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千古传诵老人言
31300800000009

第9章

所以,宋江招安的决策虽然不为人们所称道,但是,他的“及时雨精神”却值得每个人学习。我们身边的“评论员”和“批评家”已是供过于求,“总结报告”早就听得让人生厌,那无非是放“马后炮”,有什么好处呢?一个人遇到困难时,最需要的是一点实质性的帮助,使事情有所好转,使过失和挫败不至于发生。

帮助不一定限于物质层面,有时候,精神的支援价值无限。当身边人处于失意中时,一句暖心的话,就会像甘露一样,激活对方枯萎的心。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从弟白敏中,年轻时才德出众,被各方看好。长庆年间(821~824),宰相王起为主考官,决定取白敏中为状元,又不满意他同贺拔基交往。贺拔基为人狂放无羁,不拘小节,人际关系很差,除了白敏中,没几个人跟他要好,王起也很不喜欢他。于是,王起派亲信将此意转告白敏中,希望他跟贺拔基绝交。白敏中欣然答应:“谨遵教诲!”过不多久,贺拔基来白家登门拜访,白敏中躲在内室,让仆人告诉贺拔基,自己出门在外,尚未回家。贺拔基等了很长时间,无言而去。白敏中憋不住了,跑出去,将贺拔基喊回来,如实相告,并说:“凭着才学,哪个门路走不通,怎能为了一个进士,对不起朋友?”于是,两人相对饮酒,喝得大醉,睡到第二天日上三竿尚未起床。

王起得知此事后,叹道:“我本来只想录取白敏中,现在看来,还得同时录取贺拔基。”结果,白敏中状元及第,贺拔基也考上了进士。后来,白敏中升任中书令,宰相李德裕很器重他,认为他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按照惯例,升职后应该宴请同僚,一方面联络感情,一方面扩大影响。但白敏中没有钱,请不起客,李德裕知道后,慷慨捐助十万钱,作为置办酒席的费用。白敏中邀请的客人,主要是中书省的官员,还有一些知名人士。宴客之日,适逢贺拔基来访。贺拔基新近被免去员外职务,还没有谋到新职,心情抑郁不乐,打算到外面去散散心,因此来跟白敏中道别,见白敏中家上下忙碌、准备宴客,不愿打扰,便留下一封信,牵马而去。

白敏中看信后,叹道:“大丈夫的穷通顺逆,都是命运的安排。没有本事的人靠侥幸升官,不是正途。怎么能用牲畜吃的草料招待英雄豪杰呢!从前考取进士的时候,我俩是好朋友,今日闭门不见,纵然身居高位,难道不有愧于心吗?”说完,立刻命仆人去将贺拔基追回来,请到家中,相对饮酒。过不多时,客人们或骑马,或乘车,相继而来,听说白敏中正在招待贺拔基,很是惊奇,一个个摇着头,不曾进门便离去了。第二天,白敏中向李德裕道歉说:因同年贺拔基失职,正处于困难时期,不忍抛弃,便留下来饮酒,没有招待其他客人,辜负了丞相的美意。

李德裕叹道:“此事大有古风,我决定提拔你们,以改造浮薄的社会风气。”没过十天,贺拔基便得了美差,白敏中也改任翰林学士。此后,贺拔基的人缘仍然不好,白敏中则官运亨通,五年间,十三次升迁,最后官居宰相,因政绩卓著,成为一代名相。

从交友的利弊看,贺拔基人缘很差,受各方孤立,一定有明显的人格缺陷,与之相交,害多益少。假设白敏中指点贺拔基的缺陷,提供改进建议,大概不会有什么效用,“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贺拔基要是能改,早就改了。白敏中一旦认定了这个朋友,便全然接受,善尽道义责任,不惜冒着科考失利的风险,继续交往,其深情厚谊,对失意中的贺拔基,是最有力的心理支持;同时也影响了舆论,使贺拔基得到了现实好处。

交友不必如贺拔基,谁若有一个白敏中这样的朋友,可谓三生幸运。然而,希望别人做白敏中,不如自己做白敏中——于交往中,“多下及时雨,少放马后炮”。

智慧典藏

指出别人这件事当初该如何做,对于事情的解决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这样毫无意义的事情只会让人徒增烦恼,你的热心不但不会让别人对你感激,反而会让人对你生厌。所以,提供事前的帮助,胜过时过境迁后再说闲话。

