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秦汉帝王文治武功全纪录
31381600000082

第82章 风云迭起的两汉王朝(68)

张逵等知道上奏未被相信,又怕皇帝追究和曹腾报复,于是私改诏书收捕曹腾和孟贲。顺帝听到后非常愤怒,一面派宦官李歙前往解救曹腾和孟贲,一面下令将张逵等人收监下狱,后皆处死。

这些较量中,一方面是宦官势力不断遭到打击,另一方面则是外戚势力不断快速壮大。在外戚势力的壮大过程中,梁商奠定了重要基础,梁冀则达到了权力极至。

梁商为人诚实稳重,天资聪敏,孝顺父母,和爱兄弟,史称“每存谦柔,虚己进贤”。又“轻财货,不为富积”,每遇饥荒之年,他就让人用车载着粮食到城外赈济贫馁百姓。对于家族成员,也能有所管教,未曾以权盛干法。京师内外,对梁妠的父亲梁商颇有赞誉。他深知自己以外戚的身份才得以做高官,所以常怀谨慎之心,待人更加谦柔和顺。

但梁商的儿子梁冀则不学无术,平日游手好闲、酗饮豪赌、弹棋踢球、斗鸡走狗,横行市井,多行非法,活脱脱洛阳一市井恶少。尽管如此,梁氏外戚势力的壮大并没有受到影响,梁冀仍因少为贵戚而仕途飞黄腾达,历任黄门侍郎、侍中、虎贲中郎将、越骑校尉、步兵校尉、执金吾、河南尹等。到汉顺帝末期的时候,外戚的势力已经取代了宦官。成为绝对的统治力量。永和六年,梁商病死,尚未出殡,梁冀被顺帝任命为大将军,其弟梁不疑接任河南尹。

就这样,随着梁妠入主后宫为皇后,梁氏家族的势力也逐步扩张,从此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梁氏专权,也成为东汉历史上把持朝政时间最长的外戚。

宦官与外戚的轮流执政是顺帝朝的最主要政治特征。宦官、外戚互相勾结,弄权专横,而他们执政的根本便是维护自己的集团和利益。因而顺帝时期奸佞当道,朝廷政治腐败,上下一片黑暗;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东汉王朝已经是日薄西山了。

赈灾救民,虚怀纳谏;

无力回天,纵情声色

亲政后的汉顺帝刘保,没有享受到一天当皇上的清福,而是被不断的内忧外患搞得焦头烂额。但是,汉顺帝统治时期,还是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治国政策。因此,汉顺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能够有所好转,这与其能够虚心纳谏,大量任用贤士为官,不断罢免和惩处奸吏是分不开的。同时,正直大臣和良吏在忠心保护社会的心态下与宦官和外戚作了坚决的斗争,这就使他们有所收敛。因此,整个汉顺帝时期,虽然出现了宦官、外戚交替执政的现象,但并没有形成专权的情况。朝廷的重要官职和各个郡国的官员也大多由良吏担任,这就保证了汉顺帝治国之策的实行。因此,汉顺帝得到了“顺”这个美谥,即“慈和遍服”之意。

赈灾救民,虚怀纳谏

汉顺帝登基后,自然灾害仍然十分严重,尤其是中原地区的旱灾和西北地区的地震危害最大。公元130年,洛阳发生了旱灾和蝗灾,其他12个郡国也发生了蝗灾。以后风、涝、水、旱时有发生。

公元133年,凉州地区竟然发生了一百八十多次地震。地震造成的山崩地裂,使许多地区涌出水泉,房屋倒塌不计其数,大量的平民和牲畜被埋葬在废墟中。与此同时,中原地区旱灾和蝗灾仍频繁发生,田地中的庄稼大量枯死,没有枯死的庄稼也被蝗虫吞噬干净,原先绿油油的田野一片土黄之色。老百姓因为没有粮食吃,甚至出现了人食人的悲惨景象。而会稽一带又出现了百年不遇的水灾,倾盆大雨接连下了近一个月,大量的良田和房屋被淹没。

大灾过后,必有大疫,水旱灾害过后,全国范围的疫病就爆发了。针对这种自然灾害严重的情况,汉顺帝竭力采取措施予以挽救。汉顺帝曾经六次下诏赈济灾民,减免灾民的田租,使贫民顺利地度过灾荒之年。汉顾帝还削减官员的俸禄,以救济灾民。

