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非常皇帝非常人生
31495500000029

第29章 第七编品读朱由检(1)

天启皇帝死亡本来是朝廷庄严哀悼的时刻,但许多官员在听到这带来无穷灾难的一朝已经结束时,都感到欣慰。一些乐观的观察家甚至把朱由检的继位看成是进行深远改革和复兴明朝的机会。回想起来,在1627年秋,这种乐观主义是完全合理的,因为新皇帝就像他差不多七年前即位时的兄弟一样神秘。

——《剑桥中国明代史》

崇祯帝十七岁即帝位,很想有所作为。即位后诛灭魏、客集团,起用被斥逐的文武重臣。垂危的明朝,又露出了一线转机。

——范文澜《中国通史》

君非甚暗,孤立而炀蔽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

——明·李自成《登极诏》

崇祯皇帝朱由检历来是个众说纷纭的人物,这个被所有史学家认为是接了明朝烂摊子的十七岁少年,在继位一个月之后便以雷霆手法诛灭了“客魏集团”,然后大杀贪官污吏,励精图治,事必躬亲,力图做“中兴”明君;朱由检是亡国君中对女色最有克制力的一个,绝色美人陈圆圆让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朱由检却将如此美人拒之千里之外,只因他深知荒淫误国;为了征服辽东,他提拔了儒生袁崇焕为将,屡违祖训给他开“绿灯”,容忍他一次又一次的“无礼”要求,一次又一次将个人的怒火暂且压制住,只因他要为大局考虑。看此种种,谁能说朱由检不是一个好皇帝呢?谁又能说他不是做明君的料呢?然而,朱由检在位十七年间,换了五十个大学士,十四个兵部尚书,杀死或逼得自杀的督师或总督有十一人,杀死巡抚十一人,杀死了被后人誉为“民族英雄”的袁崇焕,并且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大明王朝是否亡在朱由检手中,他究竟是一个明君还是一个昏君呢?

1.太监圣人

崇祯皇帝朱由检即位之后首先面对的是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太监。因为这个太监在他所处的朝代里刮起了历史上第一场太监崇拜风,也当上了太监从来想也不敢想的圣人,与孔子比肩,同享祭祀。这个太监便是明熹宗时代的魏忠贤。魏忠贤本是一个街头小混混,大字不识一个,但是,为何会摇身一变而成了世人崇拜的对象呢?

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生于万历三十八年十二月(公元1610年立春日),他是历史上最为复杂的亡国君,是非功过历来众说纷纭。金庸先生在他的小说《碧血剑》中曾经描写过崇祯皇帝在亡国时刻那悲情的一剑,斩断了自己爱女长平公主的胳膊,自己也自缢于煤山,历史上,朱由检在国破之后的的确确是落得这么个下场的,但是,金庸小说中崇祯的形象并不怎么光辉,这个皇帝颇有点神经质和不分好坏,自毁长城,杀害了为世人敬重的抗辽督师袁崇焕,由此发生了袁承志想替父报仇的故事。袁承志这个人是金庸先生虚构的,袁崇焕却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将。他的确是被朱由检所杀,而且采取的刑法是“磔”死,即千刀万剐,当时明朝百姓还将袁崇焕的肉分而食之,惨烈无比。百姓为什么这么愚昧无知,竟然会将袁崇焕这位大英雄的肉分而食之,他们何以对朱由检这个“昏”君如此信服呢?朱由检得到了当时大明百姓的敬重这是不争的事实,他一度给了百姓“中兴”的幻觉,以为朱由检是一个医林圣手,可以将一个垂死的病人拯救过死亡的边缘线,但遗憾的是,病入膏肓的明朝虽然有了一个愿意好好医治它的医生,但是命已不久矣,朱由检再怎么费劲儿也只是延缓它的死亡,却再也不可能枯木逢春。谈起朱由检,就不得不谈谈历史上大大有名的太监魏忠贤。朱由检在百姓心中的好印象首先是由除掉魏忠贤一事树立的。魏忠贤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牛”的太监,他的生祠遍布天下,而且跟中国数千年来的至圣先师孔子同享祭祀,平起平坐。孔子毕竟是死后才为人尊崇,但是人家“魏千岁”在生的时候就已经跟他同样伟大了,论“级别”应该比孔子还高一等。

