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者忽都奇氏是一个高丽人,当初妥欢帖睦尔还是傀儡皇帝的时候,她在他身旁当一个端茶递水的宫女。奇氏虽然出身贫贱,却生性聪颖慧黠,深得妥欢帖睦尔宠幸,为此,还让当时的皇后答纳失里醋意大发,经常找借口毒打奇氏。答纳失里死后,妥欢帖睦尔曾想立她为后,但是权臣伯颜瞧不起她的微贱出身,坚持立了一位皇族女子弘吉剌氏伯颜忽都为后。奇氏没有被立为皇后自然是心有不甘,她默默地等待着时机。伯颜罢相后,奇氏马上密令她的宠臣沙剌班上奏立她为第二皇后,“居兴圣宫,改徽政院为资正院”。这个高丽女子奇氏实在是个“人才”,野心很大。当了第二皇后的她并不满足于既有的权力。她把第一皇后伯颜忽都视为眼中钉,但是因为这位皇后素来谨慎,所以奇氏抓不到把柄。为了给自己的后位铺平道路,奇氏还经常学习《女孝经》和史书中“历代皇后之有贤行者为法”。费尽心机地做了许多贤惠皇后该做的一切,想靠舆论推自己登上正皇后的宝座,同时也好让自己的爱子爱猷识理达腊当上储君。但是伯颜忽都不死,她便不能当上正宫皇后,而且,妥欢帖睦尔对这个谨慎的皇后也没有不满,奇氏找不到法子完成夙愿。到了最后,她干脆想赶早当上皇太后,搞宫廷政变,让自己的儿子登上帝位。贤相脱脱忠于妥欢帖睦尔,自然是第一个该扫清的对手,更何况脱脱曾经在册立爱猷识理达腊为太子时出于公心,表示不宜操之过急,以免皇后一旦有子不好处置。这使得爱猷识理达腊未能在当时被立为太子,一直拖到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六月才正式成为储君。为了除掉脱脱,奇氏四处联络朝臣弹劾脱脱。
贤相脱脱会被奇氏这个小女人整垮吗?至正十四年,脱脱奉命统兵出征张士诚的“大周”,奇氏便在京城加快活动,在张士诚将与脱脱议和之际,一纸诏令下来,脱脱被临阵罢职,贬放云南并死在流放地。奇氏虽然报了她的一箭之仇,元军却因军心涣散而被张士诚打败,从此在对内对外的所有战事中尽失优势。脱脱死后,太平代替脱脱成为丞相,奇氏便刻意讨好太平,让他帮助自己胁迫妥欢帖睦尔退位。太平拒绝,而在同时,妥欢帖睦尔也察觉了奇氏的这些动作,“怒而疏之,两月不见”。太平又成为了奇氏所记恨的第二个丞相。奇氏想方设法杀害罢免了好几个由太平任命的官员,然后在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和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一起成功让太平落到了自己精心设计的诬告陷阱中,太平被流配吐蕃,在半路上被矫诏逼令自杀。自成功设计了第二个丞相后,奇氏越发张狂,连连将那些反对自己的朝臣设计贬放,甚至将魔手伸向了妥欢帖睦尔的亲信老的沙。直到老的沙求救时,妥欢帖睦尔才从荒淫的生活中醒过来,原来自己在后宫玩乐之时,自己的老婆儿子已经在跟自己唱对台戏了。于是,妥欢帖睦尔让老的沙逃往大同镇帅孛罗贴木儿处藏身。奇氏紧跟其上,矫旨诬告孛罗贴木儿谋反,并派太原镇帅王保保出兵大同。孛罗贴木儿自然是不将奇氏放在眼中,反而领兵直闯大都,将皇太子打得东逃古北口,杀掉了奇氏的亲信朴不花和搠思监。奇氏和皇太子不肯干休,又派王保保攻打孛罗贴木儿的老巢大同。谁知孛罗贴木儿故伎重施,再次杀入京城,当上了左丞相,并让自己的亲信占据京师要害部分,把持了朝政。权臣当政的历史又在重演,妥欢帖睦尔怎能容忍,于是与自己的老婆联手,“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将左丞相孛罗贴木儿骗入宫中杀害,然后,将太尉、左丞相等等重职封给王保保。但是,王保保不想被搅入皇帝和皇后的宫廷纷争之中,坚持离京,却不料皇太子猜忌,很快又打起了内战。皇帝和皇后正打个不休时,元朝的农民起义已经发展得如火如荼了,妥欢帖睦尔和奇氏到底会一致对外还是会继续内斗呢?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2年),民间秘密组织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及其教友刘福通等广布民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元史》卷202《释老志》),并暗中凿刻一个独眼石人,埋在即将挖掘的黄陵岗附近的河道上。独眼石人挖出后,治理黄河的民工惊诧不已,消息传出,大河南北,人心浮动,韩山童趁机举世,点燃了红巾军起义的导火线。红巾起义爆发以后,一时“贫者从乱如归”,不出数月,黄河长江两淮之间,到处揭起了起义的旗帜。