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名酒(学无涯丛书)
32017900000003

第3章 国窖——泸州老窖(1)

世人都知道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印刷。其实,勤劳智慧的中国人给人类留下的又何止四项发明?泥窖酿酒,这项在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技术已被国际酿酒专家称之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酒是人类在漫长岁月中留下来的好东西之一,从酿酒到饮酒,已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酒文化。我们知道欧洲很少有白酒,而白酒在中国却是酒文化的代表。

从酿酒工艺上来看,欧洲人与我们也不一样。虽然都有窖,但泥窖酿酒是中国人的发明。在中国,最有名的窖当数四川的泸州老窖。它的名气已远远超出了酿酒行业,用今天的眼光看,它已是文物,1996年国务院就将它确定为国家级保护文物,命名为泸州老窖“国宝窖池”。同时,它的名气也已越过国门,被吉尼斯组织确定为世界最古老的酒窖。

泸州老窖“国宝窖池”就是典型的泥窖,它是一个由黄泥筑成的发酵窖器。只是对于黄泥的要求非常高,必须细腻无沙,粘性很强,经过防渗处理能够长期保水。这样的黄泥不是所有地方都有,泸州老窖能够历经400多年不损坏,就是因为这里的黄泥特好。

新建的泥窖,一开始仅能产三曲、二曲,约经10年后,可产部分头曲,而酿制特曲酒的窖龄必须在30年以上,有50年窖龄的窖池才能称为老窖。

窖泥在历史的长河里,经过若干年浸润,泥色由黄变乌,由乌转灰、转乌黑、再转灰白,泥质也由柔变脆,在光线的照射下闪出红、绿、兰等色彩,且有一种回沁脾胃的香味,这时,酿出的酒格外香醇浓郁、清冽甘爽,饮后回味无穷。

从现代微生物的角度看,泥窖是一个集糖化发酵、酯化等多种生化反应于一体的酿酒容器。其实,泥窖本身就是多种微生物的载体。养护得好的泥窖,是多种微生物固定化,没有半衰期而且效果越来越好的生化反应器。老窖中的微生物在特定的环境下经受酸水、酒精的考验,适应的留了下来,时间一长,窖池就成了优良菌种的繁衍池。酿酒过程中产生的酸水,不断向窖泥深处渗透,酸水中含有丰富的营养,为微生物的繁衍驯化提供了物质保证。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中产生香味。因此,窖龄越长,窖泥中繁衍的微生物及微生物产生的香味物质就越多,产出的酒自然品质不凡。

在400多年中,这些窖池一直在年复一年地发酵,这一点,在酿造工艺上具有重大意义和使用价值。中国发明(固态)蒸馏酒工艺后,蒸馏酒的味觉质量基础,主要依靠发酵窖池,这也是中国蒸馏酒与威士忌(Wisky)、白兰地(Brandy)(世界另两大蒸馏酒)在酿造工艺上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后者依靠存放(橡木桶)老熟,而中国蒸馏酒的老熟与生香主要在窖池发酵过程中完成。

对中国(固态)蒸馏酒来说,发酵窖池的使用年龄(通称为“窖龄”),对酒品的老熟程度和香味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酿酒窖池使用的时间愈长,其形成的微生物环境愈出色,而这个微生物环境是酝酿发酵出优质酒的生化反应基础。到目前为止,对于泸州老窖窖池富含的400多种有益微生物在酿酒过程的具体作用,酒类专家仍然在进行系统的研究。这种特殊的,专为酿酒所形成的微生物环境,需要长期不间断地培养,加之特殊地质、土壤、气候条件等等,方能形成真正的“老窖”。

比较起来,最困难的是保持并延续窖池的使用年龄(即窖龄),酿酒业之兴衰与世事之治乱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和平发展时期,百业兴旺,生活富足,酒类需求增长,便会出现大批新兴酿酒作坊。凡遇战乱兵燹,世事不宁,百业萧条,酿酒业也一蹶不振,加之自然灾害、作坊倒闭、雇工叫歇等因素,很容易造成窖池闲置或破坏,而酿酒窖池的闲置,将直接导致所产基酒品质的低下。因此,窖池真正的长期连续使用,非惟人力,亦赖天时。故以吾国之广袤、酿造之悠久,延续使用至今达400多年的窖池,也只有泸州一地。

四川泸州,此地是川南名酒带之上缘(这一带的名酒还有五粮液、郎酒、剑南春等)。四川这个地方出好酒,全国闻名,谚谓:“川酒云烟”,四川独为佳酿大省,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古代社会,酿酒业受到诸多限制,其中最有力者当属粮食问题。通常也只有在粮食丰裕的情况下,人们才能容忍使用粮食酿酒。成都平原自都江堰灌溉后,“水旱从人,不知饥谨”,粮食供应比较充足,而成天府之国,酿酒业才可能规模发展。另一个限制就是传统封建政治观念中对“酒”的恐惧和抵制,自禹王宣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之后,历代封建为政者几乎都认定“酒”可能造成江山不守,政策上限制酿酒(特别是粮食短缺的北方地区),但四川地势险要,自给有余,政令多有不达或被变通,酿酒业受到的限制相对较小。

