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修养观
31850300000024

第24章 论学习素质教育

20世纪后二三十年,世界教育有一个明显的发展趋势,即大力倡导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的重要性为世界公认,因此,当前学校的任务不仅仅是授予学生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自己去学习、发现、创造知识,加强其学习素质修养,使之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需求。

一、学习素质教育的意义

“学习”这个词,最早见于《礼记·月令》中的“鹰乃学习”。但它不是一个复合词,而是“小鹰在练习飞翔”的意思。古时候的“习”(“習”)是个会意字,意为白色的羽毛,也与小鸟在练习飞翔联系在一起。后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这句话赋予“学习”以今天人们所理解的内涵,学习的本意是个体(动物也好,人也好)基于物种的生命本能所展开的成长探索过程。现在人们对于“学习”涵义的理解,大多数人已经趋向于“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即教育的四大支柱才是学习的真正内涵——“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当然这是学习含义的广义理解。具体落实到学校操作层面上,学习一般是指个体经验的获得,及由此影响到的个体行为变化过程,包括学习兴趣、意志情感的培养与学习能力的生成,形成个体的学习知识、心理、能力、品质、习惯等。学习素质是指导学生如何去学的内在特质,因而学生的学习素质的涵义可以理解为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学习规律、学习方法和知识形成中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心理、具备的学习品质与习惯等因素的综合表现。据这个理解,学习素质结构由三大块组成:一是学习的知识结构,包括学习规律、学习方法等;二是学习的能力结构,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学习能力等;三是学习的心理品质结构,包括学习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及学习习惯等。根据对其内涵的理解,学习素质教育的意义可概括为:

大学修养观论学习素质教育(一)学习素质教育是改变传统学习观念、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知识经济要求学习的创造化、社会化和终身化,要求学习由继承到创新、由竞争到合作、由一次学习到终身学习、从被动学习发展为主动学习。而我国传统的学习观念是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填充器,加之学习的日益符号化、抽象化、狭隘化,使学生陷入了魔圈难以自拔,给他们带来了沉重的学习负担;学生的学习变成了教育的影子,没有创造性与主动性,使本应是精神享受的学习变成了一场苦役;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习不再快乐,大多数学生成为考试的陪衬者、牺牲者、失败者,这一过程中的焦虑、厌倦、抑郁、叛逆、孤僻、狂躁等不良心理状态经常出现,造成学生感觉迟钝、身心疾病增多、人格不健全、生存适应能力差……所有这些,与知识型社会强调的“人是知识社会的主体”、“终身学习将成为人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不相适应。通过学习素质教育将使学生的学习观念得到更新,从“难学”到“易学”、从“苦学”到“乐学”、从“死学”到“活学”,从而适应21世纪学习型社会与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学习素质教育是实现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要手段与内容

学习素质教育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而学生的学习活动内容是多方面的,既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活动,也有思想陶冶、品德塑造、身体锻炼、劳动实践、艺术鉴赏活动等。事实上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任务都要通过学习才能完成,而浓厚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习惯、灵活的学习方法、优良的学习品质、多样的学习能力对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品德的形成、体格的成长、审美能力的增强、劳动观念的更新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习素质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学习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是丰富学生生活的重要途径“终身学习是打开21世纪光明之门的钥匙”,学习对于21世纪的人们来说,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一是由于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要求人们提高接受、选择、分析、判断、处理信息的能力;二是知识经济的到来,要求人们紧跟科技发展步伐,不断开展科技发明创造;三是地球上人类面临的诸如贫困、人口膨胀、战争等问题的解决更寄希望于终身学习。而学习素质教育不但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而且使其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见多识广、心胸开阔,生活充实而丰富多彩。因为掌握了学习的本领,在良好的学习品质与学习习惯的指引下,将使学生在生活中受益无穷。

二、学习素质教育的内容

对学生进行学习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是指通过教育来提高学生学习素质的活动。其教育内容主要应包括:

(一)激发与培养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帮助他们了解教学目标,将目标内化为学习活动的动力,使教学目标成为学习的动机。其次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用愉快的语调、目光的接触、在教室适当走动以及与学生个别交谈等方式传达一种积极的课堂氛围。再次是教师作为动力源,通过对学生充满希望的期待,创设问题情境,显示热情与关心,提供明确反馈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最后,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激励,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信息化社会的特征以及继续学习在人生历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磨砺良好的学习意志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遵循意志发展的一般进程,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第二,鼓励学生下决心树立信心和恒心;第三,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强化学生学习的坚韧性与自制性。

(三)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按规律学习

学习规律不同于具体的学习方法,它是从具体学习方法中抽象出来的具有指导意义的原则。大致有以下规律可供参考:学与习结合;博约结合;学教结合;劳逸结合;立志先学;学贵有恒;专心致志;集中注意力;深造自得;熟读精思;循序渐进;温故知新;知行统一;学以致用等。

