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戍边守防,首要的是政治可靠,要始终保持对党和国家的忠诚。河口常住人口不足4万,但年流动人口达250多万,周边有多个国家和地区间谍机构30多家,隐蔽战线斗争尖锐复杂。在这里,官兵面对的最大考验是保持政治坚定,面对的最大危险是丧失政治警觉。为了保持政治坚定,二连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确保官兵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铸造灵魂的工程,结合红河两岸中越经济发展的对比,引导官兵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感召力,引导官兵把意志和力量凝聚到共同理想上;紧紧抓住听党指挥、铸牢军魂这个根本,通过不间断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官兵们在思想深处打牢了“一兵一卒听党的话,一言一行与党一致,一枪一炮由党指挥”的信念。同时,连队引导官兵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问题,谋事多思政治影响,遇事多想政治责任,处事多看政治后果,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2005年,驻地一家公司主动提出为连队家属安排工作,连队慎重研究认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复杂的边境一线,稍有不慎就会受骗上当,“一班人”果断拒绝了该公司的“好意”。后据上级通报,该公司背景比较复杂,背后有他国的身影。做党放心的人,当党放心的兵。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这是最重要的。
双胞胎兄弟陈泽通、陈泽豪是2008年3月新训结束后一起被分到二连的,父母在老家开酒楼,年收入超过百万。他们参军后,父母忙不过来,一年少赚50多万元,于是动员他俩提前回去一个帮忙。他们对父亲说:“我们的岗位虽小,但责任重大,无法用金钱来衡量,有了儿子的戍边,才会有您安心赚大钱。”在二连官兵心中,没有边防军人的无私奉献,就没有祖国的繁荣昌盛。在边防,国家利益不是抽象的。
河口城区虽不大,但歌舞厅、按摩房却有300多家,赌博场所30余家,登记在册的涉毒人员360多人。二连驻守四连山,常常是“山上静悄悄,山下闹通宵”,官兵天天面临“黄赌毒”的侵蚀威胁。河口口岸商贾云集、繁荣昌盛,境外敌对势力利用潮水般涌进的物流和人流作掩护企图浑水摸鱼。为此,二连常年保持高度警惕性,每月组织官兵开展2次使命职责和防间保密教育,历任连长、指导员睡觉都是“睁只眼闭只眼”,午休从不脱衣服。思想上绷紧了警惕的弦,觊觎者就难逃火眼金睛。一天傍晚,副连长卢占强发现一男子在阵地附近拍照,立即收缴了他的相机。男子见状,急忙拿出一沓钱朝他的衣袋里塞:“解放军同志,我是看这里风景好,拍几张留作纪念,你就行个方便吧!”卢占强一见,更加感到不能放过此人,立即将其扭送到公安局。经查实,此人确系外国间谍。
30年来,二连官兵“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无一人被“黄赌毒私特艾”拉下水,未发生一起涉外泄密事件,未发生一起政治事件,被誉为“新一代霓虹灯下的哨兵”。
解放军进驻香港
1997年7月1日,已经永远载入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史册——这一天,阔别祖国百年的香港,像游子一样回到了母亲温暖的怀抱。
这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作为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象征,在滂沱大雨中和平进驻香港,担负起护卫香港繁荣稳定的神圣使命。
这是一支特殊的部队,一支驻扎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军队,中国唯一一支海陆空三军合成的部队——这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1997年7月1日,驻港部队在滂沱大雨中,第一次踏上了香港这片神圣的国土。率部进入香港的驻港部队首任司令员,正是后来的广州军区司令员刘镇武上将。香港传媒如是报道:“刘镇武,一个具有现代优秀军事指挥才能的儒将,为驻港解放军赢得了不少分数”;香港政务司官员这样介绍他:“文刀刘,威镇海疆的镇,威武之师的武”。强将手下无弱兵。十二年过去了,这一支被香港市民誉为“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部队,在香港一直享有极高口碑,受到广大香港市民的拥戴。
十二年前,驻港部队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代表,作为国家主权的象征,奉命进驻香港,担负起香港地区的防务任务,在资本主义社会环境中驻军,在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是开天辟地第一回。驻港部队的特殊首先体现在内部的编成部署上。它是目前解放军序列里唯一一支陆海空三军合成的部队,分别部署在香港和内地的14个营区,被称为“三军合成,两地部署”。
