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成帝虽然无暇顾及赵飞燕,但也决不允许她红杏出墙,他从东宫出来,满脸愤怒地来到昭阳宫。赵合德十分敏感,立刻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急忙跪在地下自责道:“臣妾孤寒,无强近之爱,一旦得备后庭驱使之列,不意独承幸御,立于众人之上,恃宠邀爱,众谤来集,加以不识忌讳,冒触威怒,臣妾愿赐速死,以宽圣怀。”说罢泪流满面,叩头不已。
面对心爱的合德,汉成帝心中的怒火已被她的汪汪泪水浇熄了一半。然而仍然忿忿不平地说:“不关你的事,只是你姐姐闹得太不像话,我一定要杀了她,方解我心头之恨。”
一听到“杀”字出口,赵合德心中一惊,但是很快地冷静下来,为姐姐说情。首先说明她们姐妹的情感深厚,姐姐若死,妹妹义不独生;再说明自己能够来到后宫,侍奉皇上,完全是靠姐姐的引荐;最后说到为了皇家的威严与声誉,岂可大事张扬。姐姐固然是罪有应得,如果累及皇上的圣德就太不划算了。
爱屋及乌,汉成帝认为赵合德言之成理,于是答应对赵飞燕的事不再追究,但却派人捉到了那男子并斩首。从此恨透了赵飞燕,更不再踏进东宫一步。
虽然“自作孽,不可活”,赵飞燕胡作非为,已弄成不可收拾的局面,但是兔死狐悲,为了姐妹之情,赵合德明知覆水难收,还是打起精神,凭恃自己的美貌与智慧,加上正在得宠这一最大的优势,一次又一次地想尽了各种办法,以期弥补皇上与姐姐之间的裂痕。
重用外戚,政治黑暗;天灾人祸,
君权衰落;有心为政,力不从心
汉成帝在位26年,但无论从汉成帝当政期间的作为,还是汉成帝死后的局势而言,汉成帝时的汉家天下的确是十分悲惨的。汉成帝不仅没有挽救西汉王朝的颓势,反而加速了西汉灭亡的进程。
重用外戚,政治黑暗
公元前33年,汉成帝刘骜即位,初掌大权。母以子贵,外戚自然鸡犬升天。刘骜很快在母后的威慑下,封舅舅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武帝以后形成一个惯例,凡任大司马、大将军的,权力在三公之上,并且可以专揽政权。从此,汉成帝几乎是大权旁落,在以后的二十几年里,似乎并没有那种一言九鼎的感觉。后来,这种情况则更加严重。
公元前27年,汉成帝再次下诏将王凤兄弟五人封侯,王氏其余子弟也都任卿大夫、侍中等要职。公元前22年,王凤临终推荐其弟王音继任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王音去世后由王商以大司马、卫将军秉政,王商死后由王根任大司马、骠骑将军。终成帝一世,政权都掌握在王氏兄弟手中。
汉成帝时期,竟然到了汉成帝想封刘向为官都要告知王凤的程度。百官都害怕王凤,而不怕皇上,他们宁可得罪皇上也不敢触犯王氏家族的成员。由此可见,成帝时期皇朝只不过在名义上还暂时姓刘而已,这样的皇帝极为可怜。
成帝若是坚决果断,是完全可以消除王氏兄弟的专权的。王商穿城引水,仿照白虎殿建筑楼阁;王根骄奢僭上,采行天子之制,赤墀青琐,曾激起成帝大怒,诏令执政王音将王商、王根二人召到王音府中,并下定决心,准备效法汉文帝责令有罪的舅父薄昭自杀,严惩三人。可是当其背着斧头向汉成帝请罪时,汉成帝想到母亲会因此伤心,损害了甥舅的感情,心又软了,不忍诛杀,而且后来还让王商以大司马、卫将军的头衔执掌朝政。
