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现世与想象:民间故事中的日本人
31430100000013

第13章 烧炭长者(2)

女子对烧炭五郎说,请让我当你的妻子吧。烧炭五郎答道,象我这样的人娶你当妻子,是会遭到报应的。但女子非常坚决,烧炭五郎最终也答应了。两人结为夫妻后的第二天早晨,妻子对烧炭五郎说,我们去看看你烧的所有炭窑吧。两人依次查看,每个炭窑里都有黄金。他们请木工做了一个大箱子,把黄金都装到里面去。他们成了长者。

关于妻子为什么会在第二天早上提出要一个个地看炭窑,而且在每个炭窑里都找到黄金,故事本身并没有做任何解释,而是作为结果直接展示给听者(或读者)。这也是民间故事在叙事上体现出的独特性之一。一般情况下,意外、奇迹等的出现都不需要解释,而是直接以结果的方式呈现出来。而如果不是这样,故事中出现的种种超越现实的奇迹也大都不可能出现。另有一种可能是,存在与“烧炭藤太”等一系列故事的互补。也就是说,这些故事由于流布广泛,大部分听众对其主要情节是熟知的,在某一个故事中被忽略的细节,可能出现在另一个故事里。这也就是我国学者段宝林所说的民间文学的立体性之一。一个故事有各种“异文,每一种异文都是这个故事的一个侧面,所有的异文的总和则形成一个故事的全貌。[33](参看第四节“民间文学的立体性特点”)

三、烧炭长者的妻子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妻子原先的丈夫很快就败了家,只靠卖精细竹器为生。有一日他来到烧炭五郎的家门前,妻子认出了他。买竹器时,故意值一升米的给两升,值两升米的给四升。原先的丈夫想:这女子真蠢啊,下次编个大篮子卖给她。第二次,妻子把离家时带走的碗拿出来给他看,原先的丈夫羞愧得在粮仓咬舌自尽了。妻子就在那里给他挖了个坑埋了,并说到:没有什么东西可给你上供,只有五月大麦节时才能给你供大麦饭;你在这里要看着粮仓,不要让动物们来偷吃。据说从此以后,在新粮仓落成的庆祝仪式上,表演的第一个节目就是让女子背着粮袋登仓。

这仍然是珍惜粮食的主题的延续,并再次强调了对不爱护粮食的男子的处罚。作为民间的一种批评方式,当它与风俗习惯相结合时,批评的效用将是长久的,也是艺术的。以文化的方式完成对不良习气的指责,并最终完成对它的改造,是民间文学的价值之所在。女性在这一仪式中扮演的实际上就是粮食的守护者的角色。

在另外一些故事中,成了长者的妻子多次以隐蔽的方式帮助落魄的原丈夫。在稻草里包上金子,但丈夫却把稻草包扔到火中烤火;给他包着钱币的饭团,他却用饭团打水中的鸭子。无奈之下,妻子只好让他在自己开的酒店里当杂工。这些故事中的妻子显得坚强、有主见、胸襟开阔,与男性相比毫不逊色。

不过在一系列烧炭长者故事中,女主人公的形象也存在差别。第一节谈及的“烧炭藤太”中的女主人公完全是在神的指引下成就了她的婚姻,故事并未展示其性格特征,重心主要在于神的指引与财富的开掘。第二节中的“烧炭五郎”故事,已经基本消解了贵族与庶民之间的身份差别,虽然讲述的是长者的故事,但民间的气息却相当浓厚,尤其是女主人公与第一个丈夫发生冲突时,言语措辞的坚决与果断,是一副活脱脱的家庭主心骨的模样。如果从民间的角度去理解,这样的女性形象是完全能够确立的。因为尽管从大的伦理教条上讲,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仅次于男性,但由于在家庭结构中,女性几乎掌管着家庭内的所有事物,所以这种敢言敢行的女性形象,有些时候就是以“泼妇”的形态出现的。泼妇多少有些贬义的意思,但这里的女主人公不仅不泼,反而有着遇事冷静的果敢性格,的确是民间故事中独具个性的一种形象。

在第一、二种女主人公之间,还存在一种属于这两者之间的性格过渡阶段的形象。一则叫“烧炭小五郎”的故事也同样讲述了京城里身份高贵的玉津姬,因满脸长着黑痣而找不到如意郎君。神托梦告诉她,她的姻缘不在京城,而在丰后地方的烧炭小五郎那里。梦醒后的玉津姬,很快就带了十二个侍女,历尽艰险长途跋涉,去丰后寻找烧炭小五郎。到达了丰后,她们却找不到叫烧炭小五郎的人,十二个侍女都劳累而死,但玉津姬仍独自一人朝深山进发,继续寻找烧炭小五郎。玉津姬在寻找烧炭小五郎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坚强意志,在烧炭藤太的妻子的身上并没有出现,但在烧炭五郎的妻子的身上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另外,烧炭藤太的妻子和玉津姬都带有现实形态的贵族身份。但烧炭五郎的妻子的身份来自神的定位,可以说是一种带有民间色彩的高贵身份,并且她在行动中也体现了人格的高贵,正是这一区别,使她的形象比前两者更生动,更具生命力与感染力。

