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凌晨,南京长江路292号。夜幕下的总统府,3扇大铁门紧闭,前院空空荡荡,早已是人走房空。整个总统府,从前到后,到处飘洒着纸张文件、废弃报纸,还不时冒着缕缕青烟。只有几个房间还闪烁着忽明忽暗的灯光。当部队到大门口时,里面立即就有了反应。很快,就出来了两三个人,很配合地将大门打开。6名战士用力推开了沉重的镂花大铁门,大队人马立即涌入,很快就抢占了有利的地形,控制了整个总统府大院,当时未遭到残敌顽抗,当场只俘虏了10多名未佩枪弹的卫兵。总统府是一座庞大的建筑物,东墙上,一进门首先看到一幅蒋介石身着军装的画像。通讯班班长王保仁顿时怒从心起,端起枪连打了数枪。战士刘学山也来了个点射。随后,在俘虏兵的引领下,战士们登上了总统府顶楼,看到旗杆上还挂着青天白日满地红的“狼牙旗”,营长管玉泉一个箭步冲上去,把国民党的旗子扯下,换上一面解放军冲锋时用的红旗。这时正是4月23日上午8时。总统府办公楼是“子超楼”。战士们挨个房间巡视。最先到的是一楼蒋介石和李宗仁的办公室。“总统办公室”、“副总统办公室”的木牌还赫然挂着。可见,李宗仁当代总统时,还挺“规矩”,并没有进蒋介石的总统办公室“取而代之”,而仍然在蒋介石对面的副总统办公室“办公”。这一点,李宗仁还是有数的。蒋介石的一张大办公桌上,还端放着一套《曾文正公家书》,台钟、笔插、毛笔、镇纸等等,依次放着。
完全控制总统府后,捷报传到北平,毛泽东写下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不朽诗篇:“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对总统府中的物品进行清理过程中,除了在各个办公室整理国民党来不及带走的文件、家具外,还在总统府的各个地点清理各类物资。总统府前院西侧的车库中,停放着崭新的雪佛莱、福特、别克轿车各一辆。后院车库中,发现美式中吉普一辆,基姆西卡车一辆,汽油170加仑。在总统府图书馆中,还清点出全套的《国民政府公报》和《总统府公报》。在餐厅中,还发现了大量珍贵的景德镇青瓷餐具。最令人称奇的是,在“子超楼”蒋介石的总统办公室中,居然发现了一对曾国藩的鸡血石章,一对翡翠石章,两串清代的朝珠,一套线装雕刻版《曾文正公全集》。为何在这里会出现这些珍贵的清代物品呢?后来了解到,蒋介石对清朝重臣曾国藩一向推崇备至,以至达到顶礼膜拜的程度,对曾氏的物品当然是情有独钟。
蒋介石满以为这次离开南京,也只是几个月的工夫,按照以往“下野”的经验,重登总统宝座只是时间问题,所以并没有将这几件珍贵的东西带走。可蒋介石没想到,这一去就不复返了。
一座解放军“烈士庙”的故事
在福建省惠安县崇武镇一个叫西沙湾的海滩边,有一座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庙”的解放军“烈士庙”,里面供奉着27位解放军烈士塑像。
这是一座专门为牺牲军人而建造的庙宇。开国上将叶飞听说此事,挥笔题词,并激动地说:“人民有情!”每天清晨,当东方海平线上刚刚露出鱼肚白的时候,71岁的新加坡归国女华侨曾恨,就会准时来到“烈士庙”,敬献清茶一杯,寄托绵长久远的思念。
1949年9月17日,13岁的曾恨在西沙湾海滩边番薯地里,帮助母亲拔着草。她们是新加坡华侨。几年前,为躲避战乱,她和妈妈回到家乡崇武。当时日本人占领了新加坡,她的几个兄妹都被炸死了。蓝天、白云、碧波、银滩,曾恨和母亲劳作的身影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画。
突然,飞机的轰鸣声惊醒了这对母女。国民党的飞机来轰炸了。惊惶失措的妈妈想拽着她跑,可是,小曾恨被吓呆了,蹲在原地大哭。曾恨被震晕了。她醒来后,感觉身子被重重的东西压住了,全身都是血,却毫发无损。压住曾恨的是3位解放军战士,血都是他们的,他们牺牲了。当时,有5位解放军战士赶来救她,另2位死在了半路上。”
那一天,为抢救崇武百姓,27位解放军战士献出年轻的生命。当年,解放战争已接近尾声,驻扎崇武的是叶飞率领的解放军官兵,刚解放福州、泉州,准备南下追击国民党军队。那天,母亲对曾恨说:“你的命是解放军给的,你应该用一生一世来报答解放军。”
