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抗清名将熊廷弼(1568~1625),一次从京城骑马回故乡江夏(今武昌)。一路跃马扬鞭,飞驰疾行,不觉飞骑奔驰到畈田田塍上,前面可巧走来一挑秧村姑,熊廷弼眼疾手快,急忙勒住丝缰,将奔马停住。田塍本来很窄,现在一人骑马,一人挑秧,让路就犯难了。熊廷弼示意叫村姑退回,让马先过去。村姑毫不惧怯地说:“让路不难,你先绐我对个对子好不?对不出,骑马的得让挑但的。”熊廷弼暗想这村野农姑,有眼不识泰山,对我太不礼貌了,接着又一想,不知者不为过,也罢,遂以命令的口气说道:“你出题吧!”村姑指着挑的秧担,不慌不忙,有板有眼地出句道:
稻草扎秧父抱子
反正村野农姑未见过世面,也不知马上将军就是辽东的熊经略,出句之后,仰头对骑在马上的熊廷弼说道:“请快对吧!”
熊廷弼正在凝思,忽见一老妇提一篮嫩竹笋从村舍走出来,在禾场边剥笋壳,触发灵机,偶然得句道:
竹篮提笋母怀儿
上下联均以拟人手法,借物叙事,匠心独运,意境幽深。
村姑见未难倒骑马的,复指村舍绿竹为题,又出一上联:
雪压竹枝头点地
熊廷弼幸而骑在马上,人在高处看到远处的荷塘,荷叶迎风翻舞,因而获得对边:
风吹荷叶背朝天
两人都是描绘景物,将静物动化,有传神妙味。
一生戎马疆场的熊廷弼,对出这奇妙的对边。与村姑阐明的道理及描述的事物贴切吻合,显示了他的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