《明史·宦官传》中记载魏忠贤原名魏进忠,河间肃宁人(河间肃宁据说盛产宦官)。魏忠贤家境贫寒,自己也不好读书,所以大字不识一个。少年时就是一个有名的泼皮无赖,打架斗殴,酗酒赌博,骑马射箭,凡当时大明天下“无赖泼皮”该拥有的本事他都有。魏忠贤最好赌博,但从来没有赢的时候。有一次,他与几个无赖少年聚赌,输得无力偿还,便被“同行”极尽羞辱。魏忠贤不愧是有做大太监的潜力,敢下狠刀子,他一怒之下就把自己给阉了。已经成为了阉人的魏忠贤自然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追随前辈的足迹,进宫当太监。魏忠贤进宫之后,很快凭着自己当无赖时的老手段当上了皇帝奶娘客氏的“对食”夫妻。对食就是指宫女与宫女之间,或太监与宫女之间结为“夫妇”,搭伙共食,聊慰他们被长期幽禁在宫廷,不能过正常的家庭生活,怨旷无聊的心理。历史上的明熹宗朱由校最宠爱他的奶娘客氏,封她为奉圣夫人,其吃穿用度和排场都强过了熹宗的后妃,后宫之中凡是得罪了客氏,便意味着在熹宗面前永远失宠。客氏的亲戚都被封官拜爵,魏忠贤自然也就因为自己“老婆”的“裙带关系”,很快从一个低级太监升职到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东厂总督太监。当上了太监头子的魏忠贤显然还不怎么满意,他唆使自己的“老婆”客氏,引诱熹宗沉溺于玩乐之中,不过问朝政。明熹宗不喜欢女色,但跟元顺帝妥欢帖睦尔一样都喜欢做木匠活儿,都是鲁班祖师爷的“天子”门生。而且,这个木匠皇帝的活儿做得非常出色,据《先拨志》载:“斧斤之属,皆躬自操之。虽巧匠,不能过焉。”吴宝崖也在《旷园杂志》中写到熹宗“尝于庭院中盖小宫殿,高四尺许,玲珑巧妙”。魏忠贤是熹宗的近侍,他自然相当清楚熹宗的喜好,于是便每每利用熹宗沉醉于木匠活儿的时候,将重要的奏章给他批示,熹宗刚听识字女官朗诵职衔姓名毕,就挥挥手说:“朕已悉矣,汝辈好为之。”又埋头做他的木匠活儿。既然皇帝听任大权旁落而无所顾惜,便为魏忠贤提供了极佳时机。他利用自己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东厂总督太监的身份与一些朝臣勾结,排挤了当时在朝廷中占主导地位的东林党人,逐渐掌握了内阁、六部,“当此之时,内外大权一归忠贤”。魏忠贤大力扶植自己的亲信,内廷中竟然有三十多人经常簇拥在他身边,而外廷文臣如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夔龙、倪文焕时常为魏忠贤出谋划策,号称“五虎”;武臣中田尔耕、许显纯、孙云鹤、杨寰、崔应元几人为他充当走狗四处杀戮不服管制之人,这几个人号称“五彪”;还有像吏部尚书周应秋、太仆少卿曹钦程等这样的“十狗”及“十孩儿”、“四十孙”。而这些走狗下面又有无数人依附,所以很快魏忠贤“自内阁六部至四方总督巡抚,遍置死党”。这帮宵小之徒内外呼应上下结合,擅权乱政,打击异己,把天启年间的政治局面搞得畸形而恐怖,后人称为“阉党专政”。阉党飞扬跋扈,四处盘剥百姓,将他人私产霸占到个人腰包中,而且杜绝一切言路,东厂“番役横行,所缉访无论虚实辄糜烂”。就连大长公主的儿子李承恩也被魏忠贤毫无顾忌地杀死。督察院左副督御史杨涟上书弹劾权奸魏忠贤二十四条大罪状,然而却被魏阉手下的一帮宵小反诬为贪污受贿,与左光斗、袁化中等被逮入狱,受尽酷刑,是年于狱中被害。中书吴怀贤读杨涟疏因为赞叹了几句,就被东厂阉党斩首抄家。其他人稍微呼冤,立被诛死。至于一般的百姓更是不消说,偶然说了几句话冒犯到魏忠贤,立刻被逮捕,“甚至剥皮、刲舌,所杀不可胜数”,以至于百姓在路上见了面,相互之间连话都不敢多说,只能以目视意。熹宗在宫里自个玩儿自个的,木匠活儿做得越发精致,根本不知道外面的情形,反而对魏忠贤越发宠信,在诏旨中与魏忠贤平起平坐,动辄称“朕与厂臣(“厂臣”即指总督东厂的魏忠贤)”如何如何,甚至下诏褒奖“尔忠贤之念急公家,勋高磐石……故特举尔大节,载在汗青,以作楷一时,流芳百世。