成帝之所以如此,是受了他父亲汉元帝的影响。汉元帝柔仁好儒,反对采用刑名的手段惩治朝中不法官员,认为那是持刑太深,而应用儒术。所以汉成帝在对舅父专权不法的问题上总是怕伤害母亲的感情,影响甥舅的关系,几次都不忍下手果断处理,只知孔子的“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亲亲为仁”,而不知仁有其更深一层的意思:“为国者,利国之谓仁。”也就是负责治理国家的人,应该使国家安定、百姓受福,这才是广泛意义上的仁。汉元帝父子不理解这一点,所以西汉政权自汉元帝开始转衰,汉成帝时进一步加深,实际的权力已经转移。汉成帝受制于王氏兄弟也是咎由自取,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
刘骜在位26年,外戚王氏始终把持着朝中大权。出于对汉家王朝的忠心和对王氏专权的不满以及个人的出路,不少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都曾大声疾呼,应罢免王氏。西汉的宗室、楚王刘向也多次向成帝进谏要求罢免王氏,刘骜虽然认为刘向讲得很对,但最终也没有褫夺王氏大权。刘骜所以把大权始终交给王氏,自有他的考虑。刘骜深知,朝中士人并不可靠,因为士人执政大多会结党营私;宦官也靠不住,他们执政更是结党专权,为所欲为。在刘骜看来,最可靠的还是外戚。况且他能登上皇帝的宝座,外戚还为他出过很大的力。所以,终汉成帝刘骜一朝,尽管反对王氏专权的呼声此起彼伏,但王氏集团由于刘骜的支持,始终掌握着朝中大权。以至到了王莽,终于另立王朝,取刘氏而代之。
汉成帝刘骜在生前做错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看错了人,把江山交给了同性恋皇帝刘欣。他一直无子,在位晚期身体多病,意识到不会再有儿子,便于公元前9年下令朝中推荐藩王为太子。当时的人选一个是他的小弟中山王刘兴,一个是侄子定陶王刘欣。朝中大臣为这两个人选争论不休。最后刘骜在召见了刘兴和刘欣后,决定将大权传给比较有礼节的刘欣。
天灾人祸,君权衰落
外戚专权,导致朝廷政治黑暗,又加上黄河泛滥,百姓流离死亡者以百万计,各地人民暴动此起彼伏。在中国古代,天灾往往连着人祸。成帝一朝的自然灾害比前代来得更凶更频繁。如建始二年夏,大旱;建始三年秋,关内大水;建始四年秋,大水引起黄河溃堤,使兖、豫两州四郡三十二县顿时成为沼泽之地,毁田十五万顷、民舍四万余所,等等。从表面上看,农民破产流亡似乎都由于水旱失时等自然灾害造成的。但自然灾害只是一个触发因素,如果没有豪强权贵对农民的刻意盘剥和大肆兼并,农民决不会财竭力尽,对于自然灾害毫无抵御能力,也不会如此迅速地高比例破产,以至于最终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汉成帝对于地方豪强,放弃了传统的强干弱枝的方针,不再大加管制,不再迁徙关东豪民。对郡国豪杰的让步就意味着绝对君权的衰落,其后果又意味着中央集权大一统的瓦解。
中国人有句古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汉成帝由于种种原因使自己后继无人,最后不得不让自己的侄子继承皇位。这已经够悲惨的了,但即使是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成帝仍然不能自己决定,而受到其他人的干涉。成帝没有子嗣,身体又多病,他将兄弟刘康留在京城,也是想实现汉元帝的意愿,准备让他做皇位的继承人,因此待他特优厚。刘康也时常入宫陪伴汉成帝,兄弟感情非常亲密。刘康留在京城,虽然无权过问朝政,但是出入宫廷,常在汉成帝身边,又受到汉成帝的友爱与看重,等于成了汉成帝一个有力的助手,对王凤的专制擅权是极为不利的。王凤便借日食上书成帝,说定陶王刘康留侍京城是违背常规的,因此天以为戒,出现日食,应该尽快让定陶王回到自己的封地去。汉成帝不同意,但是经不住王凤一再强迫,不得已才让刘康回归封地。当刘康离京时,汉成帝送别,二人依依不舍,相对哭泣。二人的哭泣,除了难分难舍的手足离别之情外,恐怕更主要的是伤感于作为帝王却身不由己吧。
