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听解放军叔叔讲故事
31366400000003

第3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

其他各地红军通过总结自己的斗争实践,并借鉴党中央推荐的红四军行之有效的典型经验,也都提出了因地制宜的游击战的战术原则。红军游击战争的作战原则的主要内容为:(一)创建并依托革命根据地进行战争。(二)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三)避免硬战,专打弱敌。(四)以袭击为主要战斗方法,速战速决。(五)强敌跟踪,以盘旋式打圈子方法对付。

在红军游击战争的作战实践中,毛泽东、朱德总结提出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最具代表性。它简明扼要地概括了红军游击战争原则最基本的内容。

“十六字诀”是红军在敌强我弱、敌大我小的条件下,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能动地夺取作战胜利的可靠保证。正因为如此,它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前期红军游击战争的基本指导原则,成为后来形成的红军全部作战原则的基础。

第一次反围剿成功

蒋介石在1930年任命陆海空军总司令武汉行营主任何应钦为“鄂、湘、赣三省剿匪总指挥”。何应钦受命伊始,说了一通“深刻”的话:“各省从前剿匪,大都不免省界观念,能将共匪驱出省界即为了事;他省如何不欲过问。故匪等东击西窜,不能根诛尽绝,反而愈延愈广。国府因见及此,特命行营负此专职,统筹兼顾,谋求根本解决,以矫正前此之流弊。”这么一来,也就从过去的“会剿”,改为“围剿”。

蒋介石攻占郑州、平定中原之后,便确定赣南为“剿匪重点”,着手部署第一次“围剿”。蒋介石亲自召开了“剿共军事会议”,并面授机宜,制定了“围剿”的十六字方针:“长驱直入,外线作战,分进合击,猛进猛打。”他调集了十一个师两个旅,约十万兵马,进行“围剿”。另外,还派出三个航空队,以造成空中优势,因为红军没有一架飞机,连高射炮也没有。说实在的,那时的蒋介石,还没有把毛泽东放在眼里。他以为,作了这么一番“面授机宜”之后,足以“荡平共匪”。他在南昌逗留几日之后,便上庐山作逍遥游,不久就返回南京去了。

毛泽东面对气势汹汹的十万敌军,却在那里读《孙子兵法》。他以为孙子所说的八个字,极有见地,那就是:“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尽管许多人主张“主动出击,北上迎敌”,甚至提出“主动进攻九江南昌”,而毛泽东却依据《孙子兵法》提出了四字方针:“诱敌深入”。毛泽东在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会议上,对“诱敌深入”方针作了阐述。他以为,当强敌扑来之际,红军应向根据地内撤退,不应硬拼,在退却过程之中选择有利时机、有利地形消灭敌军。毛泽东在会上说:“退却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处在强敌的进攻前面,若不退让一步,则必危及军力的保存。”后来,毛泽东作了如此生动的形容:谁人不知,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气势汹汹,劈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

毛泽东在蒋介石的十万大军面前退让着。而根据蒋介石的“长驱直入”的方针,蒋的部队也就随着红军的退却“长驱直入”了。在蒋介石诸将之中,有一位名唤张辉瓒的,是湖南长沙人,年长毛泽东七岁,曾在北伐战争时与毛泽东相识,不意如今成了交战的对手。张辉瓒此人,是一员地道的武将:早年在清朝军官讲武堂学习,然后又去日本士官学校和德国学习。他比起毛泽东“强”多了,因为毛泽东连军事学校的大门都未曾进去过,更不用说留日、留德喝洋墨水了。张辉瓒任江西省“剿匪”总指挥。由于他屠杀共产党人不眨眼,因此人称“张屠夫”。这一回,“张屠夫”受命“剿匪”,趾高气扬。他向部下发表训词:“吾党与共匪势不两立,此番不剿清,誓不生还,愿吾汝辈共勉之!”