念尔自佐朕垂衣而治,六载于兹矣。夙兴以图,心力为悴……朕用是耳目四达,政事肇新。皆赖尔任劳任怨于一身,展经展纶于三事,苦心茂绩,轶古冠今。”连皇帝都对魏忠贤如此褒奖,下面的人怎不唯魏忠贤马首是瞻?大家都顺着皇帝的话风,加紧地拍魏忠贤马屁,说魏忠贤好话。浙江巡抚佥都御史潘汝桢更是将这种歌功颂德的马屁拍到了极致,竟然提议给魏忠贤建生祠,像圣人一般享受百姓祭祀。蓟辽总督阎鸣泰不甘落后,也上了一份奏疏。奏疏中说建生祠这事情是天下人的意愿,“人心之依归”,因为魏忠贤“安内攘外,举贤任能,捐金捐俸,恤军恤民”,这还不够,阎鸣泰还着脸说这个大文盲“学识纲常之际犹萃其全,且于兵农礼乐之司共济其盛,治平绩著,覆载量弘”,把魏忠贤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位。熹宗朱由校本来就看好魏忠贤,这些臣子的奏疏其实是变相地拍皇帝马屁,无非是说皇帝慧眼识人。对于这样的奉承话,熹宗怎会不照准?皇帝亲批给魏忠贤造生祠,这事情非同小可,大明上下立刻刮起了一股魏阉崇拜风。无数谄媚之徒乘机展现自己对魏忠贤的忠诚,在生祠上做尽了学问。魏忠贤的生祠修得富丽堂皇,“瓦用琉璃,像加冕服”。冕服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于祭典的最隆重的服装,魏忠贤的“忠臣”们,竟然拍马屁拍到了不顾忌皇帝的地步,简直是匪夷所思。魏忠贤的木像被称为“喜容”,用沉香檀木做成,眼耳口鼻手足做得栩栩如生。木像肚子填满了金玉珠宝,木像头上特别留一个小洞穴,“簪以四时花朵”。巡抚刘诏行对着魏忠贤的喜容五拜三叩头,像是迎接皇帝;官员黄运泰还率文武诸官一起五拜三叩头,对着木像行万福,“口称某名某年某事蒙九千岁扶植,叩头谢:又某年某月蒙九乙千岁升拔,则又叩头谢”,然后致词毕,仍旧五拜三叩头,令心存羞耻心者看了浑身冒冷汗,而黄运泰还扬扬得意。不过,黄运泰得意得未免过早,他口呼九千岁还是把魏忠贤看“低”了,据吕毖《明朝小史》说:“太监魏忠贤,举朝阿谀顺指者但拜为干父,行五拜三叩头礼,口呼九千九百岁爷爷”。皇帝是“万岁”,魏忠贤一个太监竟然是“九千九百岁”,离万岁就差那么一点儿了。魏忠贤的奉承者将“阿谀”进行到底,先是在京城附近建生祠,然后堂而皇之在京城也建了起来。巡按御史梁梦环等人建生祠于密云、通州、昌平;太仆寺卿何宗圣建生祠于房山;工部郎中曾国祯建之卢沟桥;通政司经历孙如冽、顺天府尹李春茂建生祠于宣武门外;户部主事张化愚建生祠于崇文门……短短一年中,魏忠贤生祠一共建造了四十来处,每一个生祠的费用多达十万,少则数万,“剥民财,侵公帑,伐树木无算”,为了建生祠,毁掉了民舍二千余间,“创宫殿九楹,仪如帝者”,都城数十里间,魏忠贤的生祠一座接一座。监生陆万龄说:“孔子作《春秋》,忠贤作《要典》。孔子诛少正卯,忠贤诛东林。宜建祠国学西,与先圣并尊”。把魏忠贤与至圣先师孔子相提并论,这种阿谀奉承的词汇,前所未闻,不过,这样拍马屁还不算高,更高的是有人将魏忠贤与先古圣君尧帝相比,颂扬魏忠贤“尧天帝德,至圣至神”。就在魏忠贤的生祠风越刮越猛之际,魏忠贤的“守护者”明熹宗朱由校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八月,病逝于乾清宫,年仅23岁。朱由校虽然生育过生三男二女,但这些可怜的孩子都在诡谲的宫廷中早早夭折了,所以到了最后朱由校不得不选择自己的弟弟来继承皇位。朱由校的临终遗诏是:“以皇五弟、信王由检嗣皇帝位。”为什么明熹宗朱由校会选择自己的第五个弟弟朱由检继承帝位呢?

2.一戳就倒

年仅十七岁的朱由检突然当上了大明王朝的皇帝。但是,全天下人都知道现在的天下虽然名义上姓朱,但实际上已经姓魏了。骤然间即位的朱由检该如何面对这已经破败的河山,该如何铲除导致河山破败的毒瘤呢?一手遮天的“九千九百岁”魏忠贤又会怎么对付这新即位的皇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