在积极采取措施、救济灾民的同时,汉顺帝还召集了一批饱学有德之土,请他们陈述朝廷政策的弊端。大儒李固说:“宋阿母虽然拥立陛下您有大功,给她丰厚的赏赐就行了,裂土封国,有违祖宗成法。梁氏贵重,给梁商高的爵位就行了,而现在他的子弟宾族,做官的做官,封侯的封侯。这些人高官厚禄,把持权柄。应该疏远外戚,罢退宦官,天下就会安宁!另外,还要注重尚书、公卿和地方官员的人选,整顿纲纪,宣扬教化。如此就能使天下归心,则能长享天下的太平!”

经学大师马融说:“现在天下穷困。人民经常听说国家要施给他们恩泽,但从来没有得到什么实惠。应该俭省劳役、不误农时、节约开支,使老百姓能安居乐业。”

着名科学家、太史令张衡说:“现在选拔官员只以懂得六经与否或是否能写公文为标准,而不管操行,是舍本求末的做法。郡国的守相换得太勤,地方官吏和人民忙于送旧迎新,政府和老百姓都增加了开支,有些官员政绩很好,地方的老百姓也拥护他们,因为有一点微小的过错而罢官,实在是设必要。应该以天下为公,才能顺乎民心和天意。”

汉顺帝看了这些奏章后,认为李固的意见最好,便任命他为议郎。因为李固的建议损害了宦官和汉顺帝的乳母宋娥,他们便写匿名信诬陷李固,李固不得不弃官回到老家。马融也拜为议郎。只有张衡仍然做太史令,致力于浑天仪、地动仪的研究和《灵宪》的写作。汉顺帝能够召集这些正直的官员,征求他们的意见,说明汉顺帝并不是一个完全昏庸的皇帝。

无力回天,纵情声色

汉顺帝时期,一些官僚、贵族、豪强和富商大贾仍然不顾人民的死活,不断巧取豪夺土地。三辅地区尤为严重,汉顺帝派陈龟到三辅地区后,陈龟不畏豪强,对豪强侵占土地的行为严加追究,才平复了这一地区的民怨。其他地区的豪强侵占农民土地的事也经常发生。

公元140年,平息了多年的羌人起义又爆发了。起义爆发后,刘保集结了十多万大军前往镇压。这次战争延续了15年之久,东汉政府为镇压起义耗费了大量军饷,而这其中大部分又被将官们贪污,士兵们则受尽虐待,怨声载道。同时,羌人起义带动了其他人民的起义,一时间人民起义在中原成燎原之势,东汉政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方才将这些起义镇压下去。但是,由于西北地区羌人之乱,西北地区的屯田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被逼无奈之下,政府将民屯改为军屯。汉顺帝开始,西北地区再无民屯,这样就更加剧了土地问题。

依照汉朝的制度,皇帝继位或者是册立皇后及封太子等都要大赦天下,赦免罪人,这对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边军与农业生产都有好处。公元126年,汉顺帝继位后,立即下诏赦免死刑罪人及其他罪人,让他们到边境去戍边,他还令各个郡国举孝廉。

公元128年,汉顺帝下令将戍边的轻刑犯免罪,回家参加生产。公元130年,汉顺帝诏令各个郡国中的死刑犯都减罪一等,迁徙到北地、上郡、安定充军守边。其后,汉顺帝又4次下诏,赦免天下罪人,免了不少囚徒。

虽然,顺帝有心治国,恢复大汉雄风,而且又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却仍然无法挽救东汉王朝大厦将倾的命运。被内忧外患耗尽精力的刘保,再无能力也无心思整治朝政,于是一门心思地想着纵情声色。刘保日益宠爱梁妠,梁氏集团的势力日益膨胀,朝中有良知的大臣对其不满,上书弹劾,但此时的刘保只知道美人,哪管其他事。因此,以梁冀为首的梁氏集团更是猖獗,打压朝中正直的大臣,培植亲信势力,逐渐掌握了政治大权。

刘保继承人之谜

建康元年(公元144年)八月,汉顺帝刘保死于玉堂前殿,年仅31岁。皇后梁妠无子,虞贵人所生的儿子刘炳被立为太子,即位后为汉冲帝。因刘炳仅有两岁,皇后梁妠以嫡母被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这是梁妠第一次临朝称制。