江西中部的东固,驻有红军主力。因此国民党新编新五师师长公秉藩和张辉瓒,分别率部朝东固进军。这天清早,浓雾遮日,张部在雾中听见人叫马嘶,判定为红军主力,当即发动强攻。对方人强马壮,马上予以猛烈还击。双方在浓雾中激战。张辉瓒以为,这下子真的遇上红军主力,乃是千载难逢的立功之机,下令猛攻。双方厮杀正酣,浓雾渐消,对方发觉死者穿的是十八师符号,大吃一惊,急忙吹号联络。张辉瓒部队一听号声,方知对方不是红军,原是公秉藩的新五师。这一场大战,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打自家人”。事情是这样的:毛泽东见公秉藩、张辉瓒两师朝东固扑来,为避其锋芒,于是退兵至龙冈。公秉藩捷足先登,占了东固,马上发电报到吉安给鲁涤平、到南昌给何应钦、到汉口给蒋介石,抢报头功。蒋介石当即复电,称赞公秉藩“该师将士用命,克奏肤功,实堪嘉奖”,还给两万元“犒赏官兵”。张辉瓒不知此事,以为东固仍在红军手中,所以在雾中开火,误杀一阵……张辉瓒挨了蒋介石的臭骂:“该死!”“可耻!”

这时,毛泽东、朱德在苦竹岭设立了指挥所,调集红军主力埋伏在龙冈。龙冈是江西永丰县的一个五六百户人家的小镇,高山环绕,中间是一狭谷,是打伏击战极好的“口袋”。为了在敌军到来之前做好这个“口袋”,红军战士开始了急行军。这时,下起蒙蒙细雨,山道甚滑,可是为了争取时间,甚至要在细雨中小跑。战士们不知何故如此急迫,原定向上固移动,如今突然转了方向。直到见到路边的大门板上用粉笔写着的一行大字,这才恍然大悟:上固无敌,敌在龙冈,望全军将士奋起精神消灭之。

经过紧张的急行军,毛泽东调集了优势兵力,布下罗网:红三军负责正面攻击,红十二军任左路,红四军由上固转向龙冈西北侧。这样,毛泽东和朱德布好了“口袋”,坐镇苦竹岭观察动静,以便决定何时收紧“口袋”。果真,张辉瓒翌日率部进入了“口袋”。当天下午三时起,居然浓雾四起,红军熟悉那里的地形,而张辉瓒的十八师人地生疏。在朱毛下达总攻令之后,张军乱成一团,九千多人顷刻瓦解,成了瓮中之鳖,只能束手就擒。一夜之间,张辉瓒部队全军覆没!鲁涤平当天给蒋介石发去的电报,喟然长叹:“龙冈之役,十八师片甲不留!”翌日,红军打扫战场,不见张辉瓒。张辉瓒哪里去了呢?须知,龙冈那“口袋”,插翅也难逃。

红四军十师的一个班,在一棵大枫树下面,发现一件狐皮大衣。显而易见,只有国民党大官,才会有这样“派头”的大衣。细细查看,在大衣里发现一个手指头大小的牌子,上写“张辉瓒”三字。这表明,张辉瓒一定是扔下这件显眼的大衣逃命,可能离此不远。战士们开始搜山。在大枫树附近,发现一个山水冲成的山窝,窝里有个土洞,洞里躲着人。“快出来!不出来就开枪啦!”战士们喊道。那人战战兢兢地从洞中爬出。他,肥头大耳,却穿了一身过小的士兵服装,绷得紧紧的。此人便是张辉瓒!一传十,十传百。“活捉张辉瓒”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在龙冈传开。

毛泽东还为此次战役做了一首诗:雾满龙冈千嶂暗,红军怒气冲霄汉,唤起工农千百万。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在一举全歼张辉瓒部队之后,谭道源师惊慌失措,夺路而逃,自相践踏。毛泽东挥师追击,歼谭师一个旅三千多人。这样,五天连胜两仗,歼敌一万二千多人,第一次反“围剿”也就画了句号。

“列宁”号飞机

1949年,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这一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诞生了。从此,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里,有了一支正规的空中力量。

可是,人民空军诞生之前,在中国革命的长河中,流传着许多传奇故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中,也曾经有过自己的战斗机和飞行员,并对敌进行过许多惊心动魄的空战。龙文光与红军“列宁”号飞机创下的英雄业绩和伟大功勋,同样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荣,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在那个难苦的年月里,红色政权不可能也没有能力自己制造飞机,可是就像《游击队员之歌》里唱得那样,“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飞机也可以从敌人手里夺得,并且将敌人培养的飞行员,教育成为英雄的红军战士。这就是中国工农红军所创造出的奇迹。

