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新华
1 引言
生态学取向是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趋势,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中家庭问题的凸现,越来越多的心理咨询实务工作者开始学习并尝试使用家庭治疗的方法和技术。相对于传统的个体治疗来说,家庭治疗更为关注个体的家庭环境因素,强调家庭系统的改变。鉴于此,本文尝试从生态化取向这一视角对家庭治疗的治疗理念予以解读,梳理生态系统理论与家庭治疗学派在理论观点上的契合处,希望能对深化理解家庭治疗的核心理念和思路有所裨益。
2 生态系统理论
20 世纪70年代末,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隆芬布瑞纳(Urie Bronfenbrenner)在其研究中提出了生态系统理论。该理论认为,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问题应该放在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下去考察,这个生态化系统可分为空间和时间两种维度。
环境与人类心理家庭治疗——生态化取向的心理治疗学派从空间维度上看,主要指的是个体所处的空间环境,可分为四个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从小到大依次为: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宏系统。对于一个儿童来说,微系统是由其生存的环境和直接接触的人构成的,比如家庭可以说是儿童最早接触的微系统。但是随着时间的改变,微系统会从以家庭为重心转向以学校为中心;中系统是由微系统的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如父母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外系统是指个体不直接参与这些系统环境的互动,但是这些系统环境却对个体发展有着间接影响,如政府的福利政策、大众传媒等;宏系统则是指包含以上三个系统的大环境,它体现了某种社会文化的态度和观念。
可以看出,这四个生态环境就如俄罗斯的套娃玩具一样是层层嵌套的,发展的个体被包裹在内。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程度大小,是依据环境离个体生活的范围远近而决定的,离个体生活最近的环境与个体发展互动作用最大,这四个环境系统之间也存在着永不停顿的交互作用。
在时间维度上,布隆芬布瑞纳把这个模型称为长期系统(chornosystem),强调了将时间和环境相结合来考察个体发展的动态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方面个体本身随着年龄而发展,另一方面其生存的四个系统环境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引起环境变化的可能是外部因素,也可能是个体自身的因素,因为人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自由地选择环境。布隆芬布瑞纳将这种环境的变化称为“生态转变”,每次转变都是个体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或过渡点,如升学、结婚、退休等。这些转变可分为两类:正常的(如入学、青春期、参加工作、结婚、退休)和非正常的(如家庭中有人去世或病重、离异、迁居、彩票中奖),这些转变发生于毕生之中,常常成为个体发展的动力,同时也会通过影响家庭进程对发展产生间接影响。
3 家庭治疗理念
家庭治疗的兴起和社会历史环境的变迁与心理治疗学科领域内部的进展联系密切。20世纪40年代后期,一些临床学者对传统个体治疗的进度太过缓慢感到不满,他们发现患者的发病、康复和复发与家庭其他成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开始将治疗的焦点放在整个家庭上。在此时代环境下,精神分析学家著书提倡治疗者宜把着眼点从病人的“个体”立场推展到“家庭”的整体,了解“家庭”这一生活单位的心理结构与功能,从而才能体会较广的心理层次。20世纪60年代以后,家庭治疗者的阵容迅速扩大,对家庭治疗的研究也蓬勃发展起来。目前,家庭治疗在西方国家颇受重视,发展也相当完善,但在我国尚处于引进与起步阶段。
家庭治疗(family psychotherapy)是以“家庭”为对象而施行的心理治疗,属于人际关系方面的治疗,与以“个人”为对象而施行的个体治疗有所不同,不太注重成员个人的内在心理构造与状态,而把焦点放在家庭各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上。家庭治疗师认为,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问题或症状是由于家庭成员之间不良的交往模式或者不良的家庭结构引起、维持和发展的,可通过改变家庭成员之间不良的交往模式或者家庭结构来改变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问题或症状。可以看出,家庭治疗主要是从“家庭系统”的角度去解释个人的症状与成员间关系,基于家庭整个的改变来促使个人的改变。
4 家庭治疗与生态系统理论的契合
家庭治疗的兴起源于临床实践,生态系统理论则始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两者虽属于不同的学科领域,但在很多理论观点上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突出表现在系统观和发展观两个方面。
4.1 系统观
目前在家庭治疗领域内有代表性的六种学派分别有结构式家庭治疗(Structural)、分析式家庭治疗(Analysis)、体验式家庭治疗(Experiential)、策略式家庭治疗(Strategic)、叙事式家庭治疗(Narrative),这些不同学派的家庭治疗师所共同拥有的最为重要的理论基石,便是系统观,也就是把家庭看成是一个系统,人的行为会受到这一系统内的家庭成员、家庭环境、家庭氛围的影响。如上文所提,家庭属于生态系统理论中所提及的微系统这一层次,也是对个体产生影响最早也最深远的一个系统。家庭治疗主要聚焦于家庭这一微系统,详细地对该系统的结构、功能进行了勾勒和探讨。例如,家庭这一微系统被分成不同的亚系统,如夫妻亚系统、父母亚系统、子女亚系统,每个亚系统又有其不同的形态、功能,彼此之间也有一定的界限。另外,家庭的其他方面,如家庭关系、家庭发展阶段、家庭权利等也都有非常细致的划分与考察。
生态系统理论比较强调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以及不同环境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家庭治疗在实际的治疗处理上也相当重视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历程,他们将家庭成员看成系统的组成成分,并认为家庭中每个成员都有他(她)自己认识事物的模式,称为内在建构。内在建构决定一个人的一贯行为模式,一个人的内在建构与他的外在行为是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其间的关系不是直线性的因果关系,而是反馈式的循环关系。同时,每个家庭成员的内在建构与外在行为又会在接受家庭其他成员影响的同时,反过来也影响其他家庭成员的内在建构和外在行为,其间的关系同样是循环反馈式的而不是线性因果的。也即家庭内的交互反应是发生在一个相互影响的互动网络内的,一个家庭系统中的每个成员的态度和行为都紧紧地、长期地、交互地而永无止境地循环且彼此关联在一起。因此,为了处理所存在的症状,包括家庭和更大的机构在内的系统都必须改变。
4.2 发展观
生态系统理论非常关注时间对个体及系统的影响,特别把环境的变化称为“生态的变化”。家庭发展周期是家庭治疗工作者很重要的一个工作概念,主要反映的就是家庭微系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产生的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家庭是动态发展的,随着家长年岁的增长与子女的成长,将经历不同性质的家庭阶段。在每个发展阶段,家庭有其特殊的心理课题和心理问题需要去应对。因此,治疗者必须以“家庭发展”的观念来审查家庭在某个具体的发展阶段所面临的课题与困难,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与帮助。
综上所述,家庭治疗主要聚焦于家庭这一微系统展开工作,其核心治疗理念及重要工作概念——家庭生命周期,与生态化系统的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可以说,家庭治疗是生态系统理论在心理治疗领域内的典型体现,属于生态化取向的心理治疗学派。
事实上,除了家庭微系统之外,同伴、学校、社区、网络等不同的社会群体或系统也会对个体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为一种生态化取向的治疗学派,家庭治疗是将所存在的心理问题从个体转向关系的一种思考和实践的方式。家庭治疗中所体现的一些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如关于系统的观点、家庭周期概念、家庭沟通关系等皆可被借鉴用来理解和解决其他不同群体或系统中所存在的问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庭治疗不仅仅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或技术,更是一种治疗理念上的革新或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