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一生要快读的中外地理
31878700000015

第15章 浙江省(浙)

【行政简介】浙江省简称“浙”,省会杭州市,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人口4677万。下辖11个地级市,30个市辖区,22个县级市,35个县,1个自治县。其中11个地级市包括: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金华市、衢州市、舟山市、台州市、丽水市。

【地理概况】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部,因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又称浙江)江流曲折而得名。全省陆地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为全国面积的1.06%,是我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其中,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内有耕地面积161.38万公顷,人均0.55亩,河流和湖泊占6.4%。

浙江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省内有钱塘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鳌江、京杭运河(浙江段)等八条水系;有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宁波东钱湖四大名湖及人工湖泊千岛湖。

浙江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3061个,是全国岛屿最多的省份,其中面积495.4平方公里的舟山岛为我国第四大岛。海岸线总长6486.24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2200公里。

【气候特点】浙江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18度,无霜期东南沿海达270天,杭嘉湖平原在230天左右。年降水量1000-2200毫米。1月、7月分别为全年气温最低和最高的月份,5月、6月为集中降雨期。7-9月沿海热带风暴活动频繁。

【交通运输】浙江境内交通便利,有沪杭、浙赣铁路相接纵贯省境,与杭甬、杭宣铁路构成交通主干线,2003年铁路通车里程1250公里。1997年8月全线贯通的金温铁路全长251公里,号称“浙西南的运输大动脉”。1937年建成的钱塘江大桥是国内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双层桥,至今仍是浙赣线之咽喉。钱江二桥和钱江三桥已建成通车。全省有6条国道和66条省级干线公路,全省所有乡镇已通公路。

全省航空网线稠密,到1995年有6个民航机场,共辟航线120多条,已开通杭州-香港、杭州-新加坡、宁波-香港的直达航班。目前,全省有万吨级以上泊位55座,已初步建成宁波、舟山、温州、海门、乍浦五大港口为主体的港口群,其中宁波北仑港是中国四大国际深水中转港之一,可停靠30万吨级货轮,年吞吐量居全国第2位。

【重要城市】

杭州杭州是浙江省省辖市,浙江省省会。位于中国东南部沿海地区,浙江省中部偏北。辖区总面积1659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683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105.2平方公里。现辖8区3县级市2县,总人口为603.22万,其中城市人口128.76万。

境内西北部和西南部系中山丘陵区,群山起伏,西南部的主要山脉为天目山、白际山、千里岗山,东南部为龙门山。全市的地貌基本特征为“七山一水二分田”。杭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2℃,极端最高气温42.1℃,最低气温-10.5℃。年平均降水量1399毫米,降水以春雨、梅雨、台风雨为多。

杭州是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文物古迹众多,西湖风景名胜区闻名于世,1982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杭州自秦朝建城2200多年来,其间吴越、南宋两朝作为国都,历时234年。杭州地灵人杰,英才辈出,文脉源远流长。唐代诗人白居易、宋代诗人苏东坡都曾为杭州地方官,留存的古迹甚多,文采照人。《梦溪笔谈》作者沈括、活字印刷发明者毕升、木结构的祖师“造塔鲁班”喻皓,以及现代杰出科学家钱学森等都是杭州人。

绍兴绍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甬之间,下辖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和越城区,面积8256平方公里,人口433万,其中市区面积339平方公里,人口64万。绍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4C,年平均日照1996.4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460.9毫米。境内河湖密布,水道成网。

境内地貌类型多样,西部、中部、东部属山地丘陵,北部为绍虞平原,全境地势总趋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全市最高点为海拔1194.6米的会稽山主峰东白山,最低点为海拔仅3.1米的诸暨“湖田”地区,中部多为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台地,绍虞平原平均海拔5至10米左右。地表江河纵横,湖泊密布。在全市土地面积构成中,山地占27%,丘陵占33.5%,台地占5.6%,河谷盆地占16.5%,平原占17.4%。

绍兴历史悠久,名人荟萃,素有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的美誉。千百年来,古越大地涌现出了无数将相贤才、文人雅士,构成了绍兴灿烂的名人文化,留下了一大批古迹胜景,著名的有大禹陵、兰亭、鲁迅故居、******祖居等等,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城市。

【文化习俗】浙江是我国古代所称的“江南”地区,这里保持着浓郁的历史文化。“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是典型的江南画面,而在浙江绍兴地区,河道中停满乌蓬船,船夫坐在船头观看社戏更是别有风味的水乡风情。浙江的古桥独树一帜,桥梁的实用与传统文化艺术结合起来,形成了借景、对比、烘托、隐语等建筑美学,蕴藏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主要名胜】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浙江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特色明显,知名度较高。全省有重要地貌景观800多处,水域景观200多处,生物景观100多处,人文景观100多处。

杭州西湖西湖位于杭州城西,三面环山,东面濒临市区,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水面面积约5.66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岛屿为6.3平方公里,湖岸周长15公里。水的平均深度在1.5米左右,最深处有2.8米,最浅处不到1米。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

西湖处处有胜景,历史上除有“钱塘十景”、“西湖十八景”之外,最著名的是南宋定名的“西湖十景”和1985年评出的“新西湖十景”。在以西湖为中心的60平方公里的园林风景区内,分布着主要风景名胜40多处,重点文物古迹30多处。概括起来西湖风景主要以一湖、二峰、三泉、四寺、五山、六园、七洞、八墓、九溪、十景为胜。

美丽的杭州西湖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是我国30多处以“西湖”命名的湖泊中最为引人入胜之处,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

钱塘观潮壮观的观潮景象,全世界只有二处,一个是南美洲巴西的亚马逊河,另一个就是我国的钱塘江。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前后几天,远眺钱塘江出海的喇叭口,潮汐形成汹涌的浪涛,犹如万马奔腾,遇到澉浦附近河床沙坎受阻,潮浪掀起三至五米高,潮差竟达九至十米,呈现出“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可摧”之势。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由西往东注入杭州湾,流入东海。“钱塘观潮”自古闻名,它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目前,人们不同的地段可以观赏到不同的潮景,比如塔旁观“一线潮”,八堡看“汇合潮”,老盐仓可赏“回头潮”。

【地理档案】春秋时期,浙江分属吴、越两国。在历史的长河中,浙江人文荟萃。有哲学家王充、陈亮、刘基、宋濂、王阳明、黄宗羲,诗人骆宾王、孟郊、贺知章、朱淑真、陆游,书法家王羲之、虞世南、褚遂良、赵孟頫,画家马远、黄公望、徐渭、陈洪绶、任伯年、吴昌硕,科学家沈括,教育家蔡元培,以及章太炎、王国维等著名学者。自东汉到现代,载入史册的浙江籍文学家逾千人,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出现了鲁迅、茅盾、郁达夫、冯雪峰、徐志摩、丰子恺、吴晗、夏衍、艾青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建国以来的“两院”院士(学部委员)中,浙江籍人士占了近五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