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罗崇敏演讲集
31309500000005

第5章 现代领导与管理者的观念和素质——在中国人民大学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应邀和大家在一起探讨现代领导与管理者的观念和素质建设问题。做好现代领导和管理工作,决定性因素在于领导者与管理者的观念和素质。

一、建立现代领导和管理新观念

观念相当于个人对待和处理事物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方法论。每个人对现代领导和管理新观念的理解和看法是很不一致的,但下述新观念被实践证明是具有共性的:

(一)系统性观念

过去人们总是把领导和管理的对象分成人、财、物三要素或人、财、物、技术、时间、信息、效率七要素。但是不论是三要素还是七要素,甚至可以列举更多的要素,其共同的弱点是把极其复杂的领导与管理对象的内容简单地分割开了,在实践中必然产生领导和管理分割、各自为政、衙门风气日盛的现象,这在我国是常见的。实际上,领导和管理的对象虽然由众多的不同要素组成,但每个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统一整体中的有机构成部分,部分受整体制约,其自身的涨落起伏又必然要影响到整体。因此,应当把你所领导或管理的对象视为一个系统,而不是各要素的机械拼合,树立起系统性观念。系统观念并不否定不同要素的相对独立性,也不否定对不同要素的领导和实施必要分工,而是体现统一中的相对独立、相对分工,独立与分工必须服从统一并以统一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二)创造性观念

领导和管理者必须把培养和调动人的创造性作为工作的核心和动力,而创造性必须建立在被管理者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基础之上,要求被管理者培养和调动它们,领导和管理者首先应当做到,同时要认清领导或管理工作者的地位在不同系统中也是相对的。

关于领导和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西方有不少新理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管理学家西蒙的“决策核心论”,认为决策的正确与否将影响全局,管理是不断的决策过程;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的“目标核心论”,认为领导和管理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因此管理行为都应围绕一定目标进行;美国管理学家艾伯斯的“信息核心论”认为,信息的数量、质量和及时性是进行有效领导和管理的基础依据。以上三种管理核心论,各自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研究问题,都有一定的道理可供参考,但都具有就事论事的片面性,没有抓住领导和管理的本质。从根本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角度看,领导和管理的核心问题只能是人的问题、是人的创造性问题,而创造性又是建立在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基础上的,调动、诱导与发挥被领导和被管理者的这三种品质,始终是领导和管理的核心问题,缺乏它们就失去了灵魂和核心,任何人都难以进行有效的领导和管理。道理非常简单,无论是决策、目标、信息的制定、执行或掌握,都是由人去做的,而做的效率高低或效果好坏最后还是取决于人的这些品质高低。这个道理马克思主义早就有多次阐述,即人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决策性因素。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由于制度是以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为核心的,人们长期迷信金钱和物欲的因素与力量,忽视了人的因素与力量。在西方经历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高度繁荣和发展以后,又经历了80年代的相对困难和困惑时期,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了人和人的创造性的发挥是领导和管理工作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罗崇敏演讲集现代领导与管理者的观念和素质

(三)效益性观念

检验领导和管理有效性的最高标准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高度集中和高度统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领导和管理者无论职位高低、责任大小或岗位的千差万别,都必须有效益性观念,因为经济效益关系人们的经济利益和发展前途;社会效益关系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安定;环境效益关系自身的生存条件和子孙后代的福祉。这三种效益的统一和综合既关系国家民族的安危,又关系每个人当前和长远的生存与发展利益。领导和管理者应当成为各层次、各行业、各部门三个效益相结合的体现者,当然也是受益者。

在效益观的问题上,各行业观念不同:企业家认为企业的利益是利润和税收;军事家认为养兵的效益是打胜仗和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科学家认为科研的效益是发明、发现和创新;教育家认为教育的效益是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从各自的角度看,这些观念不无道理,也是积极和可取的。但如果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常常因强调自身效益而损害了他人利益,反之自身效益也遭到破坏,这种现象古今中外屡有发生,一旦把自己的利益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又不去改善环境和创造新的条件,以至发展到社会、经济和环境不能容忍的程度,小至个人自毁,大至国家灭亡。现代有远见卓识的领导与管理者,逐步明白了三种效益的和谐统一和综合平衡是领导和管理工作的最高目的和检验有效管理的最高标准,也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新的起点;任何性质、部门和岗位的领导和管理者,都能找到自己单位三种效益的结合点,其中的环境效益包括自然和社会。