与红巾军起义同时,又有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浙东方国珍和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泰州张士诚的起义。当红巾军以燎原之势向四方八面发展之时,元朝政府先后派遣了大将进行镇压,但是如前所说,皇族内部的奇氏正在翻起巨波,致力于宫廷政变,分解了朝廷的兵力,使得起义军在不停地分解重组中得到迅速的壮大。在这乱世之中,一代英豪朱元璋迅速崛起,逐渐吞并了所有的农民起义军,独树一帜,成为了元军主力的头号敌人。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即皇帝位,国号“明”,建元“洪武”,成为了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就在朱元璋建国的头一年,他命令宋濂等人草拟的一篇声讨元朝的檄文中,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和“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讨伐元帝。朱元璋知道元朝将百姓分等级对待的政策是元败的一大原因,所以他在檄文还特地声明蒙古、色目虽不是汉族,只要“愿为臣民者”,皆与汉人同等对待。就在新王朝诞生之际,旧王朝的内部混战仍在继续。元王朝辖下郡县纷纷依附这新诞生的明王朝。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明大将徐达率十万精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跨黄河越过太行山,直逼元朝都城——大都。王保保自晋宁退守冀宁后不久,明朝精兵抵达通州,顷刻间,元都腑畿之地通州成了明军的囊中之物。徐达攻陷通州后,妥欢帖睦尔与“三宫后妃、皇太子、皇太子妃,同议避兵北行”,当时的大臣失列门及知枢密院事黑厮、宦者赵伯颜不花等谏,竭力劝阻皇帝离开大都,妥欢帖睦尔不听,任凭伯颜不花在自己面前恸哭不已。据《庚申外史》载,妥欢帖睦尔说自己曾夜观天相,大元气数已尽,理当明朝取而代之。先不提这段野史真假与否,总之,妥欢帖睦尔带着自己的老婆孩子半夜打开健德门仓皇逃往了位于锡林郭勒草原的上都。八月,明朝军队攻陷了元朝京城大都,大元王朝在中原的统治自此降下了帷幕。逃往漠北的妥欢帖睦尔屯兵上都,到达了大都的朱元璋“以帝知顺天命,退避而去,特加其号曰顺帝”,然后又遣使投书,对其晓以利害,目的在于招降。妥欢帖睦尔没有正面作答,而是作《答明主》一诗,令使者带给朱元璋。诗曰:
金陵使者渡江来,漠漠风烟一道开。王气有时还自息,皇恩何处不昭回。信知海内归明主,亦喜江南有俊才。归去诚心烦为说,春风先到凤凰台。
看来,妥欢帖睦尔重用汉官,也是因为自己对汉学有所了解,比起其他对汉文化一无所知的元朝皇帝真是好多了。我们姑且不论此诗的文采如何,但是从此诗中却可窥探出妥欢帖睦尔的态度。他自认元朝气数已尽,自诩大元的皇恩浩荡;既夸奖朱元璋这个明主可治理江南,又婉转表明了自己的禅让诚意。态度不卑不亢,把大元拱手相让的气度让后人望尘莫及。但是,妥欢帖睦尔的这首诗不过是缓兵之计罢了,他在书面上追捧了朱元璋,说自己愿意“禅让”,实际上却立即命令中书右丞相也速、王保保等拼力收复大都。在无充分准备的条件下,王保保率师直逼雁门关,经居庸关进攻大都。一场血战在燕山脚下展开,元军终因寡不敌众而败给明军。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明将常遇春、李文忠率九万骑兵,在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将侧翼的元军也速部全部消灭,接着挥师大都,与徐达一起将元军的残余势力一网打尽,至此,元大都完全被明朝军队占领。妥欢帖睦尔听说大都陷落的消息,又匆匆北遁到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湖畔的应昌。元顺帝成功地完成了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虽然蒙古帝国在中原的统治完结了,但他仍旧是蒙古帝国的大汗,对于蒙古各大汗国和部落享有宗主权,不过,妥欢帖睦尔心中仍旧无法安然忘记失败的打击,远离大都惶惶若丧家之犬的狼狈状牢印在他脑中,他本寄望能够重新收复失地,自己可以重新回到大元京城大都,可是这一切的期望已经随着元大都的彻底被占而成了东逝流水。五十多岁的妥欢帖睦尔已经没有年少时的风发意气了。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5月23日,妥欢帖睦尔便在悲愤和郁闷中带着自己未了的心愿撒手而去。妥欢帖睦尔去世后,他的儿子爱猷识里达腊在哈拉和林继位,将残元政权又维持了八年,并厉兵秣马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够实现其父的心愿重新打回大都。但是,他的希望也和妥欢帖睦尔一般落空了,大明的江山稳如磐石,爱猷识里达腊也怀着满腔遗憾去世。公元1402年,“元”被“鞑靼”取代,彻底灭亡。