1930年2月28日,鄂豫皖根据地大别山南部的宣化店陈家河。冬末的太阳,颤悠悠地爬上四明山的顶巅,山腰间团团蒸腾的雾瘴正在悄悄地消散。山下的仔猪河扭动着解冻的身躯,携着串串细小的浪珠,向远方的湘汶河涌去。突然,天空传来一阵打雷般的轰鸣声。

“怎么回事?这是什么声音?”正在山头放哨的赤卫队员握紧手中的鸟枪,抬头仰望天空。随着轰鸣声由远到近,一团阴影掠过山顶,像一个醉汉摇摇晃晃地在山谷中盘旋着。一圈,两圈……阴影越来越大,越来越低,它像一个大怪物,在身子的两边分别伸出上下两个大翅膀,屁股上翘起个大尾巴。这个大怪物径直朝村外的河滩上飞去。监视它的赤卫队员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只听见“轰”的一声,“怪物”跌落在仔猪河的河滩上。“呜!呜!”赤卫队员连忙吹起了号角。村中的赤卫队员们听到号角声,举着锄头、长矛、鸟枪,纷纷冲到河滩上,包围了这个大怪物。

鄂豫皖苏维埃政府接到陈家河赤卫队缴获“空中怪物”的报告后,立即命令驻扎在陈家河附近的红军部队和陈家河苏维埃乡政府:不但要保护好“空中怪物”和飞行员,而且要立即将“空中怪物”运送到鄂豫皖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新集。

被俘的飞行员被带到了新集。他忐忑不安地走进了指挥部,心里“咚咚”打着鼓。“坐下吧。”一个小红军战士指着一把小竹椅对他说,还给他端来了一碗冒着热气的茶水,然后走了出去,只留下飞行员一人在屋里。他有点摸不着头脑了,不敢坐,也不敢喝手里的这碗茶水。门开了,他看到有一个人走到他跟前,和蔼地说:“叫什么名字啊?”他没有抬头,喃喃地说:“龙文光。”“在哪个部队当兵啊?”“国民党军政部航空处第4队当飞行员。“怎么飞到苏区来了呢?”“我从汉口到开封执行通信联络任务,返航时因遇大雾迷失方向,油料耗尽了只能迫降在这……”龙文光小声地回答。“不要紧张嘛。”那人提起水壶,给龙文光续了点水,轻轻把他按坐在竹椅上。这时,龙文光抬头望了一眼这位问话人。他瘦瘦高高的个子,一身洗得发白的灰色军装,清瘦的面孔上长着一双笑眯眯的小眼睛。“我也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徐向前,是这里的负责人,有什么话你可以尽情说。”他仍然和蔼地说。“啊!”龙文光霍地从竹椅上站了起来。这位就是鼎鼎大名的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蒋介石悬赏10万大洋要他首级的徐向前!原来是这么一位普普通通的人,这么慈祥,这么和蔼,这么平易近人,他简直难以相信眼前的这一幕。“那我们就算是认识了。”徐向前轻轻地拍了拍龙文光的肩膀,同他交谈起来……一次,两次……徐向前多次接见他,说服他,教育他。

其实,龙文光在就读黄埔和在苏联深造期间,对共产党及红军就已有一定认识。在自己的老校友循循善诱的开导下,最终,他选择了红色,决定弃暗投明,参加红军。

龙文光驾驶的是一架既可以作教练,又可作侦察、通信及轰炸的多功能美制飞机。刚使用不久,外观较新。他找来了帮手在机身上涂上一层灰色的油漆。飞机尾巴上的那枚国民党的徽章不见了,他还在机翼下用红色油漆精心描绘上两颗鲜红的五角星。

3天后,徐向前在认真察看了修复的飞机后,高兴地说:“龙文光同志,祝贺你和你的飞机走向光明,我代表苏维埃政府宣布:你被任命为鄂豫皖苏维埃政府航空局局长。”“啊,谢谢!我一定要为红色政权尽心效力!”龙文光十分激动地说,“请您给这架飞机起个新名字吧。”徐向前围着飞机走了一圈,然后站定,笑着对龙文光说:“我看,就把我们工农红军的第一架飞机叫‘列宁’号吧!”

