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理想的激励(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31464900000034

第34章 善于解开心灵的枷锁

在庄子看来,只有无所依赖,才能够达到真正的自由。麻雀、斑鸠和蝉达不到自由,就是大鹏鸟也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因为他们都还有所依赖,都还处在相对的境界,而在相对的境界中,就必定受相对条件的限制。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无所依赖呢?这就是要按照自然的本性行事,乘着六气的变化,进入无穷的境界。只有在这无穷的境界中才能够无所依赖,无所依赖就不受约束,自由也就出现了。达到了这种境界的人就是至人、神人、圣人。

具体的做法是:

第一,"无己",去掉主观的自我,恢复自然的本性。只有无我,才能够随物变化,一旦有我,就会执著。一旦执著,"我"就从世界中孤立了出来,站到了世界的对立面,从而就受"我"的对立面的约束,也就不自由了。人们之间的一切冲突都由于有了自我意识,有了"我"、"己",就会去追求自我的利益和名声,从而就会引来祸患和烦恼。因此忘却自我,是摆脱人生困苦的根本途径。

第二,"无功",不要去人为地建功立业。历史上没有好下场的人,大多是那些建功立业的人。要建功立业,就要与人争斗,要斗智斗勇。其结果只有两种,要么被人所伤害,要么伤害了别人,这两种结果都是不可取的。被人所伤自然是悲剧,或遭受许多痛苦,或不能终其天年;而伤害了别人的人日子也并不好过。胜利者虽然看起来强大,但却时时受到暂时还不强大的对立一方的威胁,所谓树大招风。胜利者正因强大而成为众矢之的,因此他生活于不安和恐惧之中。而一个不去建立功业的人就可以逍遥于这双方的争斗之外,过一种安宁的生活。建功立业的实质无非是追逐名利,而追逐名利必致伤身。比如尧时的一些小国,用兵不止,贪得无厌地追逐利益,结果被尧所消灭。

第三,"无名",不要追求名声,因为名声对人生也同样是有害的。庄子举了很多以名伤身的例子:关龙逢因尽忠进谏而被夏桀所杀,比干也因此而被商纣王挖心。他们都是以名害生的例子,是为"忠臣"这个名称所累。既然国君已经昏庸,忠谏又有什么意义呢?既不能改变昏君,也不能改变国家,只是白白搭上自己的性命而已。而商朝末年致死不食周粟的伯夷和叔齐,也同样是为名所累。周朝的粮食与商朝的粮食有什么区别呢?商朝的可以吃,周朝的就不能吃?不就是换了一个名称吗?粮食还是原来的那个味道。事实上,作为一个老百姓来说,做谁的臣民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无关紧要的,他永远是被统治的对象。对于臣民而言,改朝换代,不过是换了一个名称,对于他们的实际生活能有什么意义呢"无己"、"无功"和"无名"实际上为我们澄清了阻碍实现自由的坚石——自己、功利和名誉。以自我为中心就会掉入狭隘和自私的窠臼,从而失去辨别真实的能力;以功利的眼光看待世界,就会泯灭人性,丧失情感,甚至成为别人利益的牺牲品;过分追求名誉,甚至把名誉看成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就会举步维艰,画地为牢。

总之,"己"、"功"、"名",这些东西都妨碍了人的独立与自由,对人生是有害的。一个人如果达到了这样一种"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就进入了独立与自由的状态了。

为什么只有"游乎穷者"才能达到绝对自由呢?只要我们还处在有限的境域之中,就难免去比较大小多少,难免有你我之分,于是就去追求大和多,追求自我的利益。这样就永远被那些更大、更多的利益所牵制,自由也就谈不上了。人们世世代代总是争来斗去,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他们处于这种相对的处境中,由于有了大小、你我之分。

逍遥虽然只是庄子提出的一种理想状态,但是它却给了我们一个提醒——当我们陷于失败之中而不能自拔,或者为一件事情迷惑不解时,不妨把它们推向极端,当混沌被思想的洪炉加热到沸腾,它就会变得清澈直白。

而当我们从无穷的角度来看问题的时候,情况就截然不同了。无穷是超乎一切大小和你我之分的,它是一种绝对的、终极的境界。以这终极的眼光去看世界,大小、你我之分就消失了。我们日常所追求的功名利禄都变得毫无意义了。我们所得到的一切最终都要归还给无穷。人们之间争斗的根本原因和人们所牵挂的无非是功名利禄,而当我们放弃它们的时候,也就从斗争中解放了出来,从而就无所牵挂了。无所牵挂也就有了自由,而只有"游无穷者"才能够无所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