刘骜暴死之谜
汉成帝在宫中和赵氏姐妹风流快活、胡天胡地,朝廷大权就渐渐落入外戚王氏之手。对此,汉成帝也有过不满,但他继承了父亲懦弱的性格,再加上母亲干涉,所以也只好听之任之。
就在确立皇太子的第二年,即公元前7年的二月,出现了异乎寻常的天象,光耀汉王朝的火星竟然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似乎当真是被水浇了一样。一时间人心惶惶,都认为是皇帝将有不测了。刘骜当然最为紧张,到处寻找破解之法。于是一个自称善于星象术的郎官贲丽粉墨登场,说此事很是易办,只要找一个权重位尊的大臣做替身就行。
于是丞相翟方进就倒了血霉,刘骜当即召见了他,当面要求丞相为国尽忠。翟方进踉跄着刚返回丞相府,刘骜的催命书又紧跟着来了,将翟方进大骂了一顿,说他丞相当得不合格,以致政事紊乱、天灾不断,要他自己看着办。这可是真正的“祸从天降”,翟方进只好自杀。
得到丞相的死讯,刘骜龙颜大悦。为翟方进隆重地举行了葬礼,还亲临致祭——更有可能是要顺便亲自验尸。
刘骜没有想到的是,翟方进只算是升天去为他打前站的。他自认为灾星已退,自己有望长命百岁了。解决了后顾之忧的刘骜与赵合德更加放心大胆地寻欢作乐起来。然而乐极生悲。
三月十七日的夜晚,刘骜与赵合德同宿未央宫白虎殿。十八日清晨,刘骜起了个早,准备接见辞行的楚思王刘衍和梁王刘立,谁知刚刚穿上裤袜,衣服还没能披上身,就身体僵直、口不能言,片刻间就呜呼哀哉了。
关于刘骜的死状,正史记载至此便就此打住,野史却笔下生花,写得无比香艳。
野史记载刘骜纵欲过度且雪冻成疾,有“不举”的隐疾,只有握住赵合德的双足才能兴阳。然而效果可想而知。赵合德对此大为不满,刘骜也觉得心中有愧,于是,命人四处寻访春药。不久“奇药”果然找到,是方士所炼的大丹,又名慎恤胶。这药果然很有效力,刘骜只消一丸就能重振雄风。赵合德唯恐被其他宫女所得,撒娇弄痴地逼着刘骜将所有的药都交给自己保管,好随心所欲地决定皇帝几时与自己亲近。
据说,就在三月十七日的这天夜里,赵合德趁着醉意——这天晚上正好是两位亲王的送行宴席,刘骜和赵合德恐怕都不免喝了几杯——一股脑儿地将7颗(或10颗)丹药都塞进了刘骜的肚里,刘骜也毫不怯场,准备大大地表现一番。果然这夜的宫帐里春光无限,侍立殿外的宫婢终夜都听得见赵合德与刘骜嬉笑之声不绝。但正所谓乐极生悲吧,皇帝早已被淘虚的身体已经经不起这样的折腾,竟然就此做了风流鬼。堂堂大汉皇帝刘骜,就这样死在了赵合德身上,真是“精尽人亡”,从此长留这“温柔乡”了。想到他爷爷汉宣帝当年对他的期许,还有当年那个类似于“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戏言,这个结局真是一个绝大讽刺。
赵合德一看皇帝死了,自知大事不好,为了避免接受审判而供出她和成帝的床帏之事,就自杀身亡了。
公元前27年,罗马执政官屋大维(奥古斯都)确立元首政治,罗马帝制开始确立。
公元前7年,古希腊地理学家、历史学家斯特拉波提出海平面升降是由于海底的升降,海底的变动是受地震、火山喷发的影响所致。
汉哀帝——刘欣
汉哀帝刘欣,生于公元前25年,属猴。是汉元帝之孙,汉成帝养子,定陶王刘康之子。公元前7年,汉成帝刘骜驾崩,他的养子——19岁的太子刘欣即位,是为汉哀帝。
