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现世与想象:民间故事中的日本人
31430100000022

第22章 狐狸(1)

一、稻荷信仰

在日本,人们一提起狐狸,马上会联想到稻荷神社和油炸豆腐。稻荷在日语里是“稻子的果实”的意思,因此最早的稻荷神社祭祀的是农家尊崇的农耕神,而狐狸则是农耕神的使者。狐狸捕食田鼠,以农耕为生的人们将其视为农田的守护者,进而成为庇佑丰收的农耕神的使者,也就顺理成章。据说狐狸喜欢吃油炸豆腐,这是祭祀中必不可少的供品。有的地方也供奉小豆饭,称这也是狐狸喜欢的食物。或许当时的农家也喜欢油炸豆腐,小豆饭则是节日里或祭祀时才有的,将日常生活中喜欢的、宝贵的东西附着在守护神的身上,让它们也拥有“人”的品格,也是远古信仰的特色之一。

稻荷信仰是日本国内最受欢迎、普及程度最高的信仰之一。始建于711年(和铜四年)的京都伏见稻荷大社,是日本稻荷信仰的中心,也是遍布日本各地大大小小三万多个稻荷神社的中心神社。所有这些神社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神社门口有朱红色的鸟居;拥有以前由朝廷颁发的神社之位阶,这意味着这种信仰的正统地位;狐狸是稻荷神的使者。

关于京都伏见稻荷大社的由来,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产生于水稻及其耕作技术由中国传入日本之后。日本历史上把4、5世纪到9世纪,从中国、朝鲜来日的移民称为“渡来人”,也叫“归化人”。根据《日本书记》的记载,渡来人中最有名(上图为京都伏见稻荷神社内的稻荷神使者)

的有秦氏、东汉氏、西文氏等。其中,秦氏(秦始皇后裔)之祖——弓月君,率领族人主要居住在山城(现在的京都府)一带。他们以稻作为主,从事农耕,过着富足的生活。有一天,弓月君扔出了一个饼,准备拿箭射饼时,饼突然变成了白色的鸟,飞到了稻荷山上,“稻荷”后来就成了神社社名。

第二种说法与佛教有关。真言宗的创始人弘法大师(空海)在天竺修行时,与稻荷大明神相会,稻荷大明神答应弘法大师,在弘法大师回日本传教时担当他的守护神。弘法大师回日本后,稻荷大明神果然“荷稻,手持杉枝,率领二女二子访问东寺南门”,“敬拜了僧侣、世人、贵族、平民之后,奉献了食物和供果”。稻荷信仰就是以荷稻老人的形象为名而起的。[46]但这种说法的时间明显晚于第一种说法。

稻荷信仰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种具有丰富的包容性的信仰。除农耕神外,稻荷神社还祭祀商业神、医病神、福神等,同时也祭祀那些能带来灾祸的神。其间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一开始只是农家尊崇的农耕神,后来也成了工商业者尊崇的商业神。到中世以后,稻荷信仰与佛教相融合,尤其是与真言宗的密切关系,信仰内容又增加了医病神和福神。现在,人们也视稻荷神为衣食住的大祖。由此可见,稻荷信仰的受欢迎和普及程度,其实也和它的丰富的包容性息息相关。不过,就从事这种信仰工作的人员身份来看,除了神职人员外,僧侣、修行者、巫师等也从事这类活动。这也是稻荷信仰普遍发展的原因之一。

稻荷神社主要祭祀的神中,宇迦之御神为主神,是掌管粮食和稻米生长的神。荼枳尼天在佛教中原本是吃死人心脏的神,会使用荼枳尼天之法的人,能给人治病,也能使人得病。稻荷信仰与佛教相融合后,荼枳尼天也变成了福神,荼枳尼天像即为乘白狐的女神像。狐狸原本是传达神的各种旨意的使者,发展到后来,狐狸本身也被当成神来看待了。[46]

因为稻荷神社大量存在,日语中甚至有这样的说法:“伊势屋、稻荷、狗粪”。这一说法出现于江户时代,为了表示对天皇都城的敬意,那时把京都和大阪称为“上方”。但这一说法却是当时“上方”人对江户的一种不太恭敬的讥讽之说。因为当时江户的很多店铺都千篇一律地叫“伊势屋”;路边也盖了很多稻荷神社,但显然不象京都、大阪那样精心建造,“上方”人以为这是江户人聚敛“香火财”的一种方式;而神社附近晚上不太有人去,狗粪很多。把这三者组合在一起,倒是不无幽默地勾勒了彼时江户的一种世情。