由三大新观念引出的现代领导与管理模式是“激发人力—控制系统—优化效益”,就是以调动人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为核心发挥创造性从事工作和劳动,统一处理好系统中各要素以及与系统相联系的相关因素之间的综合平衡和协调关系,实现整体效益的优化目标。这个基本模式把作为领导与管理共性的三个基本观念系统化、概念化,作为指导工作的基本思想。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目标,追求效益、满足某种欲望和需求,运用这个模式就会始终抓住要点,不会顾此失彼,目标明确,会收到良好的领导与管理效果,为集体、社会和国家作出相互兼顾的贡献。

这里概括的三大观念中,糅进了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原则,例如系统性观念就含有“系统原理”派生出的整合原则、关系、结构、层次原则、功能协调原则和相对封闭原则等,创造性观念含有“人本原理”派生的能级原则、动力原则、行为原则等,效益性观念含有“效益原理”派生的价值原则、目标原则等;而运用三大观念所进行的领导和管理过程必然是一个动态过程,会含有“动态原理”及其衍生的反馈原则和弹性原则等思想和方法。所以正确地理解和运用三大观念对实现科学的领导和管理至关重要,高等教育由于自身的高层次、多变量、复杂性、人的因素特别突出等特点,在管理工作中系统地运用现代领导与管理科学的基本观念、原理、原则和方法尤为重要。

二、领导和管理者的素质要求

人的素质本来是指某些生理和心理因素,现在广泛地外化到人的外在表现。因此对领导和管理者个人的生理、心理、道德、行为等进行研究并提出一系列的素质要求,是选拔和考察干部的主要参考。这里我们分三个层次来讨论,即对领导和管理者素质的一般要求、特殊要求和具体要求。

(一)一般的素质要求

对现代领导和管理者一般的素质要求是“德、识、才、学、行”的统一。“德”是指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的基本路线,具有高度事业心和为人民服务的强烈责任感,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政治立场坚定,思想作风朴实,道德品质高尚等;“识”是指见识、识别判断能力、谋略和胆略等;“才”是指才能、专业能力、工作和研究能力等;“学”是指学问、学识、广泛的科学技术知识等;“行”是指实践活动、行为表现、办事能力和效率等。传统的干部素质标准叫“德才兼备”,而现代领导和管理人才还必须同时具有学、识、行的素质。这是因为现代社会面临许多复杂的问题,出现了或明或暗的竞争机制和环境,没有胆识,缺乏科学知识和应变能力,不能在行为表现方面使群众信服是不行的。“德、识、才、学、行”的统一,必须统一于实践活动和行为表现之上,因为不能统一于“行”上的“德、识、才、学”是抽象、空泛、没有现实价值的。行为表现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知与行的统一,也是衡量领导和管理者主观能动性和客观效果的依据。

(二)特殊的素质要求

所谓特殊的素质要求是指因领导或管理工作特定岗位的性质、特点和任务必须具备的一些个性化的素质和能力。例如对较高层的领导者特殊素质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有:战略眼光——站得高,看得远,认识全面,对自己领导对象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能够联系起来分析、思考和综合;系统思想——从领导和管理对象的整体着眼,看到整体中的不同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和关系及其各自的地位作用,站在领导对象的全局上、全方位上观察和思考问题;综合能力——把分析所得的零星的、局部的知识和问题联系起来,从全局上、整体上把握住各个局部要素和问题的内在联系,运用系统思想,力求主动地、综合地、注重实效地解决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求实、务实、办实事,不尚浮夸,坚决不弄虚作假、邀功请赏;创新精神——创新相对守旧而言,现代事业不创新就会落后、就没有出路和前途,落后就会受气、受穷、受累、挨打;“得人心”艺术——这里所指的“得人心”是说领导要善于理解、反映和代表被领导者的利益、愿望和要求,能够得到群众发自内心信任、支持、拥护和爱戴,而不是个人迷信,是以诚实的工作和爱民的思想行为赢得的。古人说:“为政在得人”,“得人心者得天下”。李世民接受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的“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思想而有历史上最辉煌的贞观盛世,就是得人心的见证。