驻港部队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也非常特殊。驻军与特区政府在行政上互不隶属、互不干预,但在实际工作中又需要互相尊重、互相支持;部队官兵既不能与香港市民随意联系和交往,又要发扬亲民爱民的优良传统。十二年来,驻港部队先后组织近180多次实弹射击,都依照《香港防卫条例》提前刊登香港特区政府《宪报》公告民众;组织近千艘舰艇出海、4万多架次飞机升空,都按照香港法律通报特区政府;组织部队8次轮换,近10万台次车辆进入香港,近2万名退伍老兵离港,都严格遵守交通、海关等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没有出现任何违法乱纪的人和事。十二年来,驻港部队积极参加香港社会公益活动,先后9次义务植树3万多株,9次义务献血159万毫升。
驻扎香港的汽车连每天清早开着货车从深圳进入香港,傍晚返回。从驻港部队的深圳军营到香港军营,他们每天行驶在香港的路面上,却从未“踏足”香港。他们,就是开着“ZG”车牌货柜车的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汽车连官兵。十二年间,驻港部队汽车连的官兵每天穿梭于两种法制环境,执行两种交通规则,进港执行任务近万台次,行车6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50多圈,次次安全顺利,人人文明守法,被誉为“文明之师的流动代表队”。汽车连是驻港部队中与香港社会接触机会最多的连队,他们有着“铁”的纪律。军车每天来往于深港两地,为香港的十四座驻军兵营运送物资,行驶在香港这个“花花世界”,运输兵们却可算从未“踏足”香港:从在深圳军营上车的一刻,除非到达香港的驻港部队军营,他们绝不会下车。1998年之前,他们开的货车没有冷气设备,天气再热,阳光再猛,哪怕驾驶室里的温度上升到摄氏五十度,汗流如注,他们都不会开窗透风。如果不巧遇上大塞车,他们在车头里憋上几个钟点,浑身上下如同洗澡一般,只能够靠随身携带的一壶冷开水解渴,还不可以下车“方便”。如今条件好多了,车里都有了空调。水壶、风油精、垃圾袋是汽车兵的三件宝。跑长途要提神,但军车里吸烟是绝对禁止的,一般运输兵都带干辣椒提神,可香港法律规定不能携带任何未经检疫的动植物,干辣椒就被风油精取代了;香港市民环保意识强,汽车连官兵也是解放军的环保模范,出车都不忘带上垃圾袋,决不会随手乱丢一张纸屑。
汽车兵们在第一次架车进入香港之前,就要熟背《香港驾驶员使用手册》的每一段、每一行,熟记香港和深圳的每一条干线道路、二百多种交通标志,可谓名符其实的“活地图”。他们还知道每一条隧道的位置、长度、单管道还是双管道、几线行驶,知道香港所有隧道都限制时速七十公里,唯有大榄隧道限速八十公里。一次公开活动上,一个香港警察问士官陈浩了解多少交通知识,陈浩一口气说出驾驶大货车的18条注意事项和限速70公里的9条主干道名称,香港警察咋舌:“我跑遍香港所有道路,也没你熟悉。”
十年来解放军的守法文明被香港市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市民都愿意亲近这支人民军队。一次,汽车兵小魏到九龙东营区运送物资,途中迷路,红灯时他向并排的货车司机问路,货车司机非常热情,可小王不懂粤语,两人“鸡同鸭讲”,眼看绿灯了,货车司机甩下一句“跟我走”,发动油门给小王带了半小时的路,到达目的地后稍微致意就掉头离开了,小王连一句“谢谢”也没来得及说。
神兵斗洪魔
在1998之夏这场史无前例的人与自然灾害的“战争”中,解放军广大抗洪官兵和灾区人民,以钢铁般的意志,众志成城的气概和气吞山河的壮举,与大自然展开生死搏斗,终于战胜洪魔。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广州、济南、南京、北京、沈阳军区、空军、海军、武警部队和军队院校共十多个集团军,近百个师团,几十万雄兵以及500万预备役民兵投入抗洪抢险,是建国以来解放军为抵御自然灾害而动用兵力最多的军事行动。以前,解放军如此大规模的快速集结是从未有过的,这既是对他们战斗力的检验,也是对我国战时动员体制、改革开放20年成果和我国综合国力最有力的检验。
98全国总动员抗洪救灾的壮举将平时在军事斗争准备上所花费的心血,在突发事件面前充分显示了功效。8月5日下午,军委急令正在训练的驻桂某师和驻粤某师紧急驰援武汉。兵贵神速,几十分钟后该师就带足一周的经费和给养,向火车站开进。与此同时,军地军运部门也已完成车辆的集结和器材的调拨,15列165辆车在预备装载站台待发。19时15分,满载抗洪官兵的军列相继出发,比原定时间提前了3个多小时,并在途中不断压缩运行时间,提前9小时20分到达抗洪第一线,赢得了迎战洪峰的主动权。
8月17日,海军某陆战旅教导队320名班长正在集训。凌晨1时,上级命令他们立即返回原单位准备北上抗洪。正在熟睡的官兵们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立即收拾行装,仅用一个小时就全部回到了原单位。其中,28名女陆战队员打背包,准备帐篷和物品,前后只用10分钟就登车出发了。被誉为“潇湘劲旅”的株洲预备役师抗洪抢险机动突击团,接到抗洪指挥部命令,仅用了3个多小时,就迅速收拢突击团分散在8个城区、4个乡镇的近1000名预备役军人,展示了快速高效的动员集结能力。
