多尔衮便着手进行武力统一全国的战略部署。当时的军事形势是:农民军李自成部和张献忠部共有兵力四十余万;刚建立起来的南明弘光政权,汇集江淮以南各镇兵力,也不下五十万人,并雄踞长江天险;而清军不过20万人。

如果在辽阔的中原腹地同诸多对手作战,清军兵力明显不足。况且迁都之初,人心不稳,弄不好会造成顾此失彼的局面。

多尔衮审时度势,机智灵活地采取了以迂为直的策略,先怀柔政策拉拢南明政权,集中力量打击农民军。南明当局果然放松了对清的警惕,不但不再抵抗清兵,反而派使臣携带大量金银财物,到北京与清廷谈判,向清求和。这样一来,多尔衮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取得了主动地位。

顺治元年七月,多尔衮对农民军的打击取得了很大进展,后方亦趋稳固。此时,多尔衮认为最后消灭明朝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发起了对南明的进攻。当清军在南方的高压政策和暴行受阻时,多尔衮又施以迂为直之术,派明朝降将、汉人大学士洪承畴招抚江南。

顺治五年,多尔衮以他的谋略和气魄,基本上完成了清朝在全国的统治。

绕圈的策略,十分讲究迂回的手段。特别是在与强劲的对手交锋时,迂回的手段高明、精到与否,往往是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由被动转为主动的关键。就像多尔衮一样,用迂回的手段,不跟对手硬拼,最后各个击破,完成了统一。

在获得成功的道路上,有无数的坎坷与障碍,需要我们去跨越、去征服。人们通常走的路有两条:一条路是找出对手的弱点,并给予致命的一击,用最直接的方法,快速解决问题。另一条路是懂得放弃,不跟对方硬拼,全面增强自身实力,在人格上、知识上、智慧上、实力上使自己加倍地成长,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强大,在策略上战胜对方。

美国著名企业家李·艾柯卡在担任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裁时,为了争取到10亿美元的国家贷款以解公司之困,他在正面进攻的同时,采用了迂回包抄的方法。

一方面,他向政府提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即如果克莱斯勒公司破产,将有60万左右的人失业,第一年政府就要为这些人支出27亿美元的失业保险金和社会福利开销,政府到底是愿意支出这27亿呢,还是愿意借出10亿极有可能收回的贷款?另一方面,对那些可能投反对票的国会议员们,艾柯卡吩咐手下为每个议员开列一份清单,清单上列出该议员所在选区所有同克莱斯勒有经济往来的代销商、供应商的名字,并附有一份万一克莱斯勒公司倒闭,将在其选区造成的经济后果的分析报告,以此暗示议员们,若他们投反对票,因克莱斯勒公司倒闭而失业的选民将怨恨他们,由此也将危及他们的议员地位。

这一招果然很灵,一些原先强烈反对给克莱斯勒公司提供贷款的议员闭了嘴。最后,国会通过了由政府支持克莱斯勒公司15亿美元的提案,比克莱斯勒公司原来要求的多了5亿美元。

有一则脑筋急转弯这么说:“一个人要进屋子,但那扇门怎么拉也拉不开,为什么?”回答是:因为那扇门是要推开的。

在一些暂时没有办法解决的事情面前,我们应该学着变通,不能死钻牛角尖,此路不通就换另一条路。有更好的机会就赶快抓住,不能一条路走到黑,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我们转过身,就会发现,原来我们身后也藏着机遇,只是当时我们赶路太急,忽略了那些美好的事物。

人生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事业遇到瓶颈,如爱情遇到危机,如人生陷入低谷……此时一个念头的转变将会影响你的一生。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在遭遇背叛以后选择了两败俱伤,有些人则选择了重新开始的原因。不是后者比前者更具备什么精神,而是他们更懂得人生在有些时候是需要学会拐弯的,固执已见有的时候也会害了自己。

智慧典藏

一个机智的人可以灵活运用一切他所知的事物,能在恰当的时间内把应做的事情处理好,这不只是机智,也可称之为艺术。聪明人与傻子的区别在于,聪明人懂得变通,懂得何时该坚持,何时该放弃,何时应改变。

多下及时雨,少放马后炮

【人生箴言】

老话说得好:“多下及时雨,少放马后炮。”一吨废话,不如一毛钱的帮助,所以要成为别人欣赏的人,千万不要做事后诸葛。

《水浒》中有一条好汉,才不惊人,貌不出众,论文不足以科场称雄,论武不足以战场杀敌,却大大有名,受到天下英雄的拥戴,本名宋江,绰号“及时雨”。此人胸无大志,最大的心愿是做皇帝的良民,一门心思走投降路线,但他却有一个好处:对朋友真心实意,想朋友所想,急朋友所急,凡有需要,他无不竭尽所能,提供即时帮助,哪怕担风冒险,也在所不惜。况且他的投降,也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为“弟兄们”谋一条好出路,尽管那本是一条死路,他的心意却不能说不真。因此,他成了众望所归的人物。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古道热肠”的人,他们最大的爱好是给别人贡献意见。当别人做错了事情,遇到了困难,遭受了挫折了,不待邀请,便主动站出来,担任“评论员”和“批评家”,对你的人生指点江山:“你应该这样……”、“你不该那样……”、“假设你当初……就不会这样”,但是,好话一箩筐,不如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提供一点点实质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