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罗崇敏演讲集
31309500000006

第6章 怎样进行区域发展战略决策——在国家行政学院

大家下午好!

非常感谢院长和大家对我的邀请,就怎样进行区域发展战略决策发表意见。非常高兴和大家在一起交流这方面的意见,因为我长期就是在基层区域内履行领导职责的,有一些思考,有一些实践,也有一些探索。

我认为,区域发展战略是一个地区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技术进步或其他手段,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社会不断进步,不断提高区域内居民物质文化水平的发展设计,是对经济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组合开发的统筹规划。

我认为,地区发展战略的决策是该地区领导者和领导班子实施区域管理的根本职能,是领导班子和领导者对该地区发展的未来实践活动的理想、意图、目标、方向和达到理想、意图、目标、方向的原则、方法和手段所作出的决定。可以看出,区域发展战略的决策的本质及其哲学意义乃是在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这个矛盾对立统一体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决策主体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对未来实践的驾驭能力。

基于以上的基本观点,就怎样进行区域发展战略的决策,特别是决策过程和大家交流。我们重点分析环境认识、自觉判断、决策系统、决策实施、决策能力。

一、决策的环境认识

(1)要认识区域发展环境。主要认识本区域发展环境,也要了解周边区域发展环境。区域发展环境是指影响整个区域发展的社会经济变量和历史文化现实。区域发展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环境要素的特征角度划分,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是指以经济社会活动直接相关的物质条件,包括区位环境、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等;软环境内容十分丰富,包括经济制度环境、行政管理环境、市场服务环境、历史文化环境等。区域发展环境作为对区域现实的反映,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环境各要素中总有一个或几个要素居于主要地位,影响和决定了这一时期区域的性质和特征。

(2)要认识国内国外发展环境。国内环境主要是指国家的宏观管理方向和统一的市场状况,包括市场环境、产业环境、政策环境、投资环境等。比如,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市场开放程度如何?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有何影响?国家参与建设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与东盟国家接壤的地区有什么影响?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的发展有什么作用?等等。国外环境主要指以本区域接壤的和本区域资源能对接的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状况,特别是市场状况。比如,云南红河州与越南接壤,就要重点分析越南及其相邻国家的环境状况,特别是物质资源和市场情况。要分析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认清本地区参与国际分工的优势和劣势。罗崇敏演讲集怎样进行区域发展战略决策

(3)要认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自在的发展特殊环境。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有民族区位环境、民族经济环境和民族文化环境的特殊性。在进行区域发展战略决策时必须考虑这些特殊性,也就是要认识经济活动中带有鲜明的少数民族传统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分析生产活动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而带来的地域性特点,分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滞后性与民族问题的复杂性相并存的特点;分析民族地区所处的区位的国内边沿性与国际开放性相并存的特点。从而全面而客观地认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特殊环境,为决策时提供解决特殊问题的客观依据。

通过对区域发展环境和国内国外发展环境的认识,就对下一步的自觉判断打下基础。环境认识的主要特点是收集信息,把握实情。

二、决策的自觉判断

所谓自觉判断,就是充分发挥思维能力,分析环境,揭示矛盾,找出问题,对影响本区域发展的各种因素作全面分析,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作出判断。

(1)发展基础分析。主要是本区域的物质技术积累总量分析。也就是当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的完成情况,主要指国内生产总值、职工收入、农民收入、财政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完成和发展总量。这是对区域发展基础的评估和发展阶段特性的判断。

(2)资源能力分析。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人力资源、区位资源、环境资源等,这些资源中能在近期、中期和远期变为经济优势的有哪些?做到胸中有数,利于制订开发和保护资源的规划。

(3)经济结构分析。包括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两个方面,经济结构分析包括产业结构、投资结构、消费结构、所有制结构等;社会结构包括少数民族结构、社会阶层结构、教育文化卫生资源的分配结构等。为制定调整结构、整合资源、提高结构效益的方案作准备。

(4)战略机遇分析。主要分析本区域的发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历史时期,国内国外宏观环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发展机遇。比如,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参与建设东盟自由贸易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给我们区域的发展带来什么机遇和挑战。

(5)决策方案分析。对发展战略决策方案的主要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方式、发展举措、发展保障等都要进行分析论证。要运用专家、群众、领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决策方案进行广泛的讨论、分析、研究。分析论证要以群众的实践为基础,高度重视专家的观点,发挥领导的指导作用。把正确的观点和正确的意见集中起来,使决策方案科学可行。

三、关于决策系统

在分析判断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区域发展战略作出系统的决策。系统决策包括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方式、发展结构、发展举措、发展保障等作出选择,解决区域发展的矛盾和问题。

发展思路的决策。要坚持物质基础性、发展演进性、人的主体性相统一,国家宏观方针政策与本地实际相结合,长远发展和现实基础相协调。思路概括要能抽象不过度,具体不过宽,洗练准确。比如,云南省某地区提出“四化”联动的战略思路。就是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基础设施现代化的联动发展进程。依靠丰富“四化”的文化内涵、提高人的素质、建设活性机制、发展信息和服务业、加快市场化进程来联动推进“四化”发展。

发展方式的决策。要根据区域的发展总体水平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及资源的特性来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式。包括梯度发展方式、反梯度发展方式、整体发展方式等。云南省某地区选择梯度推进发展方式,是由该地区的区情所决定的。该地区是云南的缩影,多山区、多民族、深贫困、长边境,是该地区的基本特征;海拔立体、生物多样、文化多元、资源富集、区位独特是该地区的主要优势。发展定位上,该地区确立了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脱贫致富“三位一体”的发展目标。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上,要从实际出发,分区域、分地带、分门别类进行指导和领导,切忌一刀切、一模式。

