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书古代楹联
31941000000031

第31章 李东阳应对显才

李东阳(1447~1516)明代诗人,字宾之,号西涯,湖南茶陵人。天顺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除诗作外,最擅属对,留传下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联话。

李东阳巧对英宗

李东阳10岁时就以才名同安徽休宁的程敏政被推荐至翰林院深造。明英宗朱祁镇为着要面试其才,特在金殿召见他俩,并与之同进午膳。席间,英宗指着一盘蟹髓说:

螃蟹一身甲胄

程敏政抢对道:

凤凰遍体纹章

李东阳接着对道:

蜘蛛满腹经纶

英宗听了两个才童的应对,很高兴,认为二人均会前程无量。

后来程敏政中成化进士,授礼部侍郎;李东阳中天顺进士,授吏部尚书。英宗是个昏庸的皇帝,但对这两个才童,还算是有点眼光的。

李程巧对成佳联

一日,李东阳同程敏政走出翰林院学府,到采石矶游览。两人途中吟诗论曲,异趣雅兴,谈风正旺,不知不觉已经来到采石矾头。眺望江天景色,不禁有感于心,李东阳忽得上句,对程敏政吟道:

五风十雨梅黄节

程敏政以敏捷见长,随口对:

二水三山李白诗

两才童对句,初看起来,平淡无奇,但略加品味,精微暗藏其中。妙处即是不直说“黄梅节”,而是采用倒装手法以“梅黄节”入联,这才使下旬“李白诗”形成工对。对句更将李白的名篇概括为“二水”:《渡荆门送别》,《望庐山瀑布》,“三山”:《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天门》,来对应“五风十雨”,再以“李白诗”巧对“梅黄节”,构成工整的数字对。

从格律对仗到构思,都可说是一副佳作。

联戏武官

李东阳中天顺进士后,不久授翰林院修撰之职。一次在太庙见一任指挥的武官祭神烧钱纸,纸经燃烧,白灰飞扬落到指挥的头上,李东阳在侧,笑对指挥出联戏道:

指挥烧纸,纸灰飞上指挥头;

不料这位指挥虽为武官,却富文采,马上以李东阳的身份,如法炮制,对出下联:

修撰进馐,馐馔饱充修撰腹。

两人都用谐音手法,切合身份相对应,充分显示了敏捷之才。

戏陈槐斋

明天顺年间,翰林院有位学士叫陈愧斋的,斯人性格温和,没半点儿官架子,不论对任何人,总是一脸笑容。就是有人骂他,也不发怒动火,是个与世无争的大肚量人。

一天,有位客人到他家造访。陈愧斋见是诗友前来,忙叫夫人倒茶,夫人回说“水没廾”,陈愧斋听了说了声“也罢”。又问茶叶在哪儿?答曰:“没买”。陈照样说了声:“也罢”。诗友一听,不禁失笑。后来翰林院众学士知道了这回事,便给陈愧斋送个绰号叫做“陈也罢”。后来他从翰林院除南京太常卿,很多门生前来饯别、由于陈待弟子如亲子,临别时不少门生流了眼泪,难忘师恩,当时同僚大学士李东阳也来送行,看到师生们难舍难分的情景,不自禁地诵哦一联:

师徒重分离,不升他太常卿也罢;

陈知是戏谑他,高兴地对了句:

君臣难际会,便除我大学士何妨?

出句对句都很风趣,把所有送行的都逗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