元亡解读
元亡的罪魁祸首应归于元朝官员的贪污腐败,其腐败程度跟他们的初期武功一样,在历史上也属空前。而且,元朝的官员特别多,一块玉石的发掘或一张弓的制造,都会有若干官员管理,所有官员都靠贪污勒索维持高级享受。元朝末期,贪污剥削愈来愈严重。政府卖官鬻爵,贿赂公行。官吏敛刮的花样无奇不有。“无事白要曰撒花钱,逢节曰追节钱,生辰日生日钱,管事而索曰常例钱,送迎曰人情钱,勾追曰赍发钱,论诉曰公事钱。”(《元史·百官志》)到了妥欢帖睦尔时,一切腐败现象达到极点,蒙古贵族和喇嘛僧的跋扈,官吏的贪污,地主豪强的专横,与日俱增。以顺帝为首的蒙古王室,也是“丑声秽行,著闻于外”。元朝的统治走上了崩溃的道路。自世祖以来,元朝的财政税收政策,多次变动,长期无法解决。与其他王朝相似,元朝在中后期也长时间为财政问题所担忧,财政收支巨大,入不敷出。而同其他王朝相比,元朝的财政支出制度尤其混乱,缺乏章法,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盲目、随意性。从纵向看,尽管个别时期情况曾有所缓解,但元朝的财政危机总体而言是日益恶化。早在忽必烈去世前夕,国家财政已经出现赤字。成宗时期“动辄巨万,岁入之数,不支半数”。此后,元朝的财政勉强维持数十年不崩溃,是以大幅度增加对百姓的搜刮为前提的。到顺帝时,财政已经到了难以挽救的地步。妥欢帖睦尔企图用改造钞币的办法来挽救危机,结果是加速了经济的崩溃。元朝百姓被划分为四等,等级制度森严,在政治、法律地位以及其他权利和义务方面都有诸多不平等的规定,汉人受蒙人压迫严重,民怨沸腾。元朝还把职业的等级分十级:官、吏、僧、道、医、工、匠、娼、儒、丐。在汉传统社会地位很高的儒生在元朝地位比娼妓还低,造成了传统知识分子的强烈不满。许多知识分子用元曲的形式隐讳宣扬元暴政,不利元统治。元朝采取的重吏轻儒用人方针,与前后朝代明显有异。真正的儒士得不到重用,却大用擅长祸害人民的吏卒,政治腐败的速度因此大为加剧。元末人总结说:“不用真儒以治天下,八十有余,一旦祸起,皆由小吏用事……坏天下国家者,吏人之罪也。”治理黄河“这本是一件建设性的伟大工程,但它选错了时间,尤其是用错了方法;在人心沸腾的年岁中,把17万满怀怨恨的劳工,从他们的家乡强逼征调,集中在一起。完工之后,又没有妥善安置,而任他们向四方流散。”(柏杨语)治理黄河的时机和方式不对,促成了刘福通的红巾起义。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在国家的治理上是有他自己的想法和抱负的,然而这些改革却无法拯救元帝国搞散了的人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断,如妥欢帖睦尔怠政时,皇太子和皇后奇氏积极干政,野心勃勃。他们与大臣哈麻联手,导致脱脱罢相。此后哈麻掌握大权,密谋废除顺帝,拥立皇太子,事败被杀。但皇太子和奇后仍然继续策划“内禅”,寻求支持者,朝臣也因而分为两派。公元1367年,皇太子和奇后再次希望借助重臣王保保兵力迫使妥欢帖睦尔让位,王保保不从,其同盟关系破裂,引发内讧,北方局面一片混乱。此时崛起的朱元璋对内讧不断的元廷发起了致命一击,元朝因此灭亡。
妥欢帖睦尔大事记
公元1320年
⊙四月丙寅,元明宗和世梀长子妥欢帖睦尔生。
公元1329年
⊙被流放高丽。
公元1330年
⊙被流放到了静江(现广西桂林)。
公元1333年
⊙二月,回到大都。
⊙六月,登基为帝。
公元1335年
⊙唐其势叛变,被伯颜镇压。
⊙伯颜专权。
公元1340年
⊙贬黜伯颜为河南行省左丞相,又转令伯颜转往南恩州阳春县(今广东两阳县)安置,伯颜死于流放途中。
⊙脱脱主政。
公元1353年
⊙妥欢帖睦尔子爱猷识理达腊被立为太子。
公元1368年
⊙朱元璋即皇帝位,国号“明”,建元“洪武”。
⊙明大将徐达攻陷通州。
公元1369年
⊙明军占领上都,妥欢帖睦尔退居应昌府。
公元1370年
⊙妥欢帖睦尔病逝于应昌府,其子爱猷识理达腊(元昭宗)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