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一本书读懂中华民俗知识
31999500000029

第29章 歇后语

你知道歇后语名称的由来吗?

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民众所熟悉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边的半句话是主体,后边的半句话是对前半句做的解释,中间用破折号相连接。平常使用歇后语,只说前边的半句,停歇一下,让听话的人去体会、猜测,若体会不到、猜测不出,再说出后半句来。先说半句,歇一会儿,然后再说半句,因而叫做歇后语。歇后语可以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使复杂的现象变得简单;使隐晦的东西变得明白。有些地方称歇后语为半头话、七成话,或叫卖关子、宰言子、倒坎子。因为这种说话的方法,含蓄、巧妙、生动,有幽默感,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歇后语经过不断改造、加工,口口相传,各个方言区都有自己的歇后语,也有在各地通行无阻的歇后语。

关于“饮食”的民间歇后语知多少?

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

酱油瓶里倒醋——不知啥滋味;

鸡爪子烩豆腐——没多大油水;

鸡蛋炒韭黄——一色货;

黄豆煮豆腐——父子相认;

花椒炒生姜——又麻又辣;

豆腐干煎腊肉——有言(盐)在先;

豆芽拌粉条——内外勾结(里勾外联)。

关于“爱情”的歇后语知多少?

棒打鸳鸯——两分开

东边日出西边雨——说他无晴(情)也有晴(情)

姑娘当大媒——自己作保

贾宝玉结婚——不是心上人

看戏流眼泪——有情人

快刀砍水——难分开

门板上的神——定成对

盼望太阳的姑娘——想晴(情)人

司马遇文君——一见钟情

向着太阳的花——爱情(晴)

杨宗保招亲——又喜又惊

鸳鸯戏水——双双下

捉对的蚕蛾——死也不放

关于“心情”的歇后语知多少?

崔莺莺送郎——一片伤心说不出来

对着墙壁流眼泪——独自悲伤

狗啃骨头——十分喜爱

寒号哭夜——如丧考妣

好马挨鞭打——忍辱负重

胡椒浸在醋里——辛酸得很

贾宝玉哭灵——悲伤已极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六月间喝冰水——寒心

三伏天的汽水——人人爱

三九天吃冰块——凉透了

小孩见了娘——没事哭一场

雪里送炭——急人所急

丈母娘疼女婿——心里爱

关于“求知”的歇后语知多少?

八十岁老头学打球——老练

笨鸟先飞——早入林

打破沙锅——问到底

大炮打麻雀——大材小用

道士念经——照本宣科

隔靴搔痒——摸不到痛处

拐杖吹火——一窍不通

和尚打梆子——老一套

猴子掰包谷——掰一个丢一个

鸡吃萤火虫——心知肚明

孔夫子念书——咬文嚼字

口儿诵来心儿非——前读后忘记

老和尚打坐——用功

理发师的徒弟——从头学起

立秋的石榴——点子多

六十岁学打拳——迟了

炉外的锤子——趁热打铁

鲁班门前问斧子——讨学问来了

麻袋上绣花——底子太差

马笼头给牛戴——生搬硬套

牛瘦骨不瘦——底子好

樵夫买柴——不务正业

石灰浆写文章——尽白字

剃头的割耳朵——外行

铁杵磨成绣花针——功到自然成

王羲之看鹅——专心致志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一本通书读到老——食古不化

关于“理想”的歇后语知多少?

矮子爬山——步步登高

八十岁老婆婆绣花——老来发愤

比赛场上的运动员——争先恐后

穿钉鞋走泥路——步步扎实

春苗得雨——正逢时

钢板上打铆钉——毫不动摇

将军不下马——奔前程

九十岁老翁学武术——心有余而力不足

老了的虎——雄心还在

马上要杂技——艺高胆大

脑瓜门没头发——前途光明

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三伏天的高粱秆——节节上升

沙滩上拉车——一步一个脚印

水牛过河——崭露头角

瞎子进学堂——不认书(输)

鱼鹰下洞庭——大有作为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坐着飞机放声唱——高歌猛进

《红楼梦》中的歇后语知多少?

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7回焦大)

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第16回王熙凤)

借剑杀人——不露痕迹(第16回王熙凤)

引风吹火——费力不多(第16回王熙凤)

站干岸——不沾事(湿)(第16回王熙凤)

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第16回王熙凤)

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第19回李嬷嬷)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第25回彩霞)

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第26回红玉)

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第30回王熙凤)

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金钏)

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46回鸳鸯)

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第46回鸳鸯)

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第46回鸳鸯)

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第53回贾珍)

聋子放炮仗——散了(第54回王熙凤)

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第60回芳官)

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第61回柳氏)

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第65回尤三姐)

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第65回尤三姐)

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第68回王熙凤)

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第68回王熙凤)

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第68回王熙凤)

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第75回鸳鸯)

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第88回贾母)

含着骨头露着肉——吞吞吐吐(第88回王熙凤)

焦了尾巴稍子——绝后(第117回众人)

《水浒传》中的歇后语知多少?

贼去了关门——迟了(第5回周通)

瓮中捉鳖——手到擒来(第18回刘高)

阎罗王面前——没放回的鬼(第21回阎婆惜)

披麻救火——惹焰烧身(第21回作者)

花木瓜——空好看(第24回潘金莲)

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露(第24回郓哥)

孙武子教女兵——十捉九着(第24回王婆)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26回作者)

灯蛾扑火——惹焰烧身(第27回作者)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死去活来(第39回作者)

割猫儿尾拌猫儿饭——自供自(第62回蔡福)

佛面上去刮金——刻薄(第83回军校)

雪狮子向火——酥了半边(第101回作者)

歇后语中的三国人物知多少?

曹操做事——疑心重

曹操杀吕伯奢——多心害死人

曹操杀蔡瑁——操之过急

曹操杀华佗——恩将仇报

曹操杀吉平——恼羞成怒

曹操杀吕布——懊悔不及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关公投奔曹孟德——身在曹营心在汉

曹操遇庞统——中了连环计

曹操到赤壁——利令智昏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华容道上的曹操——难过

曹操做事——大刀阔斧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许褚战马超——赤膊上阵

庞德抬着棺材上战场——决一死战

吕布拜董卓——认贼作父

吕布杀董卓——大义灭亲

吕布叛荆州——出尔反尔

曹操割须——以己律人

诸葛亮做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治蜀——顺应民心

孔明的计谋——神机妙算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过长江——胸有成竹

孔明给周瑜看病——自有妙方

诸葛亮借东风——将计就计

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

诸葛亮出祁山——以守为攻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诸葛亮斩马谡——执法如山

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

刘备对孔明——言听计从

鲁肃服孔明——五体投地

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诸葛亮用马谡——明白人办糊涂事

诸葛亮六出祁山——劳而无功

气死周瑜去吊孝——虚情假意

孔明斩魏延——借刀杀人

跟诸葛亮学本事——能掐会算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刘备编草鞋——内行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刘备当皇叔——时来运转

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