打空拳费力,说空话劳神

【人生箴言】

付出多少,得到多少;付出越多,离成功越近,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因果法则。说一百句空话不如做一件实事,成功永远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

“坐着说,不如起来行。”这句话是敬爱的周总理在年轻的时候就写下的一句座右铭。周总理一生勤政爱民,对内,为百姓谋福利;对外,为国家争地位。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世人依旧能真切地感受到总理的为人。就是因为总理为人民、为国家做了许多实事,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常常能见到一个个“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语言光艳夺目,而真正要付诸行动时却黯然失色。一个整天浮想联翩或者夸夸其谈的人是永远不会成为受别人瞩目的人。说得多而做得少,一旦机会来临,就只有空叹,甚至失败。

诸葛亮首出祁山时,决定派出一支人马去占领军事重地街亭(今甘肃庄浪东南),作为屯兵的据点。但派何人前往,诸葛亮却迟迟未定。当时蜀军中尚有几个身经百战的老将,参军马谡却主动请缨。诸葛亮想起刘备临终所嘱,“我观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因而迟疑。马谡自知一直为诸葛亮出谋划策,但实际的战功却寥寥,不免难服众心,就以自己从小熟读兵书、胸有成竹的决心,再次向诸葛亮拜泣。遂成为先锋,王平为副将。

马谡和王平率领大军到了衔亭,张郃的魏军也正从东面赶来。马谡看了地形,对王平说:“这一带地形险要,街亭旁边有座山,正好在山上扎营,布置埋伏。”

王平提醒他说:“丞相临走时嘱咐过,要坚守城池,当道扎营。屯兵山上太冒险了。”马谡没有打仗的经验,自以为熟读兵书,夸下海口誓败魏军。

王平追问道:“魏兵骤至,四面围定,将何策保之?”

马谡大笑:“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破竹。”

王平仍然极力劝阻:“若魏军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乱矣。”

马谡却说:“孙子曰:置之死地而后生。”

他根本不听王平的劝告,坚持要在山上扎营。王平知道再劝无用,只好央求马谡拨给他一千人马,让他在山下临近的地方驻扎。张郃率领魏军赶到街亭,看到马谡放弃现成的城池不守,却把人马驻扎在山上,暗暗高兴。马上吩咐手下将士,在山下筑好营垒,把马谡扎营的那座山围困起来。

马谡几次命令兵士冲下山去,但由于张郃坚守不出,蜀军无法攻破,反而被魏军乱箭射死了不少人。没过多久,蜀军在山上断了水源,连饭都做不成。时间一长,军中开始骚乱。

张郃看准时机,发起总攻。蜀军兵士纷纷逃散,马谡也无法阻止。最后,只好自己杀出重围,往西面逃跑。

王平带领一千人马,稳守营盘。他得知马谡失败,就叫兵士拼命打鼓,佯装进攻。张郃怀疑蜀军有埋伏,不敢再逼近他们。这样才保住了一千人马。

可笑马谡,只知“兵法云”“孙子曰”,却没有想到因地制宜。更多地,他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平日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的自身情况,只因立功心切,而失了要地、毁了性命。

众人皆知,束缚于理想之中而不去行动的人,只能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理想虽然是美好的,但却是虚拟的。要想使其成为现实,就必须经历艰苦的奋斗。只有我们的行动,才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而那些幻想之人的价值就是他们的美梦和理想,他们把自己的宏伟蓝图描绘得再完美,也只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罢了。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自幼酷爱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在他眼里。

在长平之战中,赵王听信了左右的议论,把赵括找来,问他能否打退秦军。

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

赵王听了很高兴,便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

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可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劝告听不进去。

而赵括的母亲也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王别派他儿子去。赵王把她召来,询问何故。赵母说:“他父亲临终的时候再三嘱咐我说,‘赵括把用兵打仗看作儿戏,谈起兵法来就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将来大王如果用他为大将的话,只怕赵军都会断送在他手里。’所以我请求大王千万别让他当大将。”

赵王只能以“君无戏言”而推搪。

而赵括的母亲却问:“如果您一定要派他领兵,如果他兵败了,我们家能不受株连吗?”