二、祭祀活动与狐狸的“特异功能”

稻荷祭日一般在每年的二月初午日举行,有的地区则在农活开始前和收获后各进行一次祭祀活动。由于稻荷信仰是以京都的伏见稻荷大社为中心向全国普及开的,所以很多地方是以小祠堂、宅第神的形式存在的,并且各地在祭祀活动上也有一些自己的特色。

柳田国男认为狐祭祀历经了三个阶段的演变:狐的神喻的祭祀→“狐施行”的祭祀→“逐狐”的祭祀。第一阶段“狐的神喻的祭祀”,指狐狸作为稻荷神的使者,其作用是传达神的喻示,人们得以借此顺利耕作,这样的祭祀是向神及其使者传达感恩的祭祀。第二阶段“‘狐施行’的祭祀”就有一些变化。所谓的“狐施行”,指食物不足的冬天,在认为是狐栖息的场所放上食物的习俗。这种活动也称为“寒施行”或“野施行”。譬如在旧历十二月八日夜里十时左右,由男人们在洞穴处供奉小豆饭、油豆腐、胡萝卜、神酒等。如果供物被吃掉了,人们会感到安心,如果供物没有被吃掉,人们就要开始担心是否得罪了稻荷神。旧历一月十五,女人们在山脚下供奉蜡烛、年糕、米饭和油豆腐,这样祭祀是为了请求狐不要欺骗人。这种祭祀除感恩之外,人们已经出现了一种担心,特别是后一种由女人进行的祭祀,神性的色彩已经有了一些淡化,而“异”的成分则有所加强。第三阶段“‘逐狐’的祭祀”,是指驱逐作为“害兽”的狐狸的一种祭祀活动。譬如古时的京都所进行的,一月十四日的晚上,孩子们一边敲着鼓,一边喊着“赶狐狸了”,各家各户走一圈的祭祀活动。狐狸的身份在第三阶段发生了变化,从善的神兽转为恶的神兽。或者说,第二阶段的“异”的成分在这里得到了明显的强化。而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狐狸时常捉弄人,人们也经常捉弄狐狸,人与狐狸之间的斗智是民间故事的主题,信仰的成分淡薄,主要是一种滑稽的趣味。

狐狸为什么会在这一信仰中扮演身份各异的角色呢?换言之,狐狸究竟要拥有怎样的“特异功能”,才能担当这些重任呢?

第一阶段里的狐狸作为稻荷神的使者,是向人们传达神喻的,与这样的信仰传统密切相关的认识是:狐狸具备预知的能力。根据狐的鸣叫声和供品上的咬痕来占卜捕渔量,向狐的鸣叫方向去捕渔可丰产,狐的鸣叫可预示海上风浪、火灾、骚乱等情况,都出于这样的认识。这是作为善的灵兽的狐狸的一种功能。

《本朝食鉴》(1695年)中关于术家驯狐、隐身狐预知未来之事的记载相当有趣。这种由术家修炼的驯狐之术叫“饭纲之法”——

“其法首先搜寻狐的穴居,探寻妊娠中的狐加以驯化,如果在狐产子时加以精心保护,则小狐逐渐长大时,母狐会携子而归乞求起名。术者如起名,母狐会行大礼,之后携子而去。此事之后,术者如遇事密呼狐名,则狐会隐身而至。与狐相商,狐竟无一事不知。旁人看不见狐的形体,宛若术者一人独自讲着奇妙的言语,会感到惊奇万分。久之,术者若有秽行或怠慢之处,狐则不复出现,术者竟也逝去”。[46]

这一记载分别涉及了以此信仰活动为业的人员的具体操作情况,狐狸的预知功能之神妙与必备条件。这种做法在今天看来,荒唐滑稽的成分多,但就古代信仰而言,这又是一种在形式上具一定共通性的做法。

狐狸还有另一种特异功能是附体于人。日语中有一个词叫“凭物”,它指除了神之外,可附体在人身上的灵物。死人的灵魂、生人的灵魂、狐狸、蛇、狗、猫、树精等,都可发生附体现象。一旦这样的现象发生,人可能会获得超自然的能力,得到某种利益,但更多的是招致疾病、祸害等。尽管在现代文明中,人们已经能够科学地看待这些诸如某物或某人被附体的问题。但这种认识方式的确曾在人类的精神史上占据一定的位置,并且历史久远。

