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探索与发展
32068700000011

第11章 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济南市高新区财政局 董靖 许珂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也是国家政权建设和事业发展的物质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性质及功能,决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对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的体制机制和全面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意义重大。

如何进一步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力度,完善行政事业资产监督管理责任制,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监督体系,保证国有资产完整等是我们应该很好研究和思考的问题。2006年7月1日起施行的财政部令第35号《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和各部门、各单位的管理职责,构建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从形成、使用到处置全过程的有效监管体系。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模庞大,构成复杂,具体管理中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结合高新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面临的新形式,针对资产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就如何加强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谈点粗浅思路和看法。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基本情况

近年来,济南市高新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在管委会和市局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紧紧围绕管委会“形成全市经济增长极、建设全国一流高新区”的中心目标,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加强监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大突破。截至2009年12月31日,行政事业单位共计31户,资产总额52727万元;负债总额10536万元;净资产总额42191元;年末固定资产原值21333万元。在职人数675人,其中:行政人员160人,事业人员511人,离退休人数57人。

二、存在问题

虽然近几年来,对国有资产管理的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国有资产工作也上了新台阶。但在现实工作中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管理意识淡薄。在日常工作中,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重资金轻资产。单位没有严格的管理约束机制,造成了单位资产实际管理工作的薄弱。导致部分资产长期闲置,甚至浪费流失。

2.固定资产疏于管理,基础工作薄弱。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办公条件的日益改善,大量办公设备的添置,单位固定资产日趋增加,固定资产成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清查工作发现,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薄弱,由于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是在结算中心统一管理,而作为固定资产的具体使用单位就疏忽了日常的管理工作,没有指定专人对现有使用和占用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登记,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账目与实物不符的问题普遍存在。一是账面数与实物数不符。事实已经形成的固定资产不入账,或不及时入账,形成账外资产。如有的新购置或接受捐赠的资产不履行入库记账手续,直接投入使用,账面上没有反映;有的资产已报损报废,却未及时消账,账面上反映的都是原始购入价值,形成一部分虚有不实资产;固定资产增不及时入账,减不及时消账。二是账面资产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背离。低于现值或高于现值的情况并存。如房屋建筑物,一般都是按竣工决算额入账,如果按现值重估,其价值远大于原值。资产使用单位与会计管理部门间缺乏沟通,疏于管理导致了资产反映不实及游离于账外失去监管。

3.资产使用单位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约束机制。有关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制度仍需加强,资产性质界定困难。很多单位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现象,没有专门人员负责资产管理,对资产的安全、完整负责。相当一部分单位所购置的资产、接受捐赠的资产甚至连竣工的基建工程都没有登记入账,或领用无手续,或变卖出售、转让不按规定作账务处理,造成国有资产家底不清。单位内部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和使用责任制度,由于建区以来,机构人员调整频繁,各单位管理资产的部门和人员也经常发生变化,没有形成最基本的专人和专管,通过清查发现,少有人能说清楚本单位的房产、车辆、办公设备等资产究竟有多少。作为资产的占有使用者缺乏责任意识和相应的管理专业知识。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管理制度松懈的现象。

4.固定资产处置等工作程序不够规范,缺乏责任意识。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一项重要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较大是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个别单位存在资产产权观念淡薄和疏忽管理的现象,视资产为“私有”资产,随意转让、随意报废、随意投资等现象,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单位在发生固定资产处置、转让、报废等情况时未按规定及时办理审核报批手续和存在随意处置核销等问题。固定资产管理程序上的不规范直接影响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隐患。

5.资产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配置缺乏合理的、有约束力的配置标准,部门之间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从数量规模到资产质量档次都差别很大,办公用房、专业设备等配置水平相差悬殊。在资产形成过程中,宏观上缺乏对总量、标准和需求调控,以致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各部门热衷于争资金争项目而盲目购建,形成富余闲置和紧缺困难并存的局面。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购置,资产形成后由单位和部门无偿占有使用。资产闲置与浪费严重,资产处置效率不高。因缺乏统一与合理的资源配置标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在部门与单位之间配置不当,低效使用的问题严重,且对于低效使用或闲置的资产亦未能进行及时的处置与调配。巨额的资产闲置与低效率运行,造成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和政府运行成本较高。

三、加强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加强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意识,行政事业单位要提高对国有资产管理和保值增值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树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意识,从思想上重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国有资产管理政策法规,使各级领导及广大职工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切实保护好国有资产。

2.强化管理措施,健全和完善基础管理制度。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力度,出台具体措施。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结合高新区实际情况,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和办法,实现从资产购置、配发、入账、调拨、出租、出借、处置全周期,全过程监管。保障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规范、高效、有序进行。

3.规范资产处置行为,严格资产审批制度。各部门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各行政事业单位在发生资产转让、报废和报损等资产处置问题时,都应严格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办法》及清产核资有关文件等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不得越权擅自处置。

4.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行政事业国有资产配置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首要环节,它决定着社会资源的有效性、政府行政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公共财政分配的公平性。长期以来,由于职能交叉、体制不顺等方面的原因,一直未能实现有效的管理,导致许多问题的出现:一是资产配置不合理,资产闲置、浪费与短缺并存;二是资产流动性差,未能对闲置资产实行有效的调剂利用;三是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不够,预算分配缺乏资产基础信息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预算分配不公。因此,要严把国有资产的入口关,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办法,规范资产配置行为,公平财政预算分配,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行政职能和发展社会事业的需要,并促进和提高行政事业国有资产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5.加快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动态管理。理想的资产管理模式,应以强大的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为依托,借助一套科学、合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动态系统,将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范围固化为数字化的管理程序,实现资产的精细化和信息化管理。在资产清查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建立资产动态管理系统,实现“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三级资产管理业务的规范化、流程化、网络化建立资产管理动态数据库和资产预警信息系统,实现及时反映单位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并具备强大的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更好地满足日常资产管理的需要,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网络实现有关资产管理申报审批事项处理,能够更好地实现资产共享机制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便于各相关部门及时全面掌握行政事业国有资产总量状况。为整合资产资源,实现资产共享、共用和优化配置创造条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统筹考虑信息系统与“金财工程”其他系统及部门、单位系统之间的有效对接,资产管理信息畅通。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从“入口”到“出口”各环节的动态管理。形成科学、规范的统计体系,实现“口径统一,数据共享”的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技术帮助单位实现对资产的规范、有效、安全的管理。

6.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门科学。要实现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科学管理,就必须要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专业化程度高的管理队伍。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中,涉及许多管理技术水平要求高的内容。因此,专业化、高素质已成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现实需求。在队伍建设上,首先,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对专门机构和各使用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开展定期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其次,专门机构要重点培养一批国有资产监管方面的骨干人才。最后,按照市场化机制选拔配备人才,加大市场选择的力度。采用内部竞争上岗、社会公开招聘、人才市场选聘等方式选人用人,真正建设成为一支高素质的国有资产管理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