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名酒(学无涯丛书)
32017900000001

第1章 中国国酒——茅台酒(1)

国酒至尊茅台独享。茅台酒之所以被称为中国“国酒”,是由其悠久的酿造历史、独特的酿造工艺、上乘的内在质量、深厚的酿造文化,以及历史上在我国政治、外交、经济生活中发挥的无可比拟的作用、在中国酒业中的传统特殊地位等综合因素决定的,是三代伟人厚爱和长期市场风雨考验、培育的结果,是人民群众在实际的生活品味和体验中自然赋予的,因而当之无愧。

史载:“枸酱”,酒之始也。早在2000多年前,今茅台镇一带盛产的“枸酱酒”就受到了汉武帝“甘美之”的赞誉。此后,一直作为朝庭贡品享盛名于世。

茅台酒,以中华文化为媒介,名扬海外是有其历史的厚重根基。

工艺独特传承文明

所谓“文化酒”,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在酒文化领域的一种缩影和结晶,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酒及酒的生产折射出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既具有形而下的属性,又具有形而上的品质,是综合反映人类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社会生活等以液态形式出现的一种特殊食品。

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积累过程,文化酒也不是无源之水,其品牌在其自身领域中应带有强烈个性色彩,是惟一、排它和权威的。能够称为文化酒,至少应具有四个特征:其一,历史悠久;其二,工艺独特;其三,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曾产生重大影响;第四,必须是健康酒、生态酒。

以此作为标准来参照,茅台酒无疑是中华文化酒的典范。

众所周知,作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率先走向世界的代表,从1915年一举夺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开始,茅台酒之所以能一路挺进,创下畅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辉煌,除了由于它超凡脱俗的品质外,最根本之处,还与其拥有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密不可分。无论是茅台酒酿造工艺、环境的不可“克隆”,产品的“绿色”性,还是其在中国政治、外交、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独特的保健功能等等,都是这一内涵充分、丰富的体现。

品茅台酒,不仅是在品一种白酒、一种饮料,更像在品一种特殊的文化,这是很难在其他白酒中找到的精神体验。茅台酒能够当之无愧登上中国“国酒”的顶峰,跻身世界三大蒸馏名酒行列,与法国白兰地和英国威士忌齐名共享世界三大名酒(蒸馏)之美誉。正是因为过去和现在,它都在中国酒文化大厦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作出了特殊贡献,没有文化的背景,所有的辉煌都不可想象。茅台酒在走向世界的同时,也把中华酒文化的魅力尽情地展现给了世界。

国酒文化铄古震今

所谓“国酒文化”,是一个与“文化酒”互为表里的概念,正因为“国酒文化”的存在,茅台酒才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华“文化酒”的杰出代表,而“文化酒”概念的提出,反过来更极大地丰富了“国酒文化”的内涵,提升了其理性高度。

“国酒文化”的形成,从根本上讲,不是一个纯理论的建树过程,而是在岁月的长河中,一代又一代茅台人创造性的物质实践、精神实践相互碰撞“发酵”、升华积淀的结果。正如茅台酒成为“文化酒”、“国酒”的由来一样,“国酒文化”亦是由茅台酒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酿造工艺、神秘的酿造环境,以及在中国政治、经济、外交等生活中发挥的作用等等诸多“文化因子”“揉和”而成的综合体,因为茅台酒本身的丰富,从而也显得博大精深、丰富多彩。

茅台酒在以醉人的芳香让世界了解自己的同时,也让其了解了中国白酒、中国文化。很大程度,“国酒文化”既是对茅台酒企业文化的全面概括,又超出了一般性企业文化的范畴,在一个更宽泛的层面上,构成了中国酒文化大树最为挺拔的“枝干”和景观。

翻开一部中国酒典,茅台酒的故事最多。从汉武帝饮枸酱酒而“甘美之”到“秦商聚茅台”的胜景,从“风来隔壁三家醉”的浪漫到“酒冠黔人国”的至尊,从“怒掷酒振国威”的悲壮到“融化历史坚冰”的豪迈,从“捕捉泥土和空气情思”的低斟浅吟到“醉了中国,也醉了五大洲”的盛世之颂,具象的茅台酒和抽象的“国酒文化”,仿佛是绝伦的史诗,将酒文化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自古而今,“国酒文化”始终是一个不拘泥于饮者的特殊载体——文人骚客纷至沓来,为的是从茅台酒的诗情中寻找灵感,去升发更畅美的诗篇;政治家们把酒当风,豪迈痛饮中,彼此间不知不觉架起了诗一样的彩虹;外交家们以之为媒,杯杯香浓,让人体会到的,不仅是中华民族好客的心地,更是这个严肃的民族诗性的另一面……当然,这本身就体现了“国酒文化”的生动侧面。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国酒文化”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今天,作为茅台酒股份公司的企业精神,“我爱茅台,为国争光”所体现出来的珍惜荣誉、勇于奉献的价值取向,无疑堪称这种文化最具时代特征的宝贵的核心要素。

茅台酒系以优质高粱为原料,用小麦制成高温曲,而用曲量多于原料。用曲多,发酵期长,多次发酵,多次取酒等独特工艺,这是茅台酒风格独特、品质优异的重要原因。

酿制茅台酒要经过2次加生沙(生粮)、8次发酵、9次蒸馏,生产周期长达八九个月,再陈贮3年以上,勾兑调配,然后再贮存1年,使酒质更加和谐醇香,绵软柔和,方准装瓶出厂,全部生产过程近5年之久。