此时,梁妠大权在握,高高在上,就不再像往常那样有所顾忌了。她一临朝,就下诏拜其兄弟、大将军梁冀,与太傅赵峻、太尉李固三人为参录尚书事,共理朝政。梁冀虽然没有马上就职到任,但已是气焰熏天。有个叫皇甫规的人,因为在梁妠面前说了几句劝梁冀少去游乐、减省宅第的话,几乎被梁冀搞得丢掉脑袋。

公元145年农历正月,即位不到半年的小皇帝一命呜呼,他因幼小即位,故得谥号“孝冲皇帝”。

冲帝死后,为了选择一个合适梁氏把持朝政的继承人,太后梁妠与梁冀巧演了一出绝妙的双簧。

实际上,早在冲帝病危时,梁妠就让梁冀去征召两位王子来洛阳。其中一位名唤刘缵,年方8岁,是渤海孝王刘鸿的儿子;另一位是清河王刘蒜。他们都是章帝的玄孙。两位王子中,刘蒜不仅年长,且为人谨严稳重,举止合乎法度,在公卿中享有较高威望。冲帝咽气后,梁妠借口形势不稳,要等刘缵与刘蒜到达京师确定了嗣君以后,再行发丧。太尉李固表示反对,他说:“皇帝虽然年幼,但也是天子名分,怎可掩盖真相?当年秦始皇死于沙丘的事不说,本朝安帝驾崩,阎氏秘不发丧,竟隐含着宫廷阴谋,为避此大忌,还望太后陛下速速发丧。”梁妠不好拒绝,只得在当天夜间,发布了冲帝升天的讣告。

此时,梁冀前来禀告,说刘缵业已在洛阳都亭安顿下来。梁妠听了,心中有数,便命朝廷议立新君人选。朝廷上为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太尉李固极力主张立年长有德、可以亲政的刘蒜,并直截了当地对梁冀说:“将军应以社稷为重,千万不能学邓、阎当年贪恋宝位而立幼弱。”这一番话,不仅梁冀根本听不进去,梁妠也很不愿意听,她与梁冀早就看好了年幼的刘缵。现在让大家在朝廷上议议,不过是走走过场、做做样子,他们当然不会听从李固的建议。很快,兄妹俩在禁中做出决定,准备册立刘缵。梁妠立即派梁冀持节用青盖车将刘缵迎入南宫,第二天,刘缵就宣布登基,即汉质帝。质帝刘缵即位后,作为陪衬人的清河王刘蒜被送回自己的封国。

梁氏兄妹这番里应外合,又立了个年幼的皇帝,梁妠依旧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这是梁妠的第二次临朝称制。

梁妠这次称制后,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政治形势。一方面,早在顺帝时就已此起彼伏的各地暴动有增无减,如扬州、徐州、九江一带的“剧贼”攻掠州郡,很是嚣张;另一方面,西北的羌人、北方的鲜卑及“日南蛮夷”等边境少数民族攻城暴掠,屡屡内侵。内忧外患,使皇太后梁妠不得不穷于应付。战争的消耗,造成国库空虚,日益衰竭下去的政府只得巧立名目,加倍地榨取百姓,所谓“赋敛烦数,官民困竭”。疆场的冲杀呐喊还未停止,中原大地更响起了饥饿的呼号,遍及全国的大饥荒,使成千上万的人背井离乡、四处流亡,很多人家因饥馑门绝户灭,人相食的惨剧已是司空见惯。政治的腐败,使多年来未曾消停过的天灾瘟疫,以更加猛烈的来势冲击着萧条不堪的农村,吞噬着早已衣不遮体的穷苦百姓。

面对这种形势,临朝称制的皇太后梁妠也曾几次下诏存恤安抚百姓。她派遣使者巡视各地,对家中贫苦、无依无靠者按照具体情况加以抚慰和赏赐。同时,宽刑明德,推行节俭,倒很有点忧国忧民的样子。然而,这种近乎做作的姿态被梁冀的暴虐跋扈轻而易举地淹没了。

