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书古代楹联
31941000000030

第30章 联苑才子唐伯虎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又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江苏吴县人。29岁中乡试第一,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被革黜,后游名山大川,致力绘画,擅长山水,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称为“明四家”。兼善书法,能诗文。

有关唐伯虎的传说,民间流传较多,散见的对联也不少,是一位被神化了的风流才子。

唐寅借联寓秋香

太师华鸿山告老归乡后,聘请王本立老先生为华府家师,专门教两个公子习文学诗。唐寅为追求华府俊婢秋香,这时也佣身为仆,来到了华府。一天,华太师来家塾书斋探望,向王本立先生夸耀新买来的书童华安(唐寅佣身为仆后,取此名)的才华,可惜沦落在童仆之中。为了表达他老人家怜才爱才之心,嘱王本立不妨考考华安,王老便唤华安,道:“现值深秋季节,旅客感秋,此乃常情,我出个上联,你速速对来”:

千里关河萦客梦

唐寅不假思索应声道:

万家砧杵动秋声。

华太师喜道:“老夫子,华安此对如何?又浑成,又典雅,又敏捷!”

王本立不肯罢休,想了一会儿,又道:“华安,还有一上联,是引用《秋声赋》的‘四无人声,声在树际’的典故。”便吟道:

空际有声都在树

唐寅应声回道:

枕边无客不思秋。

华太师道:“好一句‘枕边无客不思秋’!”

不过唐寅所对,暗中却另有寄托,第一句“秋声”,第二句“思秋”,都是实指华府俊婢秋香而言。后来,唐寅终于如愿以偿。

乞丐妙对

一年暮夏,唐寅、祝允明结伴闲游,走到一处大荷塘边,只见游鱼成群,在荷叶阴凉下,掀起缕缕涟漪。唐寅一时兴起,自言自语吟出上句:

池中莲叶鱼儿伞

吟音刚落,祝允明续道:

梁上殊丝燕子帘

哪知唐、祝两才子的互对,给坐在柳荫下歇气的小乞丐听到了,一跃站起来,冲着唐祝二人道:

被里棉花虱子窝

唐寅的出联是睹景触发灵思,全用名词组成多层次的清晰画面,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给人以美的感受,而祝允明与乞丐的对边,亦各自成趣。特别是乞丐的俏皮话,不经雕琢,顺口成章,道出丐者的生活,也算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