(四)形成完备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包含的内容甚广,有学某一学科的方法,有读一本书的方法,有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等等,这里仅摘取学生学习过程的基本五环节,简要表述一下学法:制定学习计划,“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不打无准备之仗”;提高学习效率,向50分钟要质量;学后复习,“温故而知新”;实践运用,“绝知此事要躬行”。

(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提出一套可以操作而又行之有效的常规要求,譬如课堂上遵守纪律、积极参与课外有益活动、广泛吸收知识等,并且不断强化行为训练。学习常规要求一经提出就应长期坚持,并逐步提高要求。

(六)提高自主性学习能力与创造性学习能力

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学习者充分了解自身的客观条件并进行综合评估,明确自身需要,善于拓宽信息渠道,掌握获取信息的技能,善于与他人交流情感与需要,并寻求适当的帮助。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形成,首先强调思想观念上应着眼于如何获得未来的发展,其次是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将独立思考与科学精神有机结合,再次是开放性的学习,要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强调创造性学习方法的运用。

(七)陶冶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主要有:形成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认真、进取的精神;充分提高每门学科的特点优势加以激发;切实帮助学生克服初始阶段的困难,稳定学习兴趣;培养师生间积极、融洽的感情,鼓励学生多尝试、练习等。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的形成,首先要端正他们对学习的认识,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和发展其正当需要;其次是加强对其学习归因倾向的指导,优化学习品格;最后是充分发挥教师的情绪感染力,并树立全面的教学观,使学生学有乐趣、学有情趣、学有志趣,使课堂教学气氛民主、活跃。

(八)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让学生懂得现在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对于今后社会发展仅是基础和基本指导,是远远不够的,使他们树立“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的意识,把学习看成一生的活动,是自身不断发展的需要,充分认识终身学习的时空决不局限于青少年时期和学校学习期间。社区教育在学习型社会里要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使一个人在一生中能持续地学习。

(九)教会学生学会生活、创造、关心、思考及自我教育

这项教育内容可以说既是以上八方面内容的综合运用,又是学习的广义涵义的再现,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通过“五会”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正确对待升学与就业,立志艰苦创业与终身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与学习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学习素质教育的实施

显然,学习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要达到这个目标,在实施学习素质教育时,要切实把握以下各点:

(一)确定持续学习的概念,使学生掌握广泛的普通基础知识与深入钻研少数学科相结合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专门化与综合化趋势日益加剧。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也强调学生在学好某些学科的同时,加强综合文科与综合理科的学习,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有广博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在教育中,既要让学生在课堂内扎实学习,又要引导学生课外广泛阅读,在增加知识量的同时专攻某些感兴趣的学科,正确处理“博”与“专”的关系,使他们从终身教育提供的种种学习机会中受益,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陶冶持续学习的情感与意志,使学生勤学和乐学、会学与学会相结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体会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又要勤奋刻苦钻研、勇攀科学高峰。当然,学习绝不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受书本的奴役,绝不是老师要求的必须完成、受老师的奴役,也不是受集体的压力及组织的奴役,让学生变为苦行僧,而应是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体会到学习成果带来的欢快,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学习对于改造世界、改造生活的作用。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会学”与“学会”结合起来。“会学”强调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方法后会进一步自主地学习;“学会”是将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前者强调主动性与创造性,后者突出接受性与被动性,前者是后者的升华,后者是前者的基础,而两者对于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都很重要。

(三)把握持续学习的源头,从生活中学习

传统的学习观念仅停留在学生阶段,局限在校门里。信息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教育观念、教育手段的改革,使学习不能再局限于课堂,而应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去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素质。“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

(四)强化持续学习的策略,有的放矢开展学习指导

学习指导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它的内容不仅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而且更应该是对学生学习的全面指导,其关键是使学生学有动力、学有能力、学有活力、学有潜力。通过学习指导,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它主要包括:第一是学习目的性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第二是学习心理指导,让学生了解智力及非智力因素组成,适当向他们介绍有关心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第三是学习方法指导,有一般学习方法指导、学科学习方法指导、个别学习方法指导。第四是学习策略指导,包括对教学最具信息刺激性的方面给予选择性注意的策略、对新材料进行有效编码以便以后易于提取的策略、指导学生如何根据情况使用不同策略的策略。第五是让家庭充当好学习指导的角色。

(五)形成学习型社会的良好氛围

学习型社会良好氛围的形成,首先,要通过法律、法规、行政和舆论的作用来加强宣传和规范学习行为;其次,要从课堂、教材、教法、考试评价、师资等方面入手,全面改革学习教育;再次,要发挥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作用,使之成为开放的社会学习中心和学习资源聚集地,为各种学习者提供学习机会、学习咨询与学习服务;最后,要依靠各种社会机构及社会媒体、社会力量的作用,建设学习型组织,组织公民学习,提高全民的学习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