此后每年9月17日,都被曾恨看作另一个生日。安息在西沙湾的英烈,受到崇武人民的敬仰。烈士墓旁,母女俩和乡亲们,搭建了一间小屋,屋里安放着“廿七英烈灵位”的牌位。母女俩天天到小屋祭奠英烈,风雨无阻。
1980年,93岁的母亲去世了。她留给曾恨的最后遗言是——一定要建庙,报答解放军。从那以后,为建庙,乡村供销社售货员曾恨,做小本生意,省吃俭用。儿女们也把节余的钱交给她。她卖掉母亲留下的金手镯和耳环。为了借钱,她抵押掉房契。钱实在不够,曾恨开始募资为解放军烈士建庙。令曾恨没想到的是,她建解放军烈士庙的消息一传开,四邻八乡的男女老少纷纷慷慨解囊。仅半年,她就募集了60余万元。建庙的那些日子里,曾恨一直都住在工棚里,日夜监工。1996年,耗费她大半辈子心血的“烈士庙”终于建成了。
这是一座没有和尚、没有尼姑、无佛无神的特殊庙宇,在通常用来摆放神像的地方端端正正地摆放着27尊解放军塑像。
后来,经曾恨等人四处奔波,在崇武人民的关心支持下,“烈士庙”旁边还建成了庄严巍峨的烈士纪念碑和烈士纪念馆。此时,当年的青丝少女早已变成满头华发的老妪,但曾恨对解放军的那份情意始终未变!
解放军“烈士庙”建成后,立即引起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199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叶飞听女儿说有这样一座解放军“烈士庙”后,感慨万千。他激动地对女儿说:“人民有情。”接着,这位戎马一生的开国将军拿起笔,挥毫题词:“为了人民,死得光荣。”他派专人送到解放军“烈士庙”。曾恨请来手艺精湛的石匠,把老将军题写的八个大字镌刻在“烈士庙”前的纪念碑上。
27位烈士所在部队为“烈士庙”赠送匾额,上书“战士壮烈,惠女虔诚——天下第一庙”。他们还为庙建了一座门。每年9月17日烈士牺牲这一天,当地军民都要在庙里举行纪念活动;八一建军节、清明节等节日,当地离退休干部、青少年学生也不忘前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当地驻军在每年新兵入伍和老兵退伍时,也会到这里缅怀先烈。
2002年,惠安县委县政府将“烈士庙”列为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烈士庙”还引来众多国外游客。一位美国游客临走前留下这样的话:“这是一个传奇的故事……中国人民有情有义,这是个伟大的民族。”
早已儿孙满堂的曾恨,为让烈士不感到孤单和寂寞,谢绝儿孙让她到县城居住的请求。她对儿子说:“只要我还活着,就不离开这里!”现在,曾恨每天都要来到庙里,仔细擦拭雕像、香案。她为烈士准备了很多东西——小汽车、摩托车、飞机、舰艇、手提电话等纸扎祭品。
木船打军舰的奇迹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大陆逃到海南岛的国民党军残兵败将,加上原驻岛的国民党军,共10万之众,在50艘军舰和30多架飞机的配合下,构成了陆海空立体防御体系,以海南岛卫防总司令薛岳的字命名为“伯陵防线”。
解放海南岛是我军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的跨海作战。登岛作战做了两项准备工作,一是进行海战练兵,二是派先遣部队先期登岛与海南岛琼崖纵队会师,以便接应解放军大部队解放海南岛。这次参加渡海作战,全凭着木帆船作运载工具,“东北虎”又是些不识水性的“旱鸭子”,面对烟波浩渺的大海,官兵们心里没底。
1950年3月26日,夕阳西沉,先遣团的船队从雷州灯楼角港口驶入琼州海峡,悄悄向海南岛方向疾进。这支船队由77艘木帆船和4艘机帆船组成,满载着一个陆军先遣团2999名官兵。手表上的时针指向3点,突然接到报告,前面发现敌舰。“瞄准敌舰,开炮!几十发炮弹落在敌舰周围爆炸,升起了一股股冲天的水柱。令战士们没有料到的是,一阵炮击就把敌人吓破了胆,庞大的敌舰还击了几炮,就掉头逃跑了。
“咱们的木船打败了敌人的军舰!”战士们欢呼起来。
原先的偷袭计划也宣布失败,登陆点也只好改变。指挥员刘振华当机向船队发出号令:“向我靠拢,准备强行登陆!”