研究者河和隼雄曾指出,烧炭五郎的妻子这一形象的出现,意味着对自我认识的观念的确立,这尤其突出地表现在她对待第一个丈夫时的那种决断与果敢,并且在这之后,从自己的意志出发,选择了一个身份比自己要低得多、但却具有优秀人品的贫穷者结婚。这种根据自身的意志行事的女性形象是一种崭新的女性形象,母权式的主动又回到了她的身上,凭借着这种主动,她也拥有了主宰自身命运的力量与可能。[34](参看第九章“有意志的女性”)

四、民间想象中的财富之神

针对烧炭长者故事系列中的烧炭者,柳田国男认为,这样的男性其实拥有两重身份,一重是下贱者,另一重是潜在的神的身份。烧炭长者故事的主人公也有叫孙三郎、小五郎的,这些都是庶民的名字,包含有下贱的意味。在这种故事盛行的时代里,家家户户使用这种名字的情况一定很多。它包含了这样一种期望,即这样的人也可能有转变成长者的机运。同时,这种名字也带有一些神性的气息,因为它与尚大人弥五郎、八幡神的眷属等的名字有类似之处。从技艺上讲,在从前,控制比石头还要硬的金属,让它根据你的意愿变换出形状,是普通的百姓力所不能及的。所以踩大风箱的人和掌握如何将树烧成炭的技术的人,都需要技术的授予。因此,把开山祖师奉为神,将其所拥有的技术奉为神术,都是存在的。烧炭长者也可以理解为拥有这种技艺的人。

因为拥有这种“神技”,并附带有宿命色彩的神定身份,由此体现了民间对于财富的一种想象,并且想象的内容和形式是非常丰富的。在一种叫“朝日长者”的故事中,人们认为家庭之所以致富,是因为家里居住着一种独特的财神。人们一般看不见他,因为他只在人们睡觉的时候出现。人们基本认同的说法是,他的模样看上去象小孩子。有的说他的个头只有一米左右,长着翅膀,经常趁人们睡觉时在房间里飞动或走动;有的说他只有一条腿、一只眼睛;还有的说她长着象是刚出生的小孩似的红脸(这种说法认为财神为女性)。不管财神最终是何种形象,只要这种财神离开所居住的家庭,这个家庭也就将面临没落与贫穷。

一则烧炭长者的故事里也描述过财神的形象,即月中十五那天,在阳光的照耀下,于房顶出现的、穿着紫色武士服的小老头,他们会扇着红扇子在阳光中跳舞。如果这时用箭去射击他们,这个家庭也将失去财富。

以上两种都属以特异的形象来预示财富,另有一种常见的情况是以梦的方式来预示财富。蜻蜓长者故事,说的是一对夫妇到山上干活,中午休息时,丈夫还在熟睡,妻子醒来了,看见一只蜻蜓在丈夫的脸上飞来飞去,一会儿在嘴上飞,一会儿在鼻子上飞。丈夫醒来后告诉妻子,梦见山背后有味道很好的酒,他还尝了几口。妻子也告诉他刚才的所见。两人果真在山背后发现了一条流着酒而不是水的小溪。他们成了长者。因为是蜻蜓的出现才使他们发现了小溪,所以人们称他们为“蜻蜓长者”。

三弥长者故事,说的是三弥和朋友一起在山间卖杂货,中途休息时,三弥看见一只蜜蜂从熟睡的朋友的鼻子里飞出,一下子就飞到山那边去,不一会儿又飞回来,往返好几次。朋友醒来后说自己梦见山那边有金山。三弥用钱买下了朋友的梦,几天以后果真在山那边找到了金山。三弥就成了长者。

买梦的说法极具想象力。不管是蜻蜓还是蜜蜂,获得财富的手段,借助的都是丰富而有趣味的想象,而山中的劳动生活也凸现在简短的故事情节中,现实与想象彼此和谐地交织在一起。

民间对财富的想象的丰富程度,反映了民间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程度。想象越是离奇、瑰丽,现实中获得财富的可能性越小,但故事会因此而更精彩。当生活的艰辛转化为一种艺术时,民间往往会宽容地抹去艰辛,留下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