管理工作者特殊的素质要求还侧重于各自管理职责范围内的知识、技术、技能和技巧。越是基层的管理越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越是高层的管理越需要综合的运筹思想、观念和方法。

(三)具体的素质要求

主要是说比起一般和特殊的要求要具体一些,但这里也不能具体地罗列,只能择其重要的、与我国领导与管理者实际相联系的提供几条:

(1)现代领导者和管理者要博学多识、通情达理,当然还要随着层次的高低有所不同。“学”,当然是学问、学识,是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知识。博学就是说科学技术知识、社会文化知识掌握得多一些、广一些、深一些,多、广、深是辩证统一的。领导和管理者一般是具有基础知识和某种专业知识的人才,这里强调的博学主要是学习领导学、管理学知识以及相关的系统科学、经济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行为心理学、法律学知识等,当然还应当学习与自己领导和管理的对象直接有关的专业科技知识。“学海无涯”,列宁说“学习、学习、再学习”,周恩来说“活到老,学到老”,可见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深刻理解博学的重要性的。在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明创造层出不穷的时代,不能博学多才、见多识广,是难以胜任真正的领导和管理的,权力在向知识、智慧和能力拥有者手中转移。

“识”,是说对于所学的东西要真正地理解、认识和贯通,包括在实践中增长见识,在行为中检验所学。多识,就是说对历史、对现实、对未来、对社会、对生活、对自然、对环境等有自己比较独立的认识、见解和判断。这是因为现代领导和管理工作中所面临和碰到的问题五花八门,从事领导和管理工作的人如果了解不多、知之甚少,要想尽职尽责做好工作是很难的。

“情”,是指社会公认的伦理道德的人情,包括亲情、爱情、友情等人类高尚的操守。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都是在一定的情景、情势或情况下产生的,也反映了矛盾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而领导和管理工作主要就是解决矛盾的。矛盾既然因情而生,解决的办法当然要因情而异、通情而解。

“理”,是指事理,即事物运动的规律。达理就是弄明白事理,通晓事物发展的规律,尽量做到符合事理。通常许多事情办不好、处理不当,大都由于当事人情不通、理不顺、气不平、心不齐,积怨成灾。

通人情、达事理,是领导和管理者必备的学问和修养。由于过去长期讲斗争哲学,人们对这个学问比较陌生,其实许多矛盾用这个学问都可以比较好地解决。例如尼克松1972年第一次访问中国,在签署上海公报中中美双方对于台湾问题争论激烈,通宵达旦找不到一个双方都同意的妥善表达方式。最后基辛格博士提出:“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这在当时显然是一个通情达理、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案,把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解决了,正如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有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领导和管理者的层次越高,其主要精力和时间越是要用在做人的工作上,处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如果不通人情、不达事理,有再多的知识和能力,也是做不好工作的,部属会敬而远之或择其好者言之,最后不得不成为孤家寡人。为了做到通情达理,必须做到设身处地为对方或部属着想,现代管理叫做“异位”,就是领导和被领导者交换一下位置思考问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识”、“情”、“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互为动因的。作为领导和管理者,如果你的同行或部属羡慕你的学问,尊重你的知识、见识和才干,觉得你通情达理,就没有做不好工作的。

(2)现代领导和管理者要能够多谋善断、当机立断,尽量主动地思考和处理问题。“谋”,是指智谋、谋划、谋略,通常叫做主意。多谋,是指有较多的新办法、新主意、新点子、新招数。现代交通、运输、通讯都在高速运行,各方面的情况都在迅速发展变化,个人的多谋是远远不够用的,必须充分利用参谋、智囊、思想库等“外脑”的作用。