成哀时期,西汉的政治昏暗达到极点,是公认的“极乱”时代,汉朝的国运已走到尽头。汉成帝是有名的游乐皇帝,汉哀帝比汉成帝更加荒淫昏庸。在汉哀帝统治时期,统治阶级的权力之争更加尖锐,汉朝政权摇摇欲坠,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刘欣在位仅6年就病死了,享年25岁,谥号孝哀皇帝。“哀”有悲伤、怜悯之意,以此为谥号,或悲伤汉之将亡,或怜悯其早死。总之,不是什么美谥。
刘欣死后无子,便立元帝的庶孙,中山王刘兴之子,年仅9岁的刘衎为帝,是为汉平帝。
汉孝哀皇帝刘欣
姓名:刘欣
卒年:公元前1年
出生:公元前25年
死因:病逝
属相:猴
享年:25岁
父亲:定陶王刘康
曾用年号:建平、元寿
养父:汉成帝刘骜
庙号:无
母亲:丁氏
谥号:孝哀皇帝
初婚年龄:20岁
配偶:2人,皇后傅氏
子女:无
陵寝:夷陵
在位时间:公元前7年~公元前1年
继任帝王:叔伯兄弟刘衎(汉平帝)
以过继太子身份继承帝位
公元前12年,为汉成帝元延元年。进入这一年,朝堂内外人心惶惶,充满了世纪末的悲观情绪和危机气氛。同时,日食、流星、无云而雷、山崩壅江等等灾异频频发生。天人交感,地面上也是叛乱迭起、饥荒连年。当时,天上有变异,地上有灾荒,还有汉成帝继嗣不立,这是让人心浮动的三大问题。假如说前两个问题一时不能依靠人力来解决的话,汉成帝已经年过40,继位也二十多年了,应该思考解决继承问题了。
公元前9年,汉成帝自己知道生子已经没有希望了,便只能在至亲的胞弟中山王刘兴和胞弟刘康的儿子定陶王刘欣之间选择了,所以就精心安排了中山王刘兴和定陶王刘欣以朝贺的名义来到京城长安。
汉元帝刘奭一共有三个儿子,除了皇后王政君所生的成帝刘骜之外,还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傅昭仪所生的定陶王刘康,他早在公元前23年八月就已经死掉,此时的定陶王是刘康之子刘欣。还有一个就是冯昭仪所生的中山王刘兴。
当时陪同定陶王刘欣来到长安的有其王国的三位高级官员:傅、相和中尉;而中山王身边只有傅一人。汉成帝有些奇怪,就分别问他们,定陶王刘欣回答说:“律令规定,诸侯王入朝,可以由其国二千石秩的官员随从,傅、相和中尉都是王国内的二千石官职,所以他们全部跟我来了。”汉成帝让他背诵《诗经》,这位皇侄不但很熟练,而且还能解释其意。
第二天,汉成帝又问中山王刘兴:“你单独让傅一人陪你来长安,有什么法律依据吗?”刘兴回答不出来。汉成帝又让他背诵《尚书》,结果他中间部分又忘记了。汉成帝赏赐中山王与自己一起吃饭,自己吃完了,刘兴还在那里慢慢地吃。好容易吃饱了,站起来退下去的时候,袜带松开了,但中山王自己还不知道。种种反差强烈的表现,使汉成帝认为中山王刘兴这位老弟实在没有什么才能,而侄子刘欣却具有担当大任的能力。
跟随刘欣一同前来的还有他的祖母定陶太后傅氏,就是当年汉元帝最为宠爱的傅昭仪,为人“有才略,善事人”,精明强干,她在汉元帝死后跟随儿子刘康到了定陶国(治所在今山东定陶),称为定陶太后。刘康死后,她又将才3岁的孙子刘欣扶上王位,亲自培养。这时刘欣已经17岁了,傅太后眼见汉成帝没有后嗣来继承王位,而血缘上与之最近的,就是皇侄刘欣和皇弟刘兴两人,她心里就有了筹划和打算。于是她以老太婆的身份,出入后宫,在后宫中大洒金钱。尤其是对汉成帝最有影响力的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和掌握朝政大权的大司马王根,更是收了她的大量贿赂。赵氏姐妹既然知道皇帝不可能再有儿子,当然也正打算预先结识一下未来的接班人,好为将来作长远打算。于是双方就不谋而合,倾心结纳。后来,赵飞燕姐妹和王根都在汉成帝面前不住地称赞刘欣,劝汉成帝立他为继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