不一会儿,有3只船先靠近了指挥船。刘振华计算了一下兵力,连指挥船加在一起,也只有200多人,他决定带领这4只船的200多人先行登陆。敌人的一发炮弹击中了李广文副团长和政治处主任张之栋的船,他俩都负了伤,船也被打坏了。剩下的3只船继续冲向海岸。不到5分钟,指挥船就中了几十发子弹,一个水手负伤了,第二个马上接替他,第二个倒下了,第三个又接上来……离海岸20多米,团政委邹平光跃身下海,带领一个加强排涉水登陆,首先攻下敌人一个地堡群,撕开了敌海防突破口。激战中,报务员牺牲了,电台也被炸毁了,最关键的时刻无法和军指挥所联系了。刘振华火速命令:点火,打信号弹!于是,在硝烟滚滚的海南岛北部澄迈县海岸,燃起三堆熊熊大火,腾空升起三颗红色信号弹!
刘振华自27日凌晨强行登陆,一直在坚守滩头阵地,等待因分散登陆而尚未赶到的后续部队的接应。登陆点的改变,使岛上琼崖纵队第一总队和登陆先锋营的接应部队,一直未能和刘振华联系上,这两支部队星夜赶到临高地区,就遭到敌人一个师兵力的阻击。夜幕低垂,惊涛拍岸。刘振华率部悄声离开澄迈海岸,向海南岛内地挺进。第四天上午,刘振华率领的这支插进敌人心脏的先遣队终于冲破了一路的艰难险阻,到达预定目的地——美厚村,与琼崖纵队及先锋营胜利会师了。在美厚村,刘振华借用中共西区地委的电台,向40军指挥所发出了相隔4天的第一份电报,报告加强团登陆成功后,已到达目的地与琼崖纵队和第一个登陆先锋营胜利会师了。
根据15兵团的命令,登岛先遣部队与琼崖纵队,组成了以马白山为司令,琼崖纵队政治部副主任陈青山为政委,苟在松、陈求光为副司令,刘振华为副政委的海南岛西线指挥部,负责扩大中西区琼崖根据地,里应外合,迎接大军渡海解放海南岛。在刘振华率领的40军登岛先遣团登岛成功后,43军127师登岛先遣团历尽艰难也登岛成功。
4月16日,解放军万船齐发,向海南岛发起了总攻。西线指挥部指挥万余官兵跃出五指山,杀向敌人背后,攻占了海岸制高点——临高山,并利用刚缴获的敌人一个美式重炮连的6门大炮压制了敌人炮火,打垮敌人一个多师的兵力,支援我军主力船队登陆成功。
5月1日,岛上残敌全部肃清,五星红旗插到了天涯海角。
红旗插上世界屋脊
1950年初,解放军二野十八军受命进军西藏,在人民军队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进军西藏、和平解放西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950年初,西南局研究提议由二野十八军执行入藏任务,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同意。3月4日,十八军在乐山举行了进军西藏誓师大会。官兵们誓言铮铮:一定把五星红旗插上世界屋脊,把光明和幸福送给西藏。1950年3月29日,进藏大军吹响了进军号角。
要进藏,先修路,十八军官兵一边修路,一边剿匪。为了打通进藏天路,战士们夜以继日地用绳索拴着身子在悬崖上开路,在冰河上架桥。在川藏公路的帕龙天险段,万仞绝壁上依稀可见当年十八军将士用来攀岩凿路的铆钉和木桩。
在人迹罕至的亘古荒原、高寒冻土地带,十八军将士硬是用最原始的工具,打通昆仑山、唐古拉、二郎山、雀儿山、达玛拉、色霁拉等10多座高山,跨越了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天险急流,征服了冰川、沼泽、密林、泥石流等无数障碍,完成了康藏公路这一世界公路史上的空前壮举。
