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世界名桥(学无涯丛书)
32035000000012

第12章 虎渡桥

在福建省漳州东北边、九龙江北溪入海口,有一座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石梁桥,名叫虎渡桥,又名江东桥,它横跨于漳州东20千米的柳营江(九龙江)上,其石梁之巨大,在古今中外建桥史上是空前的。是我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

经文物等有关部门测得,一般的石梁长20米左右,1米多宽,1米多厚,其最大的一条花岗石石梁长23.7米,宽1.7米,高1.9米,重约207吨。这与宋代黄朴《虎渡桥记》中讲到的最大桥孔用3根巨大石梁跨过,每根石梁“长八十尽,广博皆六尺有奇”相符。根据现代强度理论验算,最大一根石梁在自重作用下,已达到自身抗拉极限强度的9/10,若石梁跨径再增大,它就会在自重作用下断裂,虎渡桥的石梁已接近它的最大允许跨度。在“材料力学”诞生前500多年,要找到这个数据是不容易的。

据历史记载,虎渡桥地处东西要口,是唐代特别是宋代以来泉州府通向漳州至广东的咽喉。这座桥建造以前,曾先架设了一座浮桥,后来改建为木板桥。宋嘉熙元年(1237年)木板桥被焚毁后,开始建造虎渡桥,用了4年时间才建成。据史籍记载,桥长200丈,高10丈,有25个桥孔。

虎渡桥名的由来,颇有传奇色彩。明代陈让在《虎渡桥记》中称,这座江南第一的桥梁在修桥时,有只猛虎负子渡江;“息于中流,探之有石如阜,循其脉沉不绝江,隐然若梁,乃因垒址为桥,故名虎渡”。它的桥基采用了“筏形基础”,即造桥前,先在江底沿桥梁中线抛撒石块,形成一条横跨江底的矮石堤,作为桥墩的基础。虎渡桥自建成后一直使用了700多年,到1933年才在老桥墩上架起钢筋混凝土桁架,改建为公路桥。现桥长285米,25孔,桥高约15米,石梁仅剩下5孔了。

漳州概况

漳州市地处福建东南沿海,毗邻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与台湾隔海相望,是福建最南端的一个地级市,辖一市二区八县,有120个乡、镇、街道。全市土地面积1.26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86万平方千米,总人口458万人,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3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4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