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书古代楹联
31941000000056

第56章 联苑名家李调元

李凋元(1734~1802),清代文学家、戏曲理论家,也是联艺名家。字羹堂、赞庵、鹤洲,号雨村、童山蠢翁,四川德阳人。乾隆进士,历任广东学政,直隶通永道,因得罪权臣和王申,充军伊犁,后以母老,方获释归。

端午节戏对三嫂

李调元小时聪明乖巧,爱在成年人面前耍滑头,逗得大人们喜怒皆非。一年端午,三嫂在厨房包粽子,刚煮下锅,李调元就嚷着吃。三嫂想了个计策对付小调元说:“有半副对边,对出来了有的吃。”李调元毫不在乎地说:“属对有何难处,粽子我吃定了。”

李调元排行第五,当天又是五月初五,三嫂实想乘机奚落一下调皮的五弟,出联道:

五月五日,五弟厨房讨粽子;

上联连用三个“五”字,可把李调元难住了。他眼看粽子吃不成,便在厨房内四处寻找,见盆子里放着糯米糍粑,对三嫂道:“我不想吃粽子了,要吃这滋杷!”三嫂道:“更不行,我昨夜三更三点才舂出米来的,小孩子怎能先尝新呢?”李调元闻三嫂之言,触发灵感,快活地对道:

三更三点,三嫂檐下偷糍粑。

三嫂没奈何地求五弟说:“对是对着了,但得把‘偷’字改成‘舂’字,我才给你吃粽子。”李调元也要挟说:“那你也得把‘讨’字换成‘吃’字。”于是叔嫂达成协议。

联批纨绔子弟

一次,李调元奉命赴两江主考,一些州官及豪绅名士打通关节将自己的那些纨绔子弟送去考试。

李调元秉公主考完毕,进行阅卷,因考题中有“味味我思之”的话,有个州官的儿子在考卷上竟将“味味”误认做“妹妹”,写成:

妹妹我思之

李调元阅卷至此,啼笑皆非,提笔批道:

哥哥你错了

批语妙构成联,可称一奇。

敏释东坡对

很久以前,岭南流传下来半副绝对,因没人对出,爱好联艺的人就把它刻在石碑上,征求下联:

半边山,半段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9月,苏轼道经广州,有人为此上联向苏轼求对,苏轼不经意地说:“一块碑石一行字,只一句上联嘛!”说罢掉头而去。当时人们都说:“大学问家苏东坡都对不出,难啊!”

清乾隆年间,李调元任广东学政,大家都知道他是楹联大家,就请李学政来对,并介绍了东坡说的话。李调元听后对众人说:“苏东坡早对过了,不必再对啦。”众人不解,调元解释说:东坡对的是:

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虚。

闻释,众人方悟苏东坡说的话,一致称赞李学政高才,解开了几百年前的对谜。

题太白祠

四川江油县城西青莲场外建有太白祠,李调元曾题联曰:

豪气压群凶,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

仙才媲众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

《太白醉酒》一剧中,李白曾使杨国忠打扇,高力士脱靴,杨贵妃捧砚,是他一生中最为狂放豪气的时刻。

下联的“参军”指南朝宋鲍照,曾在临海王刘子顼麾下做参军,世称鲍参军,他的诗风格俊逸。“开府”指北周庾信,官至骠骑大将军,世称庾开府,他的诗风格清新。杜甫的《春日忆李白》曾说:“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作者在这里是说李白的诗才兼鲍庾两者之长,的确是诗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