1950年4月下旬,十八军前线指挥部抵达康定,南北两路先遣部队也集结到金沙江东岸造船探路,蓄势待发;新疆独立骑兵师之一部280余人,在副团长安志风的率领下,5月进驻南疆地区;9月5日,十八军军长张国华率军机关一部抵达甘孜;同月中、下旬,十八军各部队陆续进至甘孜、邓柯、德格、巴塘等地;已进至玉树的青海骑兵师归十八军某师指挥;云南某军之一部于10月初进至德钦和门工地区待命,各路大军从不同方向准时集结至预定地区,剑指高原。
1950年10月6日,在西藏地方当局拒绝和谈并以武力对抗的形势下,遵照党中央指示,西南军区下达昌都战役命令,扫除和平解放西藏的障碍。十八军各部领命迅速于邓柯、德格、巴塘横渡金沙江。
昌都战役是我军首次在高原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战役实施时间长,作战地区广,作战行动异常艰难,但在几路大军的英勇攻击下,守敌被迫投降,战役于当月24日胜利结束。昌都一役,藏军主力被歼,粉碎了其武力阻挠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的图谋。此后,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正确方针,经过反复较量和商议,迫使西藏谈判代表团最终接受了中央人民政府提出的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的决定,并于1951年5月23日签订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
1951年5月25日,毛泽东主席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立即派出必要兵力进驻西藏。人民解放军入藏的先遣队率先入藏。先遣队的任务是先行进入拉萨,并了解沿途情况,向西藏人民宣传和平解放西藏的意义。先遣部队从边坝向太昭进发中,行程8天。这段路程被称之为川藏路上的“恶八站”,不仅山高路险,鸟兽罕见,而且天气变化无常,忽而晴空万里,阳光灿烂,忽而阴云密布,风雪交加。到达嘉黎时,先遣部队濒于断粮的绝境,不得不以马料、野菜充饥。同行的西藏地方政府和谈代表阿沛·阿旺晋美,立即派人到家乡太昭将自己庄园中的存粮拿出来支援先遣队。
经过50余天的艰难行军,9月9日,先遣部队到达拉萨,并举行了进入拉萨城的入城式,受到拉萨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西藏军区军史馆内的多幅珍贵照片,真实纪录了当时的盛况。
在先遣队向拉萨进军的同时,十八军军长张国华、政治委员谭冠三率军直机关、警卫营于8月28日从昌都出发,向拉萨进军。战士们每人负重三四十公斤,先后翻越10座雪山,穿越原始森林和沼泽地区,终于于10月26日到达拉萨,行程1200余公里。随后,十八军某师的3个团也先后于11月7日、11月15日和1952年6月23日,分别进入太昭、江孜、日喀则和山南地区。与此同时,由西北局组成的十八军独立支队,由青海香日德向拉萨进发;新疆独立骑兵师之一部,从南疆于阗进至阿里地区的日土宗;云南军区的126团按时进抵察隅。
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全区各重要的城镇和一些边防要地,使西藏全境获得了解放。英勇无畏的指战员终于将红旗插上了世界屋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