通常认为,白狐是一种善狐,有预知能力,能带来神喻。恶狐有带来灾祸的能力,通常为黑狐(没有绝对性),如果被它附体,就会生病。在医学不发达的过去,认为人生病的主要原因是被狐附体的观念是很普遍的。1969年九月八日的《朝日新闻》,报道过这样一则消息——秋田县由利郡的一位老妇人,被认为是狐附体,为了驱逐附体的狐,以长子为首的家人和亲戚们对老妇人又打又咬,最后把老妇人打死了。

尽管这是一种很极端的现象,但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曾经存在的狐附体信仰。过去人们一般根据两种情况来判断是否狐附体。一,生病原因不明确,于是由行者或巫师通过神喻来判断是否狐附体。二,人出现喜欢吃油豆腐,并且吃东西时不是用手拿,而是象动物一样直接用嘴吃,吃东西时发出嘎吱嘎吱的异响等,都容易被断定为狐附体。民间还把这种由超自然的力量所导致的病称为“风之病”,由巫师等神职人员来治疗。能导致“风之病”的狐狸也不是一般的狐狸,而是那些曾经飞越过祭祀稻荷神的鸟居的野狐(一般为黑狐),它们会因此获得超自然的能力。[46]

稻荷信仰及祭祀活动对古代日本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祭祀活动直到今天仍然存在,人们借以寻访远逝的幽幽记忆,祈祷、期盼幸福。

三、稻荷传说

与遍布日本各地的稻荷神社紧紧相随的是各种传说。如果说神社是信仰的躯体,那传说就是信仰的精魂,它赋予神社文化意蕴和历史内涵。更重要的是,每一种传说的背后,除了信仰的演绎外,被遮蔽的日常现实也往往能从中透露出一丝的端倪。

有关稻荷神社的传说自然都少不了狐狸的踪影。这里要介绍的是几种有意思的稻荷传说。

第一种传说“借碗的狐狸”,是与兵库县的崎山稻荷大社相关的传说。从前的崎山,百姓们太穷了,每逢有婚丧嫁娶的日子,客人来得很多,家里的碗、方盘(日式食具,吃饭时放饭菜的托盘)都不够用,就到神社向稻荷神借。人们只需来到神社,告知稻荷神要来多少客人、需要多少用具,第二天早上就能如数得到用具。但用具使用完后必须洗干净,如数归还。有人将借来的用具据为己有,有人将用具毁坏了,以为只是少了一两个,不碍事,最终都没能如数归还。这种情况一发生,从此再没有人能从稻荷神那里借到用具。

第二种传说是“火消稻荷”。京都三宝寺的住持在修法时,一只老狐突然闯进来,不停地叫着,绕着寺庙转了三四圈,似乎将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似的。众人觉得很奇怪,但又猜测不出吉凶,只好加倍地向神明祈祷。到了晚上,寺庙突然起了大火。因为白天的意外状况,大家晚上都有所警觉,所以马上就发现并扑灭了大火。人们这才知道,老狐是来通知火事的。于是就建造了一个小祠堂来祭祀它,称为“火消稻荷”。据说这个神社的神体原来是一块石头,后来石头从中间断了,上面的石块成了这个神社的神体,而下面的石块则成了另一处神社的神体。

第三种传说是“阿久利子稻荷”。阿久利子是一只女狐的名字,关于阿久利子的传说有两种。第一种是在村里当帮手的阿久利子。在杉宫一带,一个叫阿久利子的女子给村里的各家各户当帮手,她一个人能干两个人的活,受到大家的欢迎。阿久利子每年初春出现,秋天后消失,谁也不知道她的来历。如此四年。到第五年的春天,阿久利子却没有出现。有一晚,她托梦给村里人,说自己要去任官职了,希望能向村里人借十两金子。因为是阿久利子的事,所以村里人很快就筹集了十两金子,如约交给杉宫的大明神。约莫过了半年,阿久利子又来托梦,说道:“托村里人的福,已经任完官职回来了,但没有住的地方。明天早上,你们会在田中央看见一棵杉树,因为向村里人借过十两金子,所以要永远守护着这个村庄,请在这里建堂宇。”第二天一早,人们果真在田中央见到了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杉树。村里人互相商量以后,就在这里盖起了堂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