赵王很痛快地就答应了。

赵括统率着四十万大军,声势十分浩大。他把廉颇规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废除,下了命令说:“秦国再来挑战,必须迎头打回。敌人若败,我军必追,非杀得他们片甲不留。”

秦将范雎得到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就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军,去指挥秦军。白起一到长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阵败仗。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二万五千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五千骑兵,直冲赵军大营,把四十万赵军切成两段。

赵括这才知道秦军的厉害,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救兵。但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几十天的兵士们都叫苦连天,无心作战。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却不想被秦军射死在乱箭之中。赵军上下听到主将被杀,也纷纷缴械投降。四十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部覆灭了。

赵括自以为熟读兵书,定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而结果却让赵国差点遭遇灭国的危险。孔子教育弟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实际行动永远比空话重要,因为成绩是干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的确,人不仅要树立目标,还要朝着目标去努力、去奋斗。只在理想的蓝图中期待着心想事成、如愿以偿,成功不仅遥遥无期,甚至连已拥有的东西都将失去。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行动力对一个人、一个集体的重要。所谓行动力,是指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把理想、规划转化为现实成果的关键。然而往往,我们缺乏的是立即行动的魄力。从说到做,是质的跨越。就像从0到1的距离,常常大于从1到100的距离。许多人之所以不成功,往往是由于他们在门外徘徊太久。

对于努力工作的人,工作会给予他意想不到的奖赏。总是做得比应该做的更多,你就会出类拔萃,这是成功者与穷其一生只能服从别人的人们之间的全部差距。确立自己的目标,并把信念立即付诸行动,不犹豫,不拖延。少说空话,多做实事,这样才会越来越接近理想的彼岸。

智慧典藏

行动不是挂在嘴边,而是要持续不断地坚持,一步一步地执行。科学家卡莱尔曾经说过:“要迎着晨光实干,不要面对晚霞幻想。”这句话形象而准确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不能只沉迷于美好和远大的理想之中,还应该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只有沉下心来,脚踏实地做事,才能成就大业、铸造辉煌。

和气生财,忤逆生灾

【人生箴言】

和气生财,多条朋友多条路,如能化解相互之间的恩怨,将仇人转化为自己的朋友,那就为自己多开通了一条路,这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吗?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免不了磕磕碰碰,而且往往都是丁点的小事。如果不知忍让,不去克制,轻易地就火暴地发脾气,那么这个社会就没有什么和谐可言了。

能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好了,尤其是那些恩恩怨怨。冤冤相报何时了,没有人天生就喜欢仇恨别人,也没有人愿意为自己树立很多敌人,正所谓相逢一笑泯恩仇,大家都互相宽容一点,再难的问题也能解决,再多的不愉快也都会烟消云散。

上海有一家大饭店,饭店的生意非常的好。一天上午,一个美国人突然闯进经理室,他气势汹汹地对经理说:“你就是经理吗?我刚才在大门口滑倒摔伤了腰。你们的地板太滑了,连个防滑措施都没有,太危险了。马上带我去医务室。”

经理非常客气地说:“这实在抱歉得很,腰还疼吗?我们马上带您去医务室,请您稍坐一下。”

美国人坐在椅子上,继续抱怨不停。饭店经理这时拿出了一双舒适的拖鞋,温和地对美国人说:“请您换上这双鞋,它能让您稍微舒服一点,医务室已经联系好了,现在我就带您去。”

其实在美国人闯进来时,经理已经看清他的腰部没有多大问题。所以当美国人先走出经理室后,经理就把美国人的鞋交给一个服务员说:“这双鞋后跟已经磨薄了,在我们回来之前把它送到楼下修鞋处换上橡胶后跟。”

检查很快就结束了,结果未发现任何异常,那人也完全冷静下来,随后一同回到经理室。经理微笑着说:“没什么大问题,比什么都好,这就放心了,请喝杯茶吧!”

美国人也感到自己方才太冒失了,所以就客气地说:“地板太滑,太危险,我只是想让你们注意一下,没有别的意思。”

这时经理拿出已经修好的鞋,对美国人说:“很冒昧,我们擅自修理了您的鞋,那个鞋匠说,后跟磨薄了确实容易打滑。”

美国人穿上修好的鞋,感觉合适多了,他对经理的技巧大为惊讶,非常高兴地说道:“经理,谢谢您的好意,您的关怀照顾我是不会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