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强教学全面管理,是实现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保障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我们必须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切实加强教学全面管理。
一、积极推进教学管理体制
改革,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学校实际的教学管理体制要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大力推进教育创新,着眼于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其全面发展提供机会,从而有利于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二、抓好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建设
学科和专业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科学规划学科和专业结构体系;拓宽本科专业口径、扩大专业基础,增强学生适应性;稳定和提高基础学科水平,形成基础与应用学科的互补;重视发展应用学科和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更新、改造传统学科及专业,适度发展新兴学科、交叉边缘学科及专业;发挥本校优势,办出特色;根据学科与社会发展,适时进行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课程建设要以优秀课程为中心,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开展系统建设,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把重点课程建设和优秀课程评选作为一项整体工作,坚持“评建结合,以建为主”。
教材是一科之本,一本好的教材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很关键的。采用推荐教材或自编教材及其他辅助教材、教学参考书时要注重质量,鼓励选用国家优秀教材和面向21世纪教材,并结合教学内容改革与课程建设,依据教学大纲抓好讲义或自编教材,不断提高教材质量,突出特色和优势。
大学修养观以质量为中心切实加强教学全面管理
三、教学队伍建设
师资是决定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学内容能否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和责任感。要通过建立健全人才培训机制和保障机制、合理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和薪酬体系,创建人才资源共享机制,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高效精干、教学科研相结合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梯队;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在职与脱产培训结合、以在职为主,重点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提高,注意选拔培养学术带头人,发挥学术造诣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培养好青年教师。
在教师工作管理上,根据学校办学规模确定学校教学编制。制订必修课与选修课、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教学环节等不同性质、不同类别课程的工作量管理办法;做好每学年教师履职考核工作,考核内容包括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教学态度、教学质量及效果、教书育人、教学改革与研究和其他教学兼职的完成情况。
要实现教师管理的两个转变:由传统的、封闭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开放式管理模式,由单纯的管理模式转变为教师资源的开发、保障、利用管理模式。
四、搞好全过程质量管理,主要是抓好招生、计划实施、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关教学工作评价是宏观调控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学校教学工作评价一般包括总体教学工作水平评价、专业、课程和各项教学基本建设评价和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等。开展教学工作评价,要明确目标,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要抓好基础,突出重点;要坚持“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原则。
坚持教学工作评价经常化与制度化,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要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就是把对教学产生重要影响的教学活动有机相连,形成一个能够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稳定、有效的整体,包括教学质量管理系统、教学质量评估系统、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把教学工作评价的目标与内容作为日常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不搞形式主义;要和学校激励和约束机制相结合,通过评价调动教师和干部的积极性,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凝聚力。
教学计划也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教学计划既要符合教学规律,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又要不断根据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要求适时地进行调整和修订。
专业培养目标的制订必须遵循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依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对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要求,体现不同层次、不同学校的培养特色。
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也要体现改革精神、符合培养目标要求,服从课程结构及教学安排的整体需要,防止单纯追求局部体系的完善。
此外,课堂讲授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被选聘的新开课或开新课教师必须经过所开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严格训练,建立岗前培训制度,组织任课教师要研究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激励式教学,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五、教学资源管理
要搞好教室、实验室、场馆、仪器设备等教学设备设施的合理配置和规划建设,加大教学投入与教学条件建设,充分利用,保证教学需要,提高资源效益。
大力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改善教学手段,扩大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益。
六、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要坚持校内外结合,做好全面规划。实验室建设一定要与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相匹配,防止分散配置、分散管理、局部使用、低水平重复的低效益建设方式,注意集中力量与条件建设好公共的基础性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和经费管理,改进分配和设备投资办法,提高投资效益,提高设备利用率;组织实验室建设的检查验收。
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要突破仅限于感性认识、技能训练的旧模式,使之成为可模拟工业、社会等环境、进行综合教育训练的课内外教学实践基地;同时要改善实习条件,健全实习管理规章制度,建设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七、校风建设
校风包括教师的为人师表、敬业精神、治学等方面的教风和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方面的学习作风以及管理人员的服务作风。要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逐步形成好的传统;要坚持“重在教育,建管结合,以建为主”的原则,坚持“校、院(系)共同抓,教师人人管”的做法,把校风建设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要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特别重视考纪、考风,通过严格的教育和管理坚决制止作弊行为、纠正不良风气。
八、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要制订并完备教学基本文件,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期进程计划、教学日历、课程表、学期教学总结等制度,保证教学工作稳定运行。同时,加强教学管理队伍自身建设,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管理水平高、作风过硬的教学管理干部队伍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学管理干部的岗位培训和在职学习,掌握教学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提高管理素质和水平,适应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要求。
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要通过不断改善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通过科学的评价,分析教学质量,建立通畅的信息反馈网络,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提高质量意识,树立正确全面的质量观,坚持严格的质量标准;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知识、能力和素质综合发展、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观点;全校协同,上下协调,严格执行教学规范和各项制度,保持教学工作稳定运行,保证教学质量。
搞好教学管理,还必须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情况,开展教学管理及教育研究,紧密结合教育及教学管理的实际,不断改进研究方法。
九、掌握教学管理的发展趋势
教学管理不仅是行政性管理,而且要根据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等进行大量的教育教学研究,承担起学校教学工作的学术管理职能。教学管理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坚持全面系统观念。
一方面,教学管理是育人的过程,也是服务的过程。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双重积极性,特别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主导性,形成科学、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才能提高教学效益。另一方面,要树立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的思想。高等学校对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对教学过程的多个因素、多个环节全面管理,教师、学生、教学辅助人员、教学管理人员以及为教学服务的人员全员参加并同时接受管理,对招生、计划实施、教学运行、辅助教学和考试的全过程开展质量管理。
面对21世纪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我国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心之一,积极探索教学管理的改革,拓宽基础,优化、整合课程,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将是培养创新人才所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