发展结构的决策。发展结构的确定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对该区域经济、社会、人口、生态的发展结构作出选择。该地区提出“统筹发展”的结构决策。无疑是既从实际出发,又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结果。他们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南北县市发展,推进经济、社会、人口、生态协调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发展。坚持速度、效益、质量、结构相统一,既抓当年发展,又抓长远发展,既抓产业发展,又抓基础设施建设;既抓速度效益,又抓结构调整;既抓物的质量提高,又抓人的素质提高。全面加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目标的决策。发展目标包括经济社会的定量、定性相结合的系统目标。目标的确定要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某地区提出今后20年的发展战略目标是“富民强州”。提出:要加快脱贫致富和小康水平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转化。经济综合指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处于全省发展前列。2005年总体达到小康,基本消除贫困,2010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把红河带入一个经济发展,民主法制健全,科教进步,文化繁荣,人与自然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新的历史阶段。

发展举措的决策。发展举措是实践发展思路、实现发展目标的对策和措施。发展举措的决策要根据国家的宏观政策,区域的发展优势,紧紧围绕发展思路和目标来选择和制定,并在实践中调整优化。发展举措主要包括:切实加强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制度机制建设;大力推进城镇化、大力发展科教事业、努力提高全方位开放水平、大力实施民本工程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发展保障的决策。实施发展战略是一个历史过程,我们要在全过程中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政治保障、组织保障、文化和精神保障。提出要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实施发展战略提供思想保障;大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为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政治保障;要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为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保障;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为实施发展战略提供组织领导保障。

四、决策的实施

发展战略决策的实施包括领导和组织决策方案的实施和方案实施情况的反馈、修正。

(1)要组织宣传学习发展战略。正确的决策要变为人民群众的意志,才有生命力,才能变成发展的具体实践。要通过宣传学习,把本地区人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发展战略上来,用发展战略凝聚人心,激发动力。一般要用研讨班的形式,组织领导干部对战略决策进行研讨,统一领导层的思想,然后通过各级领导再向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宣讲,统一群众的思想,为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奠定思想基础。

(2)要坚持依法实施发展战略。发展战略是区域的长远发展规划,是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我们要通过必要的地方法规程序,通过地方政协民主协商讨论后,交由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通过,并成为地方的行政法规文件下发执行。要坚持依法行政,维护发展战略的严肃性和实施的统一性。要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发展战略的实施进行视察和检查,要加强党委、政府对发展战略实施的督查。

还要发挥干部群众实践发展战略的主体作用。正确的发展战略来自于人民群众的丰富实践,发展战略决策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发展战略实施的主体是干部群众,发展战略实施的直接受益者也是干部群众。我们要充分依靠干部群众,发挥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抓实干,励精图治,大力推进发展战略的实施。

必须建立反馈系统,及时掌握战略实施的情况。当发现实际情况与发展战略决策目标有差距时要及时修正。特别是原决策所依据的主客观条件发生的重大变化,或实践证明原决策中有错误时,就应进行及时的修正调整和追踪决策。比如遇到不可抗拒的大规模的自然灾害,遇到市场的巨大变化,遇到国家方针政策的重大调整,就要及时地对原决策方案进行修正。

五、提高决策能力

领导干部和领导集体的整个履职活动,从根本上讲就是决策活动。领导干部和领导集体的素质集中体现在决策能力上,必须加强决策能力锻炼,努力提高决策水平。

要树立正确的决策观。要树立民本观念、发展观念、全局观念、市场观念、开放观念和风险观念。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用人民的利益来检验决策;决策要着眼未来,着眼发展,与时俱进,反对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不思进取;决策既要谋一域,也要谋全局,要把宏观判断与微观判断统一起来;要立足区域资源,面向统一的开放市场进行决策,把本地区放在区外和国内国外进行考察;要从承受的风险与收益之间作出权衡,既敢于冒风险,又努力降低风险,进行风险决策。

要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领导干部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把握决策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到一个新的地区就任的领导干部,要“读州志、察民事、巡疆域、熟版图”。决策的前提是发现问题,决策的过程是研究问题,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决策者要善于研究思考问题,要透过现象发现本质,要努力把研究成果上升为正确的决策。

要努力掌握科学的决策方法。要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学习和实践科学决策的思维方法,包括逻辑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和新的思维模式。要学习和掌握决策的工作方法,包括定性、定量方法,综合方法,民主决策方法,善于对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决策目标作出科学的预测和正确的判断;采取数学方法对事物进行数量分析,为决策提供数量化的资料;或采取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要把握专家、群众、领导相结合的决策方法,充分调动专家学者在决策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高度重视群众的实践基础和在实施决策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在决策过程和实施决策中的指导、领导作用。

提高决策者的决断能力。正确决断的能力来自于决策者的素质修养。要不断加强决策者(包括决策组织)的政治素质修养、知识素质修养、创新素质修养和民主素质修养。在决策过程中,领导干部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鲜明的政治态度、明确的政治方向和崇高的政治品格;要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法律知识的学习,增长自身决策的才干。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广开言路,广纳群言,开阔思路,发挥“智囊团”作用,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实施真正的民主决策。要培养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敢于决断,善于决策。

提高决策者的执行能力。领导干部没有执行力就失去决策力的本质意义。地区领导和领导集体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决策者要承担起重大决策的执行任务。在执行决策和实施发展战略中,要增强工作的创新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引导影响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排除一切不利因素,把正确的发展战略决策不断引入实践,变为区域发展的现实,以达到科学决策的根本目的。

谢谢大家!

2004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