“断”,是指决断、决定;善断,就是及时准确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弄清情况和性质,并作出决断或决策。及时和准确取决于多谋,即有预谋和预见,有预先准备好的可行性研究和方案。对待事物切不可独断专行、感情用事,凭个人经验、意志作决断,这不叫善断而是乱断,是要坏事的,权力越大,坏事的影响面越广、越严重。因此,善断或当机立断,要求领导和管理者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直觉的判断能力,并有高度的负责精神和应变能力。

(3)现代领导和管理者要能够知人善任、善与人同。善任需要知人,知人才能善任。古人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之智必须建立在自知之明的基础上,将己比人,知人之长短,任其所长,避其所短。知人善任应做到“五不”(不任人唯资、唯亲、唯顺、唯全、唯低)和“十要”(要出于公心、亲知长短、取长避短、职能相称、明责授权、放手留心、逐渐加压、功过分明、培养提拔、能荐能让)。

善与人同有两层含义:要善于与所任用的人求大同存小异,在目标方向一致的基础上具体做法、意见不必强求听命,充分尊重和发挥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与所任用的人有福后享、有祸先担、先人后己、厚人薄己,绝不可“近水楼台先得月”、有利先得、好处先沾、以权谋私。善与人同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对部属宽容大度,绝不可以有目光短浅、心胸狭隘、对人猜疑、嫉贤妒能、老虎屁股摸不得和自以为是的思想、作风和行为,要能够切实团结多数人。

(4)现代领导和管理者要能够善立规范,模范遵行。规范就是行为规矩,包括政策、纪律、制度、风尚,口号等。其中有根据宗旨、目标提出的制度、法规等规范,时间跨度长,要稳定;根据策略、任务提出的政策、口号等规范,时间跨度较短,常有变化。但是无论哪种规范,都要与组织精神、当地文化和传统特点联系起来形成风尚。在行为规范落实的过程中领导和管理者一定要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模范遵行、作出表率,绝不可有任何特殊和例外。否则将会大大降低规范的威力和效果,徒有其名。古人说“上行下效”,“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己身正,不令而行;己身不正,虽令不从”,都是说的这个道理,应该成为领导和管理者的座右铭。

(5)现代领导和管理者要能够正直公道,赏罚严明。这里强调的主要是领导和管理者在赏罚问题上正直公道、无私无畏。赏罚失当,不但起不到鼓励或教育作用,反而会带来消极影响,其原因多出于领导和管理者自己不正直、不公道。常言道“不怕严,就怕不公”,“不怕管,就怕只管别人不管自己”,这些年惩治腐败、肃理贪风下了很大的力气而效果不佳,与一些缺乏公道、正直、严明的情况有关联。

(6)现代领导和管理者要有敢负责任、敢担风险、知难而进的心理素质。在任何领导和管理岗位上总是有责任、有困难、有问题的,称心如意的人—人、人—事、人—物的环境和关系不会很多。但是,既在位,就要谋政、谋事、负责。回避困难、躲开矛盾、怕担风险,是庸人,不会是称职和合格的领导与管理者。优秀的领导和管理者最大的特点是知难而进、知险而攀、以苦为乐、开拓进取,善于在复杂多变的困难环境里创造出一个新局面显示其优秀本色;在困难、困惑、挫折和打击面前怨天尤人、牢骚满腹,而又不总结经验教训、再创条件、继续前进的人是没有资格进入负责岗位的。

上述一般的、特殊的和具体的三种素质要求,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对任何岗位上的领导和管理者都是适用的。应当承认这些素质标准和要求是相当高的、有理想色彩,领导和管理者不能全面具备;但是领导和管理者最主要的是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居功自傲,不文过饰非,养成勤学、慎思、明辨、敦品、笃行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高素质是可以逐步培养起来的,是一个自我实践和自我修养的过程。

在座的同学们,我为你们而感到骄傲,因为你们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我为你们的老师感到骄傲,我为你们的家长感到骄傲,你们一定会成为成功的管理者,因为成功的背后有母校、有父母、有老师,他们伴随着你们成功。当然代替不了你们的成功,这就需要你们不断学习,不断进取。

2004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