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书古代楹联
31941000000022

第22章 明代联宗数解缙

解缙(1369~1415)字大绅,江西吉水人。举洪武进士,授中书庶吉士,上万言书,批评太祖政令屡改、杀戮太多等事,被罢官8年。建文时再出仕。永乐初,任翰林学士,主持编修《永乐大典》,很受成祖器重。永乐五年(1407)因谗而谪广西,8年后入京奏事,适成祖不在京师,谒太子而还,乃以“无人臣礼”罪下狱,后被杀害于狱中,年仅46岁。

解缙早慧富才智,3岁识字,5岁能文,7岁会吟诗联对,时人称为神童。由于早慧,舌伶口利,长于急辩和应对,号称“对联大师”。上节中以“容易”对“色难”即可见一斑。

联讽老秀才

解缙从小敏于应对,一时远近传闻。附近一位秀才知道了,很不服气,多次出联刁难,但这秀才并无多少真才实学,几个回合之后,解缙便看穿了他。为压压他的狂傲之气,送了他一副对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副妙联像匕首一样,击中老秀才的要害,老秀才不得不退避三舍。

解缙此联,全联用主谓词组,句式灵活,毫无虚词赘字,形象而又一针见血。1941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就引用了此联,以用来替那种没有科学态度,只会背诵马、恩、列、斯著作中若干词句,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入画像。并说,如果有人真正想诊治自己的毛病,我劝他把这副对子记下来,或者再勇敢一点,把它贴在自己房子里的墙壁上。这说明五六百年前解缙创作的这副名联,至今仍有现实价值。

巧对免师责

一日,解缙上学,见路旁野花鲜艳,随手摘了一把,放在案头玩赏。猛见老师上课来了,急将花束插入袖内,哪知早被老师窥见,踱步解缙案前,严肃责问道:

小子暗藏春色

解缙知道违犯了教规,眼睛盯着戒尺,礼貌地回老师道:

大人明察秋毫

老师又以规导的口气说:

少壮不努力

解缙马上以自责的口吻回道:

老大徒伤悲

老师这才谆谆教导他说:

开卷有益

解缙诚恳地答谢老师的教诲说:

温故知新

一问一答,使老师转怒为喜。

名士赞誉解神童

解缙长到8岁,老师为扩大学童眼界,带着大家到皇都南京观光旅游。一天,师生们游观金水河的玉栏杆,恰巧碰到名士胡子祺,老师顺便指着解缙介绍说:“这就是我的高足弟子——有神童之称的解缙。”

胡子祺是老师的好友,也曾耳闻解缙才名,今幸得遇,即指金水河为联,命解缙试对:

金水河边金线柳,金线柳穿金鱼口;

胡子祺以顶针技法构联,解缙知道配对的要求,也以面前的玉栏杆组句:

玉栏杆外玉簪花,玉簪花插玉人头。

对句同样用眼前事物,贴切不俗。胡子祺大加赞赏:“令徒名不虚传,前程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