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毛泽东教我们学管理
31320500000111

第111章 洞察古今 以史为鉴

领导干部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这一点,毛泽东非常重视。在《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演讲中,毛泽东郑重地向全党提出了学习和研究中国历史的任务。

历史是现实的渊源,现实是历史的继续,未来又是历史和现实的归宿。所以,历史、现实、未来是前后贯通,紧密相连,不可割裂的。我们学习和研究历史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用以指导今天的实践,为现实服务。一些在过去起作用的规律,在今天仍然发挥着影响和作用。因此,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就可以认识和把握这些规律,就可以减少行动的盲目性,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在很多情况下,现实就是历史情境的再现。历史人物或成或败的经验教训为我们今天的活动提供了宝贵的鉴戒,使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更清醒、更深刻,使我们的行动更自觉更正确,更少走弯路,更少犯错误。

毛泽东不但对现实有透彻的认识,而且对历史的认识也是深刻、独到、全面的。读书是他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他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历史书。一部武英殿本《二十四史》,3200多卷,洋洋4000万言,他通读了一遍,重点史册、篇章,读了三四遍。他强调,研究中国历史:“必须扎扎实实把《二十四史》学好。”毛泽东做到把学习历史和了解现实情况结合起来。他站在历史的基础上来看现实,目光更宏大、更深远;站在现实的角度来看历史,见解更新颖、更独特。在毛泽东那里,历史和现实真正达到了融会贯通,水乳交融的境界。

毛泽东读史,除自身的兴趣使然之外,更重要的是为现实计。他强调活读《二十四史》,从历史的后院走到现实的前院,借史喻今,借史明理。在他看来,读史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了加深对现实情况的了解,为解决现实问题服务。除了二十四史之外,毛泽东还喜欢看地方志,认为地方志中有很多好东西,读地方志是了解地方情况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1958年3月,毛泽东到成都召开中央工作会议,在这个蜀汉古都借览《四川省志》、《蜀本纪》、《华阳国志》等地方志书来看。

在对现实情况充分了解,透彻分析的基础上,丰富的历史知识成为毛泽东的一张“王牌”。他在领导工作中对这张“王牌”的娴熟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产生了令人惊叹的效果,形成了他独特的管理风格。

毛泽东善于运用历史知识作借鉴,避免自己在决策中出错。他读史时,总结项羽有三误,其中之一就是楚汉订立了鸿沟协定,项羽认真了,解除戒备了,而刘邦却不以为然,不久违反协定,东进攻楚。1949年,国民党蒋介石打出“和谈”的旗号,企图先“划江而治”,赢得喘息的时机,再卷土重来。毛泽东识破了蒋的诡计,要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命令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为彻底埋葬蒋家王朝而奋勇前进。

毛泽东还善于运用历史典故来赞扬人,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建国之初,在以陈云为首的中财委的具体领导下,取得了平抑物价和统一财经工作的胜利。毛泽东赞扬说,陈云同志有这样的能力,我在延安时期还没有看得出来,可称之为“能”。接着就顺手在纸上写下一个“能”字。在这里,他是借用诸葛亮在《前出师表》里叙述刘备夸奖向宠的用语(“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来赞扬陈云同志的理财之能。

毛泽东还善于用历史知识来教育人、启发人、鼓励人。在八届七中全会前后,毛泽东连续写了五封党内通信。他说:“包产能包多少,就讲能包多少,收获多少,就讲多少,不可讲不合实际情况的假话。老实人,敢讲真话的人,归根到底,对人民事业有利,于自己也不吃亏。爱讲假话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总是吃亏。应当说,有许多假话是上面压出来的。”他还多次用卞和献璞的故事来教育干部坚持真理,不怕打击。他说:楚国有个卞和得到一块很好的玉石,献给楚王,楚王说他骗人,把他的右脚砍掉了。卞和坚信真理,第二次又献上去,楚王还说他骗人,又把他的左脚砍掉了。卞和第三次再献上去,被确实证明了是块好玉,才取得了信任。

1959年6月的颐年堂会议,毛泽东讲到了办报的问题。他说:报纸办得好坏,要看你是政治家办报,还是书生办报。我是提倡政治家办报的,但有些同志是书生,最大的缺点是优柔寡断。袁绍、刘备、孙权都有这个缺点,都是优柔寡断,要多谋,但多谋还要善断,不要多谋寡断,也不要多谋寡要,没有抓住要点,言不及义,这都不好。听了许多意见之后,要一下抓住问题的要害。曹操批评袁绍,说他志大智少,色厉而内荏,就是说没有头脑。办报也要多谋善断,要一眼看准,立即抓住、抓紧,形势一变,要转得快。

毛泽东把他丰富的历史知识灵活运用于各种场合,运用到他在不同场合的谈话、演讲、报告以及不同时期的著述中去。这些信手拈来的历史知识的巧妙运用,使他的讲话、著述生动有趣、寓意深刻,引人入胜,又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使他的决策正确、英明、果断,具有高屋建瓴、视野开阔、总揽全局、大气磅礴,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特点。

要以史为鉴,就要洞察古今,就要对历史和现实都要有深刻的了解。我们应当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以取得对现实情况的合乎实际的认识,同时,我们要多读史书,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在此基础上,经过自己的分析思维,寻找现实和历史的共通点,结合点,把历史上历时久远而凝结成的智慧和经验作为我们解决现实问题的启示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