自从册立了质帝刘缵,梁妠更加委重梁冀,梁冀也仗势骄横自恣。谁知质帝小小年纪却很聪明,他对梁冀的一举一动看得明白。公元146年6月的一次朝会上,这位傀儡皇帝忍不住当着群臣的面,指着气焰嚣张的梁冀说:“这真是个跋扈将军啊!”梁冀听了,又恨又惧,没想到亲手扶植的小皇帝竟会当众说他霸道蛮横,真是活得不耐烦了,他也生怕皇帝长大了会不利于己,于是,梁冀就对这位小皇帝下了杀手。

当质帝进餐时,梁冀把加了毒的煮饼送了过去。质帝吃了几口,毒性发作,非常难受。腹内痛如刀绞,痛苦之余叫人把太尉李固召至殿内,李固匆匆忙忙赶来时,质帝的神志还算清醒,也还能说出话来,李固问他病因原由,质帝说:“朕刚吃了一个煮饼就变成这样,现在腹中发闷疼痛,快给我水喝,也许会好些。”当时大将军梁冀也在一旁,竭力反对道:“皇帝恐怕是要呕吐,千万不能饮水。”质帝辗转痛苦了好一阵子后,终于气绝身亡。李固抚尸痛哭,并声明要对质帝死因严厉追查,李固因此遭到梁冀的仇视。后来因为梁妠与梁冀从中干涉,追查之事有头无尾,没能进行下去。

刘缵共做了一年零六个月的皇帝,死时年仅9岁,谥号孝质皇帝。谥法中说,名实不爽曰质;忠正无邪曰质,和质帝的一生很是贴切。短短一年多,又一位幼主死去。为了再选新君,朝廷上又经过了一番波折。

太尉李固与司徒胡广、司空赵戒为了确定选择新君人选的办法,联名给梁冀写了封信,意在先发制人,要挟梁冀。信中说:“现在我们王朝非常不幸,还没过几年,就已经死掉三个皇帝了。另立皇帝的事情重大,应该好好考虑。现今选立新君,我等皆知太后垂心、将军劳虑,定会详择其人,务存圣明。然我等愚情眷眷,提醒将军,国君选议,自古到今未尝不询访公卿、广求群议,使之上应天心,下合众望。悠悠万事,惟此为大,国之兴衰,在此一举。”意思是要他扶立长君,不要独断专行,再弄个孩子坐上皇位。

梁冀得信后,只得召集三公以下百官进行商议。以李固为首的公卿大臣旧话重提,提出要选立清河王刘蒜。他们指出,刘蒜乃质帝的堂兄,最为尊亲,应立为嗣。梁妠与梁冀深知上次没有选立清河王,这次决不能重立。不然,总是个隐患。当年被阎后废黜的济阴王刘保即位后,大肆清算诸阎的事,梁妠不会不记得。这一次,梁妠看中的是蠡吾侯刘志。

刘志是章帝的曾孙,河间孝王刘开的孙子。刘志虽然只有15岁,但已经继承了其父刘翼蠡吾侯的封爵。梁太后想把自己的妹妹梁女莹嫁给他,于是征召刘志来京师相亲,此刻,刘志奉命已经抵达洛阳城北的夏门亭。正好赶上质帝中毒身亡。梁冀就想不如顺势立他为帝,亲上加亲,朝政便可完全掌握在梁家手中了。

现在朝廷上居然又抬出了刘蒜,朝会之上尽管没有最后定夺,他心中还是很不舒坦,却苦于没有办法让众人改变主意。正当他在府中生闷气的时候,宦官中常侍曹腾在夜里秘密来访。

曹腾乃是曹嵩的养父,后来鼎鼎大名的曹操的祖父。他曾经拜见过刘蒜,想拥立他为皇帝,从而捞取自己的利益,但是刘蒜对他轻蔑无礼,很不客气,这就引起了曹腾的反感和嫉恨。曹腾回宫后,宣扬说:刘蒜说他当上皇帝后对那些干预政事的太监要给予重罚。由此宫内的宦官势力都认定刘蒜上台不利于自己。这次他又乘机连夜来游说梁冀:“将军累世为皇家姻亲,您又秉摄万机,难免有宾客纵横不法,偶有过错。清河王刘蒜为人威武明断,一旦立他为帝,大将军就难免大祸临头。不如拥立蠡吾侯刘志,富贵可长保不衰!”梁冀见曹腾态度明朗,知道宦官们也支持他,为了自己继续掌握大权,便打定了立刘志为帝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