泸州是一个典型的四川古城,恬静地坐落在长江、沱江交汇处,在大宗运输以水运为主的时代,曾经是商贾云集、车船辐辏之地,周围是起伏不平的低山丘陵,盛产桂圆、荔枝,还有以酿造泸州老窖闻名的糯红高粱。这里终年雨水充沛,湿热为主,特别有利于原粮发酵。

“酒好不怕巷子深”

“酒好不怕巷子深”这句话早也成为民间的通俗语句,融入中国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和旺盛生命力的俗语文化之中。它指好的东西哪怕寻找起来十分困难,人们都会力尽艰辛地找到,这句话传遍了大江南北,如果要寻找它的根源,你还得回到泸州老窖国宝窖池边。

在泸州老窖国宝窖池所在地泸州南城营沟头,在明清时代有着一条很深很长的酒巷。酒巷附近有8家手工作坊,据说,泸州最好的酒就出自这8家。其中,酒巷尽头的那家作坊因为其窖池建造得最早,所以,在8家手工酿酒作坊中最为有名。人们为了喝上好酒,都要到巷子最里面那一家去买。传说在1873年的时候,中国洋务运动的代表张之洞出任四川的学政,他沿途饮酒做诗来到了泸州,刚上船,就闻到一股扑鼻的酒香。他心旷神怡,就命仆人给他打酒来。谁知仆人一去就是一个上午,日到中午,张之洞等得又饥又渴,才看见仆人慌慌张张抬着一坛酒一阵小跑。正在生气之间,仆人打开酒坛,顿时酒香沁人心脾,张之洞连说好酒,好酒,于是猛饮一口,顿觉甘甜清爽,于是气也消了,问道,你是从那里打来的酒?仆人连忙回答,小人听说营沟头温永盛作坊里的酒最好,所以,小人倒拐拐,走弯弯,穿过长长的酒巷到了最后一家温永盛作坊里买酒。张之洞点头微笑:真是酒好不怕巷子深啊!

温永盛是泸州老窖在清代的商标名,明代叫舒聚源,舒家经历了8代,最后舒家搬迁了,才把窖池卖给了温家,温家经历了14代,所以,泸州老窖在明清两代有着22个掌门人历史。直到解放后的公私合营。如今,那条弯曲的酒巷也修建成宏伟的国窖广场,但“酒好不怕巷子深”的故事却从这里飞出,伴着泸州老窖的酒香,香透了整个中国名酒历史。

部分名品展示

国窖1573之凯撒大帝《至尊酒》

★凯撒大帝至尊酒,为纪念泸州老窖于1915年最早荣获巴拿马金奖,暨于1952年被评为最古老的四大名酒,浓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而精心酿造。

★是中国目前售价最高的白酒,贵为中国白酒鉴赏标准级酒品之极品。

★每年全球限量发售,资源绝对稀缺,每一滴都弥足珍贵,无可再享。

★品质100%源于有430年历史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73国宝酿酒窖池”,所有工艺以传世古法为标准,拒绝一切现代机械操作,经百年以上窖藏,由国家级白酒尝评大师呕心沥血勾调而成。

★霸气十足,尊贵非凡的设计灵感来自征服亚平宁半岛的凯撒大帝,威严、深沉、传奇一世。外包装专选当今世上最好、最昂贵的奥地利晶质水晶玻璃,纯手工制作,外镶32颗意大利佛罗伦萨水钻,以及南非开普墩“1573”纯金贴花字样。

★凯撒大帝——至尊酒,以超豪华的包装、至纯至厚的品质、雄视天下的价格,而被尊为中国名酒中的“皇室版劳斯莱斯”,为成各国政要的收藏要物,国宝礼品的第一选择。

“国窖1573”之温莎公爵《至美酒》

★温莎公爵至美酒,为纪念泸州老窖于1915年最早荣获巴拿马金奖,暨于1952年被评为最古老的四大名酒,浓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而精心酿造,是至尊酒的姐妹酒。

★是中国目前售价仅次于至尊酒的白酒,同为中国白酒鉴赏标准级酒品之极品。

★每年全球限量发售,资源绝对稀缺,随着每一瓶的珍藏而流传人间。

★品质100%源于有430年历史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73国宝酿酒窖池”,所有流程参照古法工艺,原汁原味,由大师级尝评人士精心调制,再现浓香型白酒的经典魅力。

★灵气十足,高贵典雅,设计灵感来自倾国倾城,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温莎公爵,简约、优雅、浪漫一生。外包装亦选用当今世上最昂贵的奥地利晶质水晶玻璃,纯手工制作,外贴南非开普墩纯金压花五星,再现极致动人的贵族风韵。

★温莎公爵——至美酒,以典雅的包装,至灵至秀的品质、市场不菲的价格,同至尊酒一道被视为中国名酒中的皇家御品,成为社会名流,高层权贵追逐风尚的不二之选。

国窖1573

★泸州老窖系列酒之形象产品,集中国酒文化之大成者;

★中国白酒之鉴赏标准级酒品,是世界蒸馏酒酿造工艺发展的活文物见证;

★2001年,获钓鱼台国宾馆指定为国宴用酒;

★2002年获国家原产地标准质量认证;

★酒质源于建造于明朝万历年间(即公元1573年),连续使用时间最长,至今仍在使用,并在1996年11月被国务院明令颁布为白酒行业惟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国宝窖池”,历经岁月洗礼,愈显丰满醇厚,承载华夏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