为了使“列宁”号早日飞上蓝天,航空局在新集北侧修建了一个占地100多亩的大机场。同时,想方设法从敌占区搞来许多汽油,积极准备试航。7月10日,新集机场上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红军第一架飞机就要在这里起飞,展翅蓝天了。上午8时整,徐向前陪同龙文光和红四军政委陈昌浩来到了机场。“报告,试飞准备一切就绪,请指示。”“我看可以试飞了。注意安全。”徐向前下达了命令。龙文光和陈昌浩在众人簇拥下登上了飞机。随着一阵轰鸣的马达声,“列宁”号在跑道上急速地滑行,抬头,冲上了天空,地面上的军民一片欢腾。

9月8日,“列宁”号再次起飞,抵达华中重镇武汉市上空进行军事侦察并散发传单。这一举动,使武汉三镇的国民党政府惊恐万状,迫使一些重要军事目标实行灯火管制,唯恐成为红军飞机进攻的目标。就连武汉国民党的《扫荡报》也不得不惊呼:“共军飞机连日骚扰潢川、汉口,我方幸无伤亡。现有关方面已通知各地严加防范。”

距心脏只有10公分的一颗子弹

这是湘鄂西苏区历史上最辉煌、也最惨烈的一仗。一面是国民党武汉绥靖公署5个旅的疯狂“围剿”,一面是王明左倾路线“不许部队后退半步”的“新战术”在指挥上的失误,尤其是所谓“火线肃反”,滥杀无辜,使红三军内外交困、血流成河。

红二十五团团长许光达上了“肃反委员会”的黑名单。保卫干部蹲在团部要抓人,许光达请求等打完眼前这一仗再跟他们走。说着就冲进了火海。

战斗结束,许光达身负重伤,昏迷不醒。他被送到洪湖瞿家湾的红军医院。师长殷德昌一身血迹打马赶来,翻来复去向余学艺院长恳求:“许光达不可多得呀,你们一定要救活他,一定一定救活他……”

这时,一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过来了。他叫杨鼎成,是苏区医院很有权威的医生。实际上,也只是在红军学校学过一点中医技术,后来给有名的土郎中王炳南打了一段下手。但他胆子大,敢动刀,锯胳膊、锯腿都不含糊。

杨鼎成对段德昌说:“别做大指望,子弹离心窝子近得很,动刀子,危险性大。可是,不赶快动刀子,命就没了!”

“那还等个什么?就开刀吧!”段德昌急得头上直冒汗。他已有点不耐烦了。“开?怎么开?一滴麻药都没有。这么大的手术,开膛破肚的,还不把人疼死啊!”段德昌一听,着急了。他正要申辩理由,忽听躺在地上的许光达开了口:“没麻药,不要紧,里外是个痛!”

见许光达说话,段德昌惊奇不迭,三步两步扑上去:“光达,你醒啦……”两双粗大的手抓在一起。

“炮楼打掉了吗?”许光达虚弱地问。

段德昌直点头,眼里发潮:“柳枝集打下来了!瓦庙集也打下来了!”

许光达嘴角微微含笑:“那好,先不忙动刀子,先把我送到肃反委员会去吧……”

“谁说的?”段德昌愤怒地问。

“不用问了,师长,我接受组织审查……”许光达态度坚决,然而这些话仿佛耗尽了他周身的气力,说完眼皮一合,又昏了过去。

初步检查确认,许光达体内的弹头离心脏只有10公分左右,手术分秒不能耽误!余学艺院长再次召集会诊,大家手忙脚乱,说干就干。

一张简易的长条木桌,四角吊着汽灯;一堆刀刀剪剪,只有少数几件是通过地下组织从上海、武汉搞到的正式用品,大多数来自铁匠铺;一桶滚开的盐水浸泡着半桶棉花,还有一个可以洗澡的长形木盆,接在条桌底下。这就算是手术室。因为没有麻药,医生的牙齿咬得格格响,就是不忍心下刀。

“没关系,我吃得住,干吧!”许光达瞪着双眼催促医生,并把一条毛巾塞到嘴里咬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