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探索与发展
32068700000019

第19章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浅议

日照市五莲县地税局 管丽丽 郑惠萍

近年来随着进一步加强基层建设、充实基层配备的要求,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办公条件日益改善,大量现代办公设备的添置,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日益增加。新旧资产更替过程中,无形之中暴露出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着诸多管理薄弱现象。为此,应切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法规制度建设,实行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和处置全过程监控,有利于提高其使用效率,进而更好地发挥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职能。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

在日常的财务管理中,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经费收入全部由财政拨付,对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多数单位领导重视资金进入,轻视资产实物进出管理,领导只注重对有严格的财务开支制度规定的单位日常公用经费的管理,例如对日常公用经费的开支权限、开支标准,会议费的开支标准,车辆燃油、维修,集体福利等方面的规定较多而且较为具体和明确等。

由于领导对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不同,造成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和规定重视不够,部分人员认为资产管理即是某个科室的职责,与使用人员没有很大关系,造成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认为资产管理只是资产按照程序进行登记入账,在会计账面上做出反映,实施管理员进行实物登记入账,而对固定资产的制度落实不到位,对相关的固定资产制度没有很好地传达到每个干部职工,而造成对资产的关注程度不同。管理上的淡薄是造成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

(二)产权不明,造成资产隐形流失

资产产权不清,办公用房已使用多年而没有办理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权证,改扩建的办公楼仍延用以前年度的房屋所有权证,造成房屋结构与面积账证不符;单位旧房改造,以前年度将无法使用的旧房进行拆除,近年来通过财政厅审计资产处置程序不合规定又拉回,会计账上该资产已进行处置,而资产实物账上却必须存在,造成账实不符,产权不明晰。造成资产不实和损失的主要原因是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脱节,如有些资产使用多年,早已损失、报废,而财务没有及时进行财务处理,长期挂账。

(三)资产初始信息账实不符,造成信息失真

按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准则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在年度终了,应进行清产核资工作,确保各项资产安全完整和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但目前,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现象普遍存在:一种情况是有物无账,构建的资产不按时进行账务处理,形成账外资产,如已使用数年的房屋建筑物因未进行决算,仍没正式入账,这种现象屡见不鲜。二是有账无物,已报废、毁损或已变价处理的资产继续在账簿上反映。三是账实差异,账簿上登记的资产类型、规格型号、价格等与实物出入甚大。上述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信息初始阶段各项管理监督制度不够规范,原始资料依据不足,出现估价入账、报废(毁损)不及时处理账务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存在的隐患同样不容忽视。

(四)固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脱节

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形成的主要渠道,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持运转主要依靠预算安排来实现。多年来,由于固定资产管理信息体系的不健全,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之间资产信息渠道不畅,致使预算安排缺乏科学准确的基础性数据,难以有效控制资产的重复购置。不按照预算规定的用途和标准配置固定资产,资产配置不合理,造成购置与预算脱节,削弱了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和政策性。

(五)资产日常管理不衔接

行政事业单位借助于固定资产管理软件虽然都已建立起固定资产明细账,但资产的日常管理还不够规范。资产购置、处置缺乏日常监控,资产购置是否通过政府采购、处置资产是否通过严格的程序层层报批,所有这些都需要日常监控才能确保资产增加流程核算准确。

日常工作中虽然能做到及时登记入账,但存在账账核对不及时、不到位现象;资产处置不及时,有的没有严格按上级要求程序进行核算报废资产。有的已报废、已损坏不能正常使用的资产仍挂在账上,没有申请处置,所有这些管理环节上的脱节,都会造成资产虚增及账实不符。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

1.管理意识淡薄,忽视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由于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部分人员认为资产管理仅仅是资产购入、使用、处置等几个简单的环节,认为资产管理只是资产实物管理员与财务审核人员之间的问题,忽视了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2.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约束机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虽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落实不够规范,单位内部资产划转没有严格制度规定,导致国有资产管理混乱和管理不到位。

3.日常管理不衔接,存在滞后管理现象。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缺少相互、及时沟通,往往出现资产变动,管理滞后现象,是造成核算不及时的原因之一。