在灾情最严重的汉中市,洪灾造成佛坪县交通、通信、电力、水利全部中断,与外界失去联系。军分区立即协调驻军赶赴救灾一线。6月10日凌晨3时,武警汉中市支队副支队长罗充闾带领16名官兵,组成抢险救灾先遣小分队,携带一部发电机、两部电台和电池、手电、食品等物品,冒着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危险,踏上了通往佛坪崎岖而艰险的山路。他们涉水爬崖,翻山越岭,腿划伤了,脚磨破了,手刺出了血,但没有一个人吭声。在路基冲断的地方,官兵们只能靠一些简单的方法判定方位,在茫茫山野中用双脚趟出一条便道。有些地方需要通过悬崖、峭壁、深沟,官兵们只能用手抠着岩缝,抓着野草通过。经过艰难的17个小时的跋涉,这群英武的战士变成了血肉模糊的泥人。当他们到达了仍旧一片黑暗的县城时,灾区的干部群众眼含热泪,紧紧握着官兵们的手说:你们来了,我们有救了!由于佛坪县城被困,各种物资无法运入,当地群众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当时,最重要的就是尽快修通道路,运送生活必须品进入这个“孤岛”。
一场打通生命通道的战斗开始了。一队队绿色的身影汇成了肩挑手扛的运输洪流。6月13日,武警官兵承担了徒步运送一批修路急需的炸药任务。年近半百的武警陕西总队副总队长韩益杰和汉中市支队政委张凤林率领部队行动,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滑坡和可能引起爆炸的炸药,官兵毫不畏惧,圆满完成了任务。几乎所有参加徒步运送物资的官兵背上,都留下了一道四方形的深深痕迹,每个人的脚上都打起了血泡。就这样,数千名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官兵将几十种物资一步步地背进了佛坪。
就在汉中军民奋力打通灾区生命通道的同时,陇海铁路保卫战也打响了。6月9日,连通欧亚大陆桥的陇海铁路霸河铁路桥坍塌,铁路运输一度中断。这时,临时连接通车的西康铁路桥也出现险情,桥墩基桩外露,随时有坍塌的可能。为确保这一交通命脉的安全,武警陕西总队机动支队和民兵、预备役紧急出动兵力1200多人,车辆100多台次,配合铁路职工,连续奋战近27个小时,卸运石料1400多吨,沙石16000余袋,充填加固桥基600多立方米,圆满完成了抢险任务。抢险中,官兵头顶烈日,脚踩滚烫的河石,肩扛沉重的沙袋快步奔跑。武警某部大队长齐宗成中暑,但他一面打着吊针,一面指挥部队抢险,直到完成任务后昏倒在抢险现场。预备役班长杜军古在接到任务前就身体不适,上吐下泻,但他仍主动请战来到抢险第一线,带领本班战士在桥下连续奋战近10个小时。
官兵的壮举使当地群众深受感动,他们在铁路桥上挂起“向人民子弟兵学习、致敬!”的横幅,不少群众还送来了茶水和西瓜。据不完全统计,抗洪救灾中,万余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驰骋在汉中、安康、西安等地抗洪一线,他们共加固铁路桥墩6座,搬运土石1万多方,抢修被毁公路800多段1200余公里,用人背肩扛的原始方式运送救灾物资200多吨,抢救遇险群众近万人次。
中共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目睹了官兵抢险救灾的感人情景后说:“人民军队急人民所急,帮人民所需,无愧于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光荣称谓!”
“蓝盔”和平卫士
应联合国秘书长请求,中国自1990年开始,每年向联合国派遣军事观察员执行维和任务。1992年4月至1993年9月,中国先后派遣军事工程大队两批800名官兵,参加柬埔寨过渡时期联合国权力机构的维持和平行动。这是中国政府派遣的第一支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部队。
在战争阴云笼罩之下的黎巴嫩,中国的维和工兵营官兵,按照命令同时在3个未爆弹散落区和疑似雷场展开扫雷排爆作业。这是一块“硬骨头”!黎以战火后,这一带留下了种类繁多的未爆子母弹,加之过了半年多,有的地方地形发生变化,给扫雷排爆带来很大困难。不时传来维和友军与黎巴嫩政府军在扫雷排爆时出现伤亡的消息。但扫雷连连长却信心十足:我们通过了“战场区域清除资质认证”,每次作业都严格按照SOP(标准作业程序)实施,确保官兵们的安全。放心,我们保证能啃下这个“硬骨头”!
就在中国维和工兵把扫雷排爆的引爆声当作特殊的礼炮来迎接国际维和人员日到来时,位于地中海之滨的联黎司令部内,一个简短的纪念仪式正在举行。军乐声中,联合国国旗和联黎部队参加国国旗迎着地中海的海风猎猎飘扬。我国驻黎巴嫩维和工兵营营长罗富强和二级医院院长高国民等一批中国维和军人的代表,凝望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激情涌动,双眼潮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