茅台酒是风格最完美的酱香型大曲酒之典型,故“酱香型”又称“茅香型”。其酒质晶亮透明,微有黄色,酱香突出,令人陶醉。敞杯不饮,香气扑鼻,开怀畅饮,满口生香,饮后空杯,留香更大,持久不散。口味幽雅细腻,酒体丰满醇厚,回味悠长,茅香不绝。茅台酒液纯净透明、醇馥幽郁的特点,是由酱香、窖底香、醇甜三大特殊风味融合而成,现已知香气组成成分多达300余种。酒度53度。陈毅有诗:“金陵重逢饮茅台,万里长征洗脚来。深谢诗章传韵事,雪压江南饮一杯。”

“仙女捧杯”——美丽的传说

早年间,赤水河畔的茅台村,才十几户人家。一家富人,三间大瓦房,坐落在河畔的高处,特别显眼;蓁都是穷人,住的是茅草棚,分布在河边。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都有酿酒的习惯。可那时,不管富人也好,穷人也好,酿酒的技术都很平常。

有一年的腊月,四季气候温和的茅台村,破例地下了一场大雪。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从晚上下到天明,从早上下到黄昏,还没有一点停住的意思。这时,在风雪中,只见一个衣衫褴褛的姑娘,蓬头垢面,手里拄着一根木棍,从山上下来,跌跌撞撞向茅台村走来。

她走到富人家门口,见几个帮工忙忙碌碌,正在酒房烤酒,便停住了脚步:“烤酒大哥,我浑身发冷,要口酒喝,暖暖身子御御寒。”说来也巧。姑娘刚接过碗,主人从房里出来了。他板起面孔,连忙夺过姑娘手中的碗,就势将碗里的酒往缸里一倒,气势汹汹地说:“快给我滚!少在这里啰嗦。”姑娘不屑地瞪了他一眼,一声不吭,扭头就走了。

她沿着从山腰伸向河边的石板路,径自向那片茅草屋走去。在一间茅屋檐下,她停住了。屋子里,一个白胡子老头正在用篾条箍酒瓶,灶门前,有个老婆婆在生火。姑娘便迎了上去:“老人家,行行好。”老头抬起头来,见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姑娘立在门口,怪可怜的,便说:“外面风雪大,快进屋里来!”

姑娘走进屋里,老头把她带到灶门前,吩咐老伴将火再生大一点,让姑娘在火边坐下,自己便进房里,把剩下的一点酒倒出来,盛在碗里递给姑娘:“先喝口酒暖和暖和吧!”

姑娘也不推辞,接过酒一饮而尽,连声赞叹:“好酒!好酒!”

老头便问:“姑娘家在哪里?”

姑娘说:“没个家,走到哪里算哪里。”

老婆婆丢下手中的刷把,走上前来拉住姑娘的手说:“我们都是穷人,讲啥客气,恰好我闺女到她舅舅家去了,你就在她屋里住下吧!”说着,把姑娘带进自己女儿的房间里。

不一会儿,老婆婆睡了,白胡子老头继续箍酒瓶。箍着箍着,不知不觉地依着酒瓶,昏昏沉沉进入了梦乡。他恍恍惚惚地看见一个仙女,头带五凤朝阳挂珠冠,身穿缕金百蝶花绸袄,下着悲翠饰百褶裙,脖上挂着赤金项链,肩披两条大红飘带,袅袅婷婷,立于五彩霞光中。只见她手捧夜光杯,将杯里的琼浆玉液向着茅台村一洒,顿时出现一条清清的溪流,从山腰直泻而下,注入赤水河中。随后,仙女手中的夜光杯不见了,手里捏着一根木棍。她用木棍在富人的三间大瓦房和那片茅屋之间的溪流中划了一下,便消逝了。随即,老头的耳边响起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就用这条小溪的水酿酒吧。快,水进屋了!”

白胡子老头一惊,睁开眼睛,已经天亮了。他忙进自己女儿房中,见姑娘不见了,一切依旧。大门也关得好好的。这时,他老伴也起床了:“老头子,你说怪不怪,昨晚我梦见了一个仙女。”

老头二话不说,忙开大门一看,只见东方朝霞万里,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村边出现了一条清清的溪流。

老头兴冲冲地拿着水瓢,提起水桶,在小溪里舀了一桶水,将这水用来酿酒。不几天,酒酿出来了。一品尝,色香味俱佳,真是绝色天香。老头把穷哥儿们都找来,你尝一口,我尝一口,大家连声赞叹:“好酒!好酒!”

从此,茅台村的们就用这条溪流的水酿酒,说来也怪,富人家酿的酒,质量越来越差,好像放了醋一样,坛坛都是酸溜溜的,不久便衰败下去了。穷人们酿的酒,质量越来越好:清彻透明,芳香扑鼻,味醇回甜。至此,酒业大兴,许多达商巨贾慕名而来,争买这里的酒到各地销售。

后来,茅台村里的人们为了怀念这位“仙女”,便将“仙女捧杯”作为茅台酒的注册商标,并特意在瓶颈上系两条红绸带子,以象征仙女披在肩上的那条红飘带。

香飘巴拿马——走上世界舞台

为了庆祝巴拿马运河建成通航,美国国会1911年2月15日通过决议,1915年在加利福尼亚的旧金山市举办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当时的美国总统塔夫脱于1912年2月批准了这一决议,向世界各国发出了参展邀请。

1912年初,美国派出旧金山大商人罗伯特·大赉(RobertDollar),肩负游说中国新政府派员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的使命专程前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