4.核算不及时,造成资产账实不符,信息失真。单位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造成资产账实不符。例如,房屋建筑物未及时结算,财务核算滞后,未正式入固定资产账,造成账实不符;已报废核销资产,因报废程序不合规,审批文件滞后,造成财务核算不及时,致使已报废、毁损或已变价处理的资产继续在账簿上反映,造成账实不符,资产信息失真。

5.固定资产购置未纳入预算管理。单位资产管理意识淡薄,认为固定资产购置什么时间需要,即什么时间购置,没有一定的计划性。对年初预算管理未增加固定资产购置预算,造成资产购置的随意性。由于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之间资产信息共享度较弱,致使预算安排缺乏科学准确的基础性数据,难以有效控制资产的重复购置。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严格遵守相关的财经法规,增强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

《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贯彻执行好《会计法》,使单位负责人真正承担起资产管理的责任,明确内部监督责任,加大外部监督力度,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这是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薄弱的关键所在。

(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大制度监管力度

(1)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登记制度。凡使用各种资金购置、自置或者无偿捐赠的固定资产以及基建投资,都应登记入账、分类造册、记入卡片,做到账卡相符、账实相符。(2)责任明确,建立定期清查制度。将每一件固定资产确认到具体使用人,实行固定资产管理问责制,并明确单位负责人、资产管理员、资产使用者的职责范围。对国有资产产权的变动转移,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报经批准,办理变动转移手续。对单位的固定资产要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清点,每年必须清查一次,对存在的问题要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处理。(3)明晰部门职责,规范流程控管。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各种资产的采购制度、采购前的审批论证制度、验收制度、核算制度、处置制度。规范资产采购部门、保管部门、使用部门、记录部门的权利和责任,完善购入、领用、报废手续及凭证传递制度,建立各部门有分工、有合作、有制约的资产管理内控制度,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三)加强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建立资产管理成效与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各级领导和财会人员要加强对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意识。加强法制观念,创造一种民主公开的办事制度及氛围,真正接受群众的监督。上级主管部门将领导的年终考核成绩与资产管理成效相结合,督促其进一步重视资产管理工作,以防国有资产流失;单位内部要建立考核制度,将有关人员的年终考核与其负责的资产管理工作相结合,奖惩分明,责任明确,真正实现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

(四)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为部门预算和完善资产配置创造条件

围绕部门预算管理要求和资产管理实际需要,制定和完善资产配置标准体系,配合政府采购制度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科学合理地分配资源,节约高效地利用资源。资产配置标准要坚持为预算管理精细化服务的原则,提高资产配置的计划性、有效性和规范性。

(五)充分利用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资产管理效能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完全针对一般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实践活动设计,功能丰富、实用。该系统有很强的适应性,结合实际管理活动合理配置、综合运用,资产管理系统一定会发挥出强大的管理效能。

充分利用系统中的十一个模块功能,即固定资产的增加、资产变动管理、资产处置管理、资产清查、查询、财务管理、统计报表与自定义报表、统计分析等,通过系统初始设置将单位资产管理员及相关人员的权限进行网络设置,相关部门根据分工不同,对资产进行网络化管理,使资产的增加、处置、人员及资产的变动全程网络控制,流程清晰明了,使单位领导对本单位的资产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提高资产管理效能。

(六)构建完善的、操作性强的固定资产利用效能评价和监督体系

对资产使用绩效的评价,是进行资产配置、处置的重要依据,也是评判资产管理水平的依据;该评价体系应该包括资产使用率、完好率、增值率、闲置率、更新率、人均占用率等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应与建立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相结合,与单位的绩效,特别是与对管理者的服务与管理能力的评价相联系,应成为管理者职务、薪酬变动考评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行资产管理问责制,明确各管理部门职责和权限,建立高效、强力、公正、全方位的监督体系,也可定期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专项核查。这种监督体系,可能受成本过高和执法力度有限的局限,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只要能和单位的切身利益挂钩,特别是和管理者、责任人的切身利益相联系,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七)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规范账务处理

会计人员要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运用现代管理手段管理资产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业务素质;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上岗现象;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规范和完善账务处理,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和大量现代办公设备的购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日趋增加。科学有效地搞好固定资产管理,可确保其安全和完整,充分发挥其效能,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单位的竞争力。因此,建立完善、规范、可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唯一途径。